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索引号]11R000/ZK-2023-000004
  2. [生成日期] 2022-12-02 17:40
  3. [有效性] 有效
  4. [发布日期] 2022-12-02 17:40
  5. [发文字号] 怀政发 〔2022〕 26号
  6. [发文机构] 区政府
  7. [联合发文单位]
  8. [主题分类] 环境保护
  9. [内容概述] 关于印发《怀柔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怀柔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怀柔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

  2022年12月2日 

  

  (此件公开发布)


  怀柔区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2〕11号)精神,推进《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京政发〔2022〕24号)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细,加快怀柔区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气象服务保障怀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以及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气象事业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气象高质量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及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紧紧围绕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战略定位,以科技创新为根本动力,高标准谋划、高水平推进怀柔气象事业发展,为怀柔系统推进“五态”建设、形成以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格局,在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展翅腾飞提供高质量气象保障服务。

  (二)基本原则

  以提高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能力为核心,以加强重大活动气象服务保障为着力点,以提高气象服务能力为重点,以文旅、农业等气象服务为特色,以智慧气象为抓手,实现气象综合观测、预报业务高质量发展,着力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为保障怀柔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服务保障。

  (三)发展目标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力争到2025年建成符合区域发展、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需求的现代化气象业务体系,提升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高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气象服务深入融入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四个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提高政治站位,融入首都发展大局

  1.提升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重要承载区气象保障能力。将气象工作纳入重大活动常态化服务保障机制,深度融入重大活动运行指挥体系。实现全流程气象风险预测和评估,开展定时、定点、定量气象预报预警和重点区域专项服务。做好在怀柔举办的各类重大活动的气象服务保障工作。(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委宣传部、区应急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文促中心、示范区管委会、各镇乡街道)

  2.完善精细化气象预报预警机制。紧密围绕区域发展需求,统筹考虑各类气象灾害影响性、风险性,拓展气象服务产品,建立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的气象风险指标和阈值,提升应急管理(防洪排涝、森林防火)、城市管理(杨柳絮治理、扫雪铲冰)、交通安全(山区道路)等气象保障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公路分局、区城市管理委、各镇乡街道)

  3.构建开放合作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市属新型研发机构在气象领域开展创新实践,引进多元创新主体,搭建智慧城市数字气象融合创新平台,支持气象科技融入北京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责任单位:怀柔科学城管委会成果转化与创新协调处、中关村怀柔园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区科委、区气象局)

  (二)加强气象设施建设,完善业务基础网络

  4.优化气象观测站网配置。通过在关键区域增加地面自动观测设备、智慧型观测设备等方式,提高精细化、高分辨率的监测服务需求保障,强化观测空白区和薄弱区的观测能力。织密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网格,在山洪、泥石流易发区、地质灾害风险脆弱区建设自动气象站。提升冬季项目观测能力,站点升级改造,主要增加固态降水、能见度、雪深等要素观测。(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区应急局、区水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各镇乡街道)

  5.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基础工作。落实《北京重大活动保障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工作任务,完成怀柔区重大活动保障人工影响天气移动作业点选址建设,建立健全人工影响天气安全管理联防联动机制。为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在重大活动保障、防灾减灾和生态修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供坚实基础,为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财政局、公安分局、区应急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区园林绿化局、喇叭沟门满族乡、宝山镇)。

  6.依法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将新建、扩建、改建工程(周边涉及气象设施的)避免危害气象探测环境审批事项纳入“多规合一”协同平台办理。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社会公众对气象探测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的保护意识。(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财政局、各镇乡街道)

  (三)坚持底线思维,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7.加强极端天气风险防范应对。依托市气象局区域集合预报系统,开展极端天气概率预报。实施属地极端天气精准预报能力工程建设,加强极端天气精准预报和提前预警,对局地强降水、短时大风、雷电、冰雹等强对流天气(龙卷风除外)提前1至3小时预报预警;对其它极端天气提前6至12小时预报预警,并力争提前24小时预报预警。健全极端天气应对预案体系,构建适应局地气象特点的应急处置模式,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自主响应能力。健全强对流和极端天气应对分析评估和复盘总结机制。(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区水务局、各镇乡街道)

