首页 > 走进怀柔 > 历史文化 > 历史沿革

日期:2021-04-22 10:13    来源:怀柔信息网

字号:        

  1644年(顺治元年),清初仍设顺天府,怀柔县为属县之一。

  1645~1650年(顺治二年至七年),镶黄旗等圈占和带去怀柔县土地90833亩。由于怀柔县被圈占带去土地过多,朝廷曾拨口西保安、宣化、蔚州等卫的学田等地62300亩,补给怀柔,称拨补。

  1649年(顺治六年),黄花路参将改设都司;怀柔路守备、大水峪汛守备裁减。

  1656年(顺治十三年),奉旨清丈土地,是年怀柔县减去水冲占地2513.2亩。

  1662~1663年(康熙元年至二年),知县陆腾骏重修城隍庙,将1536年(明嘉靖十五年)工部尚书甘为霖在奉圣寺所勒之石碑迁于城隍庙。

  1666年(康熙五年),太傅兼太子太师内秘书院大学士范文程死后葬于怀柔红螺山。

  是年,镶黄旗圈占地11893亩,另外在怀柔建有5处皇庄,约占地9000亩。由顺治二年至康熙五年,圈地共占去土地111823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139222亩的80%以上,大批农民失去土地,无以为生,被迫流离失所,农业经济遭到极大破坏。

  是年,移八达岭守备及把总驻怀柔路。

  是年,将任丘、肃宁二县搬移壮丁地22448亩补还怀柔。

  1669年(康熙八年),霸易、昌平二道合并为霸昌道,怀柔县隶之。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裁彭城、永清、金吾三卫地并入怀柔县。怀柔县添置附怀

  里,全县共1市8里,100庄。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怀柔县隶属顺天府北路厅昌平州。

  是年,巡抚于成龙以怀柔在任丘、肃宁等地兑补拨补的土地,路远收租不易,始定代征之法,由任丘等地官征代办,租始无逋欠。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怀柔开始收储粮食,当年收储捐米3000石。因无仓,借各寺空房堆放。

  1693年(康熙三十二年),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到红螺寺游览。

  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移黄花路都司带千总、把总各一名驻巩华城,移巩华城守备驻黄花路。

  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京(北京)承(德)御路,原出东直门经孙河、牛栏山进入怀柔罗山再入密云,因此路夏月泥泞难行,改由出西直门经南石槽等至峰山口入怀柔再入密云县界,怀柔县境内共23里御路。

  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四月,康熙帝经过怀柔时,发帑金在县南门外三教堂旧址处修造寺院,名祗园寺,并建行宫。

  1714年(康熙五十三年),祗园寺行宫增拨看守太监4人,贴防把总1人,巡兵20人。秋,康熙帝驻跸于怀柔行宫。

  1720年(康熙五十九年),六月七日巳时,地震,次日申时复大震,有声自西北来,少刻摇撼簸荡。县城城墙北面倒塌16丈,城垛摇落大半,民居倾坏无数,夜皆露宿。

  1721年(康熙六十年),知县吴景果主撰《怀柔县志》完成,共4册8卷。

  是年四月,康熙帝在怀柔行宫驻跸,命人查看城墙倒塌情况,交直隶总督勘清,发工料银14637两,用于修缮,于是年十月动工,次年完工。

  1727年(雍正五年),在县城文昌祠内建义学,邑人余水福捐地37亩以充经费。

  1728年(雍正六年),怀柔县由原属顺天府昌平州改为直属顺天府。

  1732年(雍正十年),改怀柔路守备为都司。

  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闰六月下旬,山水连日涨发,其势汹涌,七渡、雁栖二河等所建桥座俱被冲毁。

  1770年(乾隆三十五年),闰五月,连日大雨如注,各河水势涨发,南富乐、罗山一带村庄秋禾、庐舍等受损。

  1773年(乾隆三十八年),七月初一夜,大雨如注,山水涨发,各河桥座被冲毁,县城一带道路低洼之处有水深一二尺至三四尺不等。

  1800年(嘉庆五年),北京大觉寺高僧彻悟醒禅师到红螺寺养老。

  1833年(道光十三年),春,大旱,红螺寺施粥数月。

  1863年(同治二年),顺天府四路捕盗营之北路营,在罗山驻兵一哨。昌平营所辖怀柔路,在县治内,设都司1人,把总3人。

  1864年(同治三年),四月九日,怀柔、顺义、固安农民起义,清政府将怀柔等县知县交部议处。

  1881年(光绪七年),知县严暄重修县学和温阳书院(即原螺峰书院)。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义和团来怀柔设坛练武,知县焦立奎不允,并将其头领几人逮捕入狱关押,激起民愤,致使义和团众人攻入县署,杀死知县焦立奎及家属数人,将狱中义和团人员救出。事后,清廷派都司项维扬追剿,击杀团民孙林,并命李鸿章等查办此事。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怀柔县设自治预备会。

  经核实,此信息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