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怀柔 > 图说怀柔 > 志说怀柔

《怀柔百村史话》—— 东 辛 店

日期:2018-02-06 09:21    来源:区政协

字号:        

  东辛店与东新店

  长哨营满族乡东部,有座小村庄叫东辛店。它位于联通着密云与河北省滦平县的交通要道上;这段山路也有个名字——长梁。

  村里人说,长梁是一条古道,究竟有多古,谁也说不上来。还算靠谱的一种说法是先有长梁古道,后有东辛店。据村里82岁的老书记李玉俊介绍,东辛店的来历和“店”有关。该村成村之初就是有人在长梁下开个小店,供过往行人歇脚、喝茶、打尖。据1993年出版的《北京市怀柔县地名志》记载,当时东辛店村有自然村9个,其中小店、石门沟、东沟门、下窝铺南沟、道德坑5个小自然村各自不足5户,上窝铺、小店、石门沟和道德坑经历了1991年的大水,如今已经搬离。其中,小店村成村于清中期,最早有人在此处开一小店而得名。小店开久了,来往住宿吃饭的客人多了,慢慢地真就发展出“店”来,就有了“新店”的说法。再后来“新店”逐渐演化成了“辛店”,为了和喇叭沟门满族乡的北辛店区分,这里就被称为东辛店。

  东辛店现有东辛店、下窝铺和山嘴3个自然村,共131户、320口人。耕地面积435亩,山场面积20000亩。

  过去的东辛店自然村多,村不大,人不多,村民姓氏却多,有王、曹、李、郭、郑、毕、何、申、丛等十来个。据说郑、毕两姓是村中的老户,后来或迁移或无后,只留下两大片祖坟,看上去有五六代人,后因平整土地,坟地也没了。

  长梁古道

  长梁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据记载,1949年以前,由长哨营至河北省滦平县城的官道由该村通过,同时,从丰宁到密云也要经过这里。上了岁数的村民说起长梁如数家珍。“长梁头上,有个大土包子,当地人叫它‘鞑子坟’,上世纪70年代前后,有个放牛娃娃,在梁头上玩儿时发现个大圆圈,就开始挖。最后挖出一个大铁锅和一把大铁斧子。村里联系了县有关部门,听专家说那可能是元朝的。县里把两件文物收走了,当时就奖励村里300元。那个年代,一下子奖励这么多钱,那东西肯定假不了。”村民王国恒这样回忆。

  据说,当时就挖出的这把斧子的用途产生了争议。有人说是古代的兵器,也有人说是烧炭人用来砍树的斧子。两种争议的起因,是因为两则不一样的传说。一种说法是,清代中期,东辛店一代人迹罕至,植被茂盛,首批到此居住的是一队为皇宫大内伐薪烧炭的工人,这里地名又叫上下窝铺可为佐证。另一个说法年代更久,跟巾帼英雄穆桂英有关,同样有地名为证;东辛店周边有白马关、野马川、司营子、冯家峪等地名,据村里老人讲,这些地名和穆桂英的故事是高度契合的。所以长梁上的“鞑子坟”里埋的是战败的辽军,出土一把兵器就也不足为奇了。两则传说都有杜撰成分,甚至穆桂英其人都没有准确的历史记载;但无论如何,这些传说都给东辛店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远古”时代的长梁路只能由后人猜测,近代的长梁路历史则相对清晰得多。长梁路的大规模修筑是伪满洲国时期。当时的修路工程是日本人设计完成的。据村里老人回忆,修筑长梁公路,日本人征调了东北和当地民工。以前的古道只是半米来宽的曲曲弯弯的小道,修建后成为较宽的公路,卡车可轻松通行。

  怀柔北部山区并没有日军大部队活动,日本人为什么要大费周章修建这条公路呢?原来,长哨营乡域内,兰营村有一座品质极高的萤石矿。日本人修建公路的目的就是把兰营开采的萤石通过长梁公路运到古北口,再运往东北。据说,兰营所产萤石呈蓝色,品质极高,日本侵略者将其用于钢铁冶炼中。加入萤石炼制的钢用作机枪的枪管,连射百发子弹不发烫。正因为如此,汤河川的民兵武装——汤河川爆炸组经常在这一带活动,曾成功炸断公路、炸毁运输萤石的卡车。

