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政策解读材料

日期:2021-10-09 17:50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字号:        

  1、未来五年,我区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将取得哪些方面的进展?

  答:到2025年,我区乡村振兴战略各项行动计划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城乡协调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农业现代化、农民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协调”的乡村振兴格局初步形成,有效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农业高质高效取得新突破。基本建成怀柔特色的都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农业基础条件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农业科技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产业融合发展能力显著提升,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升。

  ——乡村宜居宜业实现新进步。美丽乡村村庄建设实现全面覆盖,重点区域的美丽乡村风景线基本建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条件显著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提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努力在全市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中走在前列。

  ——乡风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逐渐形成,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农村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文体设施建设有效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升,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走出一条发展有奔头、增收可持续、生活有质量的共富共享之路。

  ——乡村治理效能实现新提升。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乡村公共治理、公共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形成具有特色的怀柔乡村振兴模式和经验,基本构建治理有效、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

  ——城乡协调发展形成新格局。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城乡要素双向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通道基本打通,城乡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基本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完善;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乡村经济体系;率先基本实现农村现代化,美丽宜居乡村全面建成;率先基本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社会和谐繁荣稳定;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农村居民生活更加美好,全体农民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2、“十四五”时期针对我区平原地区、浅山地区、深山地区三类乡镇分别有哪些不同发展规划?

  答:“十四五”时期我们将分别引导我区平原地区、浅山地区、深山地区三类乡镇走特色化发展。

  (1)平原地区建设科学城功能拓展服务型乡镇

  平原地区乡镇融合森林、生态廊道、公园、湿地、田园等生态资源,构建蓝绿交织的区域生态空间结构,以服务怀柔科学城为首要任务,建设人性化、高品位、有意趣的公共活动空间,营造富有活力、开放共享、具有归属感的创新环境氛围,塑造自然山水意境与现代科技美感交相辉映的景观风貌。

  包含乡镇:怀北镇、雁栖镇、北房镇、怀柔镇、庙城镇、杨宋镇、桥梓镇。怀北镇建设集人才培养、应用研究和创新孵化为核心功能的生态型“科学小镇”;雁栖镇充分发挥特色小镇优势,打造以国际会都为龙头的会议会展小镇和科技创新名镇;北房镇打造科学城南区创新型产业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区;怀柔镇建设绿色创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京郊名镇;庙城镇建设绿色与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杨宋镇打造国际一流的中国影都;桥梓镇加快发展新业态,构建怀柔科学城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承载地。 

  (2)浅山地区打造高品质国际文旅特色乡镇

  浅山地区乡镇打造以长城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旅游景观带,突出长城文化和民俗风情,推动生态农业与精品旅游联动发展,强化长城保护与特色资源统筹协调,提升休闲旅游发展品质,适度发展乡村特色酒店、国际驿站、休闲山庄等新型业态,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度的高品质文化旅游小城镇。

  包含乡镇:九渡河镇、渤海镇、琉璃庙镇。九渡河镇打造怀柔科学城西部产业融合发展腹地、商务会议休闲旅游承载区;渤海镇打造长城国际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高端人才商务活动目的地;琉璃庙镇打造传统与现代、生态与人文融合的休闲旅游特色镇。

  (3)深山地区发展生态休闲民俗体验乡镇

  深山地区乡镇以燕山文化和满族风情为主题,依托以喇叭沟门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满乡森林风貌区高品质山水生态环境和丰富民俗文化资源,构建集自然科普教育、森林康养休闲、民俗文化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体验带。

  包含乡镇:宝山镇、汤河口镇、长哨营满族乡、喇叭沟门满族乡。汤河口镇建设怀柔北部山区的优质公共服务中心、市民休闲养生度假集散地;宝山镇打造户外运动休闲小镇;长哨营满族乡打造绿色富民先行实验基地、满族文化休闲体验基地;喇叭沟门满族乡打造凸显满乡文化特色的森林小镇。

  3、“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怎样保证我区重要农产品的生产?

