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2022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日期:2023-03-31 13:27    来源:怀柔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2年,怀柔区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见》(京政发〔2015〕28号)等“1+3”公共文化政策文件精神,按照《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紧密围绕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和“五态”建设,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果。
  一、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示范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2年,区文旅局围绕“五态”建设,立足“五个怀柔”,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文化生活的需求为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德善怀柔,共建共享
  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和建设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相结合,持续织密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根据“七有”“五性”监测评价测算结果,截至2022年底,怀柔区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在全市排名第5位。
  一是区级综合文化中心项目推进选址论证。项目原计划总建筑面积约2.1万平方米,建设内容为文化馆、博物馆、非遗展厅、实体书城、配套用房及车库。目前正在进行选址论证工作。
  二是镇乡街道级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推进完成了龙山、泉河街道综合文化中心项目及其功能完善项目和杨宋镇综合文化中心项目的结算评审工作,完成了北房镇文体中心设备装填工作。
  三是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室建设进展顺利。推进完成泉河街道杨家园社区、馥郁苑社区综合文化室建设工作;持续推进已建设完工的33个综合文化室项目验收结算等收尾工作。
  (二)律动怀柔,精彩无限
  一是重要文化活动圆满完成。高质量完成冬奥文化广场运行服务保障各项工作,按照北京冬奥组委统一形象景观元素进行规划设计,新建60平方米大屏幕,搭建中心舞台,设置展览展示区、体验区和志愿服务区,提供无障碍设施服务、安保和医疗救护等服务。2021年12月29日至2022年3月13日期间,广场每天早9点至晚5点免费开放,历时75天,共邀请18个区内文艺演出团体,举办文艺演出80场次,参与演出人员1295人次,接待游园群众48707人次,出动城市志愿者1450人次、总服务时长达57143小时。 
  二是品牌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完成第32届群众艺术节、2022北京怀柔长城音乐节、雁栖湖国际青少年音乐节、笔绘长城、宝山稻田音乐节、第十七届京韵满乡文化旅游节等品牌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活动中注意统筹疫情防控和活动内涵延伸,结合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采取直播、体验、观演、展览等多种措施,满足群众需求,营造文化氛围。
  三是基层公益演出丰富多彩。完成春节、元宵、清明、端午等7场“我们的节日”主题文化活动实施,结合节日民俗、经典诵读、文化娱乐等多形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完成“文艺演出星火工程”237场、百姓周末大舞台8场,严把演出质量关,为城乡百姓提供了戏曲、综艺等多种类演出,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四是文化惠民活动有序开展。为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共开展文艺培训春风工程415期,培训学员94500人次。放映公益电影9000余场次,观影10万余人次。为16家镇乡(街道)图书馆分馆和319家益民书屋补充更新图书8万余册;完成全区基层图书室70余万册图书的数据回溯及加工;为北房镇图书馆分馆送书1500册,为区政协文化教育界别委员会工作站、区科学城管委会建立送书服务点,并送去内容涵盖了政经、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书籍1000册。
  (三)书香怀柔,全民阅读
  2022年,“书香怀柔”第十五届全民阅读活动于4月在全区范围内启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诵读大赛、征文、摄影、“领读者”评选等十一大项活动,在各镇乡街道和区直机关的大力支持下,各项活动稳步推进。活动中,全区各单位累计报送征文作品181篇、摄影作品454幅、诵读大赛现场作品16组、网络音频63个、原创美文17篇、推荐“领读者”36个、“书香家庭”29个、基层组织开展市民大课堂91场。以“奋进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开展的“红领巾”读书系列活动,全区有23所中小学校参与其中。
  (四)影美怀柔,文旅融合
  一是“来影都过周末”专班推进。以“中国影都”影视文化为核心,整合区内各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民俗民宿等文旅资源,按照“五大组团、九个系列”总体思路,实现捆绑宣传,形成联动效应,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体验,促进后疫情时代怀柔文化和旅游经济发展。
  二是“怀柔全域旅游数字地图”崭新亮相。立足于将“来影都过周末”与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相结合,怀柔区精心谋划、匠心打造怀柔全域旅游数字地图。数字地图以二维码为入口,游客无需下载,微信一键扫码即可打开小程序,感受国风调性下的怀柔。按照游、吃、住、购、线路推荐等五大元素,盘活展示资源点位,点位直接链接短视频,从第一视角给游客更直观的怀柔文旅之行体验。在“游”版块,每月根据实际推出不同主题的旅游线路,从交通出行、美食推荐、景区景点、住宿安排、伴礼采购等方面,完整规划两日游内容,为游客“来影都过周末”提供菜单式服务。
  (五)乡韵怀柔,传承弘扬
