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统计局队聚焦“三个深”开拓统计执法新思路

日期:2023-03-17 10:51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统计局

  近日,怀柔统计局队在积极探索、创新实践基层执法新思路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明的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本着问题导向和靶向思维原则,充分发挥统计执法监督“利剑”作用,一以贯之推进依法统计、依法治统,加快提升统计数据质量,努力为怀柔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统计保障。

  紧密联系实际,深查细纠问题。统计执法是政府行政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基层统计执法中,一些问题日益突显,主要体现在一是统计对象涉及面广、主体量大、层次不一,部分企业对统计关注度不够、认识不强,导致配合意识和配合程度有欠缺;二是统计执法环境趋于规范提升,但统计对象法律意识和法治思维相对偏低;三是执法能力和水平不够强,专职执法人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常态化执法工作培训不够经常,对执法人员的素质能力提升办法不多;四是统计法治宣传范围不够广泛、形式不够丰富,造成统计执法理念没有深入民心,通过新闻媒体、组织统计法律知识竞赛、利用法制宣传日等多样形式活动进行宣传频率不够,全民支持、理解、参与统计执法的良好氛围还没有有效形成。怀柔局队在研判问题的基础上集思广益、深查细究,结合怀柔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对症剖析问诊,深挖问题根源。统计部门担负着主要经济指标的统计任务,统计执法为统计业务顺利开展保驾护航。面对统计执法中的突出问题,怀柔统计局队从三方面入手主动剖析,深挖问题根源,让进一步整改有的放矢。一是从统计调查主体方面,企业统计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法治意识相对淡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统计对象范围日益广泛,特别是近年来统计制度改革不断发展,统计对象数量逐年递增,其中多数为私营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对统计工作认同度较低、积极性不强,数据填报质量不高或报表时限滞后。二是从执法队伍建设方面,统计专职执法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不匹配,造成执法工作产生一定局限性;执法人员偏少、工作强度高、压力大,造成执法队伍建设结构不优、执法力量薄弱;执法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造成执法过程支撑后劲不足,执法案卷制作流程不顺畅,执法行为依然存在法律风险。三是从统计法制宣传方面,存在普法效果浅显不深刻、普法手段单调不新颖、普法制度缺失不规范,普法投入不足不常态等情况,造成法治宣传力度薄弱、调查对象法治意识有欠缺。

  创新理念思路,深促执法转型。一是改进执法方式重理念,统计执法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积极加强对全局队统计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通过季度执法联席会议、执法检查业务培训会以及观看廉政监督教育宣传片等做法,不断加强执法队伍的思想道德、作风纪律等法制方面的素质教育。二是规范执法行为重和谐,统计执法从刚性化到刚柔并济转变。在严格执法中体现热情服务,把热情服务寓于严格执法之中,做到统计管理与服务互动并举。三是创新执法机制重沟通,统计执法从突击性执法向长效性执法转变。加强执法队伍建设长远规划,进一步优化执法队伍建设目标和举措,积极组织符合资格的统计干部参加统计执法证考试,进一步优化法治队伍整体结构和人员布局,调配通过统计执法证考试的干部专职负责统计执法检查工作,确保法治队伍结构布局与承担的职责任务相匹配、相适应。四是健全普法机制重常态,统计执法从要我学好法到我要学好法转变。积极探索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普法模式,以推动基层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率为工作抓手,利用现有统计系统教育资源,提高基层统计人员整体素质。


责任编辑: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