  答:“十四五”时期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从战略高度认识大城市“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适当保有的问题,牢牢守住耕地红线,着力提升蔬菜、肉类等产品自给率和控制力,稳住重要农产品高质量供给的基本盘。

  (1)守住高品质粮菜生产

  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建立实施“田长制”,实行接任、离任交清单制度。对永久基本农田开展全面评估和调整补划,加强高标准农田管护,全面压实各级耕地保护责任。贯彻落实耕地保护补偿激励办法。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完成市级下达的生产任务指标,打造一批高产示范方。坚持“种满”与“种好”两手抓,推动蔬菜稳面积、提产能、补短板、增效益,聚焦强镇、大村、示范园,加强老旧设施改造利用,推动设施农业产业集群式发展。到2025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万亩以上,蔬菜播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以上。全力做好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供应基地保障能力提升。

  (2)确保万头生猪存栏

  稳定生猪生产,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生物安全和环境保护为前提,引导养殖企业向绿色生态健康养殖提档升级,确保全区生猪稳产保供,到2025年,全区生猪存栏量不低于2万头,年提供商品猪3.5万头以上。加快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种养结合。建立高级别生物安全防控体系,压实养殖企业疫病防控主体责任。继续稳定家禽、奶牛、渔业等养殖业发展,限养禁养区以外区域,允许发展符合环境保护要求、达到生物安全标准的现代化规模养殖业。

  (3)提升优质特色果品

  加快发展特色、优质、安全、高效果品产业,优化全区优势果品空间布局,提升特色果品品牌竞争力。深入挖掘渤海板栗、怀北红肖梨、九渡河蓝莓等一批特色果品核心优势,巩固推进“怀柔板栗”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进一步实施特色果业基础设施建设、低产低效果园提质增效、优质特色果树品种引进选育储备、果树品种结构调整、果品质量安全控制、公园式果园建设、特色果品品牌创建等一批重点项目。

  (4)拓展林下经济产业

  高效利用林业资源空间,以林下种植和生态景观利用为重点,探索林药、林花、林菌等套作模式,开展林下观光、森林康养、生态体验、自然教育等融合发展业态,打造新型农林复合体,进一步拓展“北林”效应。研究落实促进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探索平原造林养护及林下经济产业发展新模式。培育壮大新型集体林场、林业专业合作社、林下经济龙头企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到2025年,建成3-5个林下经济产业示范基地,高效利用林地资源2万亩,力争构建京北特色林下产业集群。

  4、是以什么标准划分的乡村空间?为什么要这么划分?

  答:按照不同主体功能定位,将乡村空间划分为城镇建设区、生态保护红线区、乡村风貌区三类。其中城镇建设区是以推进城镇化改造、提升生产空间效率、改善生活空间品质为导向,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推动乡村人口空间相对集聚与优化;生态保护红线区以加强生态保护与恢复、提升生态功能、完善生态格局为导向,维护提升区域生态功能及其服务价值;乡村风貌区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为导向,分类推动村庄发展,保护乡村特色风貌。

  5、通过五年美丽乡村建设,我区农村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答:到2025年,我区将以16个“百村示范村”和11个市级示范村为重点,整体完成245个美丽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任务,农村卫生厕所覆盖率稳定在99%以上,三类及以上公厕比例基本实现全覆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到60%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全面实施,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保障全区环境卫生水平位居全市生态涵养区前列。

  6、未来五年我们将怎样推动农业绿色生产?

  答:“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药化肥减量增效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全程绿色防控。发展循环农业,推进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强农药包装、农膜废弃物回收处置。到2025年,化肥、农药利用率持续保持在40%和45%的较高水平,规模化养殖场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5%,农作物秸秆基本循环利用,农膜基本实现全回收。分类实施节水灌溉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建立健全全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类别划定并实行分类管控,有序推动修复治理。

  7、未来五年针对老百姓有哪些实用技能培训? 

  答:“十四五”时期我们将探索实践注册农户、职业农民制度,培养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实施农民职业素质提升计划,大力开展订单、定向、定岗等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职业农民学院、田间课堂、农村大讲堂、网络教室、典型示范带动、能人现身说法等形式开展培训,支持农村合作社、社会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承担培训任务,鼓励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半农半读等方式接受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机构、培养单位、实训基地、田间学校的准入标准和多元化培训机制。探索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


作者:
责任编辑:韩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