  解放后,长梁公路越发繁忙。据原十三厂司机刘瑞金介绍,1977年,河北省滦平县建成了虎什哈火车站,这是京通铁路上一个重要站点。1977年至1984年间,河北省丰宁县运往北京的物资,主要是木材,都是由十三厂的卡车经长梁路送到虎什哈。这段公路并不好走,道路太窄无法错车,如果遇到逆向行驶的汽车,只能退回到宽敞地带错车。因为路窄,还出过一次翻车事故。1984年后,滦赤路通车,长梁公路基本被废。

  杨三桃的传说

  据东辛店老人讲,长梁附近有座山,山头是块平地。相传这里住过一位传奇式的人物,叫杨三桃,是一位亦正亦邪、亦侠亦盗的人物。杨三桃不是本地人,曾在丰宁县白云古洞出家学道,得高人点化,习得一些法术。后来,云游至东辛店附近,择一山头准备建道观收徒讲道。不料时局动荡,正赶上清军入关,东辛店原本不多的土地都归了千户所有,百姓或出去逃荒,或寻偏僻山沟开荒。杨三桃索性占山为王,当起了剪径的强人。他把劫来的金银一部分分给贫苦百姓,一部分藏在长梁附近的一座山洞里,用一个碾盘堵住洞口。

  华北山区十年九旱。有一年,雨水特别充裕,大棒子长到了近一尺长,村民期盼的好年景终于到了。可是,入秋以后,大雨下个不停,眼看到手的玉米在大雨里要泡烂了。村民心里着急,却没办法,只能抢收多少算多少;掰回来的棒子放在炕上,用火坑的温度把玉米煲干。一天,杨三桃下山打酒,看到农家妇女一边尅棒子一边抹眼泪,他打算用法术帮帮这些村民。于是,杨三桃让农妇准备了黄纸、朱砂,又打了一大锅糨子。他用农妇剥剩的玉米皮,按照农妇的模样粘出一个小人来。然后笔蘸朱砂写了一道符,贴在玉米皮小人背后,掐诀念咒。不料这小人一下子长大了许多,有七八岁小孩大小,随后居然动了起来。农妇看得瞪大了眼,连忙向杨三桃跪拜。杨三桃吩咐农妇把村中妇女都召集来,按照他教的方法,分别制作小人。没半天功夫,妇女们赶制出了玉米皮小人360个。杨三桃依次给他们贴了符,念了咒,吩咐这些小人到各家地里收玉米。杨三桃告诉大家,自己法力有限,但是能请龙王休雨3天,大家利用这3天时间,赶紧把棒子晾干储藏,3天一过他的法术就无能为力了。于是,360个人偶加上村里的男女老少一齐上阵,3天里把地里的庄稼都收回来了。此后,每到秋收,东辛店的妇女都要用玉米皮粘个小人,祈祷风调雨顺。

  村民感恩杨三桃,时常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吃饭。一日,杨三桃使起法术,骑着一根檩条飞到附近曹碾沟一猎户家吃饭。猎户为他准备了酒菜和新打来的狍子肉。两人在院子里正喝酒聊天,突见一只老鹰寻着香味儿在低空盘旋。猎人说要把它打下来,一起下酒,随即回屋拿来挂在墙上的猎枪,只一枪,那老鹰中弹而亡。猎人出去寻着了猎物,交给妻子。回到院里,却发现杨三桃已经骑着檩条飞走了。这也是村民们最后一次见到杨三桃。

  这故事有点神话色彩,人们也是将信将疑。可是,村里人在杨三桃曾居住的山头上放羊时,经常能捡到精美的瓦片。后来还听说在对面的山沟里发现了几摞用草绳捆好的碗筷。这让杨三桃的传说更加扑朔迷离了。许多人相信那些碗筷正是那360个人偶吃饭用的,甚至有人在山中搜寻那个用碾盘盖着的山洞,觊觎杨三桃留下的宝藏。

  古村换新颜

  改革开放以来,东辛店村富裕祥和,人们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现在,村内建有300平方米的街心公园,有数字影院,还有图书室、文化活动站等设施。新农村建设正在进行中,村民们热切盼望着早日迁入新居,开始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