  8.健全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全面落实《北京市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加强气象灾害预防、预报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实施“网格+气象”行动,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安全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和网格化管理体系,提升突发极端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成市区一体化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系统,实现精细到镇乡街道的气象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加强跨区、跨省联动机制,进一步健全与周边区、河北省交界市县气象灾害防御协作机制,推进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技术标准协调一致,开展气象灾害防御业务合作和科学技术研究,提升气象灾害联防联治水平。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纳入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内容,推进气象法律法规、气象灾害防御等知识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增强社会公众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素养。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加强新媒体联盟矩阵传播效力和覆盖面。(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委宣传部、区委网信办、区应急局、区科协、区教委、各镇乡街道)

  9.强化气象法治建设。依法依规履行部门监管职责,为怀柔区高质量发展提供行业安全保障。加强气象法治宣传,提升社会公众对防雷安全、升放气球安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气象信息发布等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度。加强防雷减灾工作,充分发挥政府引领、部门联动的合力作用,持续将防雷安全监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提升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水平,加强“互联网+监管”应用,提高许可办事效率,提升执法效能。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建立部门联合执法常态化机制,努力构建高水平执法队伍。加大普法力度,为怀柔气象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财政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各镇乡街道)

  10.助力韧性城市建设。统筹考虑气候的适宜性、影响性、风险性,科学确定城乡空间布局、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依法组织做好国家重大规划、重点工程项目气候可行性论证,建立健全分灾种、分重点行业气象风险指标和阈值,提升供水供电供气供热、防洪排涝、交通出行、建筑节能等气象保障服务能力。(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应急局、区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怀柔分局、区水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园林绿化局、区交通局、公路分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城市管理委、各镇乡街道)

  (四)挖掘生态气候资源,服务农林旅产业升级

  11.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气候监测评估,深化气象与园林等部门合作,开展杨柳飞絮防治、森林防火等气象服务。深化气象与生态环境部门联动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合力做好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测预报,深入开展污染气象分析,为大气污染防治科学化、精准化施策提供会商保障,助力大气污染治理。开展区级气候变化应对,协助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和碳氧监测评估,助力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实现。(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园林绿化局、区应急局、区文化和旅游局)

  12.适时探索开展“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工作。在重点镇乡开展负氧离子监测,通过“中国天然氧吧”品牌拓宽本区气候资源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促进康养产业发展,赋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助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新动能。(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生态环境局、区园林绿化局、区水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各镇乡街道)

  13.挖掘特色气象景观。多部门联合开展特色活动,以全域旅游为主导产业,发掘星空、云海、日出等特色气象景观,探索数字化气象景观预报技术研究,推动怀柔区“气象+”赋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强化顶层设计,丰富业态产品,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文旅体商农等产业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委宣传部、区科协、各镇乡街道)

  14.服务乡村振兴,开展区域特色服务。结合本区农业产业布局,与农业部门联合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做好农时农事气象服务,开展中期、短期、短临到预警的递进式预报服务,提升果品粮蔬品质和抗灾保收能力。围绕怀柔特色林果产业发展,开展怀柔板栗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提升特色农产品科技含量,助力农业农民增收。(责任单位:区气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园林绿化局)

  (五)强化人才保障,打造专业人才新高地

  15.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贯彻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引进高水平气象专业人才。将气象人才纳入全区各类人才工程和人才培养计划,加大对气象高层次领军人才和气象科技战略人才的培养力度。开展气象干部人才挂职、培训、交流,促进人才队伍横向发展,通过挂职人员模范示范作用,带动业务、科研、管理水平提升。(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气象局)

  16.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科研立项、教育培训、评选表彰中,对气象专业技术人才给予支持。建立适应气象事业发展的人才评价和考核机制。为符合条件的气象干部职工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对符合条件的气象核心领域领军人才、核心骨干提供引进人才支持。(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区科委、区住房城乡建设委、区气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依托《北京市怀柔区“十四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强气象工作统筹规划,督促重点项目落实。结合生态涵养区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效衔接各项改革与创新措施,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要求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完善联动机制

  各有关部门、各镇乡街道要切实履行责任,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细化各项政策措施,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沟通合作,着力解决影响制约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强政策资金支持

  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等相关部门要根据怀柔区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强对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进一步完善落实气象双重计划财务保障体制,建立健全稳定的气象事业发展财政投入机制,按照政策规定落实地方事权范围内各项财政投入保障。着力完善与双重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地方双重气象科技和人才管理体系。

责任编辑:韩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