  一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走进桥梓镇、怀柔镇等地,开展京绣、焦家浸烙葫芦、杨门浆水豆腐、茯苓饼等非遗项目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直播活动10余期,拍摄、制作了付麻子香油、杏仁油制作、景泰蓝制作过程以及轿子坊民俗活动等10余期短视频,通过抖音、快手等平台对外发布。
  二是深化传统工艺振兴。通过“怀柔非遗”公务号开展“非遗过大年”线上活动。携红庙灯笼制作技艺、满族食俗等项目走进央视直播平台,开展“民俗院里话振兴 乡土文化焕生机”直播活动。在御食园企业内部,开展“春风扬柳过清明”清明节线上直播活动,助推企业品牌宣传。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非遗文化大餐。
  三是为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组织非遗项目传承人走进怀柔区各中小学校、精品民宿等地开展“弘扬文化魅力 传承民间技艺”——非遗进校园、进社区活动12场,服务未成年人800余人次。利用传统节庆日,组织非遗项目走进旅游景区等地集中进行展示展卖等活动5场。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依然艰巨,人民群众的需求还不能完全满足。
  一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快。区级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尚处选址论证阶段。二是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明显不足。区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单薄,部分基层综合文化室不能免费向群众提供无线网络服务,公共文化资源整合力度还需加大。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与怀柔科学城的要求差距甚远。不论在产品、供给,还是特色、品质等方面,均存在较大缺失。
  二、把握新形势、适应新变化,继续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一)示范区建设总体情况
  依据《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中长期规划(2019年-2035年)》和《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做好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验收工作的函》(京文旅函〔2021〕51号)等相关文件工作要求,“十四五”期间,全市所有区将建成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结合实际情况,我区计划申报第二批示范区验收,具体于2023年年底前完成申报,于2024年5月-10月迎接验收。
  目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工作正有序推进中,我区计划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和方案,并将对《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标准》中的具体指标进行责任分工。
  (二)服务效能提升工作
  为加强我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管理和使用,切实提升文化设施服务效能,2022年全年,我区围绕服务效能提升工作,对全区各镇乡(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共开展了三轮“点对点”式实地督查培训,对标对表落实设施、服务、队伍、机制、投入等工作要求,全面了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理和使用情况。通过看现场、听汇报、查台账等方式,先后对各综合文化中心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开放时间、特殊人群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等15个方面开展精细化排查,找出工作短板,形成针对性整改台账,督促各镇乡(街道)完成整改落实。
  从2022年全市效能评估的结果来看,我区各镇乡(街道)综合文化中心的服务效能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全区综合文化中心服务效能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市排名第3位,生态涵养区中排名第2位。可量化指标中,我区场馆设置率、牌匾标识设置、文艺演出次数、工作人员配备、无线网络覆盖等14项指标均实现100%达标。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一是挖掘怀柔精神。与宣传部门一道,深入挖掘和凝练怀柔精神内涵,汇聚怀柔智慧,凝聚怀柔力量,彰显怀柔形象,发挥其对以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格局的支撑作用。
  二是彰显怀柔活力。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用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继续加快推进区级综合文化中心建设,力争2023年年底前完成项目选址论证工作。持续巩固16个镇乡(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成果,加强管理和服务,全面提升使用效能。对建设完成的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室进行结算评审等收尾工作,同时根据任务需要和资金情况,研究安排新的建设项目。
  四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推进网上文图博三馆以及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建设。力争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内部无线网络全覆盖。
  五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改革创新和制度建设。深入推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探索整合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的新路径。研究出台怀柔区公共文化领域系列政策文件汇编,加强制度建设。
  六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加强培训工作力度,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调动工作积极性。


责任编辑:陈陆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