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生态环境局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日期:2022-12-30 16:35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生态环境局

  2022年,怀柔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加快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和“五态”建设,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推动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环境质量状况

  (一)大气环境质量。怀柔区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并列全市第一,同比下降13.3%;优良天数比率79.1%;重污染天数比例0.8%;降尘量为3.5吨/月·平方公里,完成市级下达任务;冬奥会期间和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PM2.5浓度全市最低。

  (二)水环境质量。2个国家、7个市级(含2个国考)地表水环境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地表水质量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的比列为100%;区级13个镇乡地表水环境考核断面全部达标,均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三)土壤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积极主动作为,严格落实党政主体责任

  一是紧盯方案,压实责任。制定并推动区委生态文明委2022年工作要点48项、怀柔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2年行动计划93项、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27项任务落实落细。二是紧盯指标,推动落实。发挥区委生态文明委统筹协调作用,在区委常委会、区委生态文明委会议、区政府常务会议、专题会议等汇报调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高效履行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促落实职能。三是紧盯问题,精准发力。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位统筹,多次对重点扬尘源开展“四不两直”突击检查,现场督查督办。2021年怀柔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73.9;顺利完成北京市对区政府2021年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考评结果优秀,均排名全市前列。

  (二)聚焦攻坚任务,环境污染防治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编制怀柔区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怀柔区“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成立“碳中和”研究院,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18家重点碳排放单位全部履约,公开征集4个先进低碳技术试点项目,积极探索低碳示范建设路径。开展重点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加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建成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例达到28.34%,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二是坚持深化“0.1微克”行动。突出服务大局,顺利保障重大活动期间环境质量。推进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一表三格”工作机制,确保问题检查到位、整改落实到位、履职执法到位。推行“1+8+16”扬尘综合管控体系,对4家涉VOCs排放企业开展“一厂一策”深度治理,利用卫星裸地识别、加密安装降尘杆等科技手段,提升扬尘精细化管控水平。创新道路尘负荷监测考核方法,动态更新重点扬尘源工地(场站)监测台账。完成5144户农村煤改清洁能源工程。

  三是水生态品质不断提升。印发实施《怀柔区密云水库流域“两市三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和协同发展工作要点分解表》,继续落实联建联防联治工作,出动联合执法269人次,取得监测数据300个。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管理,实现水源地“一源一档”。滚动开展分散式和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评估,巩固辖区入河排污口清理整治成果。严格落实“河长制”,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4处、管线73.25公里,污水处理率达91%。

  四是有效保障土壤环境安全。严控农业面源污染,不断推进农用地安全利用;严格建设用地风险防控,保障再开发利用地块环境安全,累计检查危废固废企业480家次;严格未利用地保护;印发《怀柔区落实<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实施方案》;强化涉疫医疗废物和污水、重点管控生活垃圾处置的环境安全监管,严守环境安全底线。

  五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丰硕。制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2022年工作要点》,开展自评估工作;开展“绿盾”督查“回头看”,复核点位28处;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完成百万亩造林工程1万余亩,森林覆盖率77.24%,位列全市第一。推进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黑天鹅等珍稀动物来怀栖息,“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再现怀柔水库,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迎来20年第一次盛花期。

  (三)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制定《怀柔区“三线一单”细化方案编制技术方案》,深化“三线一单”成果应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审批环评报告书(表)25个,备案191个;核发排污许可证131个。完成5例生态损害赔偿案磋商工作。科技赋能创新监测手段,对167家涉VOCs排放企业建立立体监测系统;启动空气质量加密监测网络升级;实施“怀柔区水环境智慧监管平台”二期项目;搭建环境监测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智慧化监管。

  (四)坚持人民至上,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一是狠抓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涉及我区21项整改任务,已完成20项,正在按期推进1项,完成销号18项,2项正在办理销号手续。督察期间信访34件,已全部办结并完成销号。二是强化污染源监管执法。检查固定污染源9242余家(次),立案处罚47.74万元;持续强化进京路口和重点道路重型柴油车检查,累计检查85559辆,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处罚超标车1069辆次;跨部门双随机执法、热点网格执法工作完成量全市靠前。三是办理12345和12369环保诉求367件,统筹开展噪声扰民问题及大气污染问题“每月一题”工作,切实推动主动治理、未诉先办。四是夯实监测监管能效,取得环境质量、污染源等各类监测数据10941个。

  (五)推进纵深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北京日报头版刊发《“草帽书记”彭兴利:吃上生态饭 捧起金饭碗》;北京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信息刊登《守护绿水青山,擦亮生态名片描绘美丽怀柔新画卷》。举办怀柔区“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专题培训班,切实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理念,增强履职能力。与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三、存在问题

  一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仍处在“量变”向“质变”转化过程中,治理成效尚不稳固,主要指标稍有松懈就有退步反弹的可能。

  二是全区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已基本完成退出、转移,节能空间不断缩小,继续实施节能降耗需进一步加大力度。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一以贯之抓统筹,奋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准确把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新方向、新要求,谋划制定2023年各项重点任务,着力提升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水平,以实干实绩检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效。

  二是接续攻坚任务,力争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新成效。牢牢抓住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总抓手,狠抓重点领域碳减排;聚焦NOx和VOCs治理,进一步强化重点领域污染防控;深化“两市三区”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防范土壤环境风险。增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效果,夯实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三是严格高效执法,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进。坚持把生态环境执法与优化营商环境有机结合,把执法监管与服务企业紧密结合,推动非现场监管执法,提升执法效能。

  四是凝聚科技创新力量,充分利用生态领域科技应用场景优势,提升监测预报预警研判水平,增强环境监管治理能力。

  五是压实责任,抓好各级环保督察整改落实,提早做好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迎检工作。

  六是坚守舆论阵地,讲好怀柔绿色发展故事,推进我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责任编辑: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