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桥梓镇在文体中心举办“传承红色民风 厚植爱国情怀”桥梓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合唱比赛。来自全镇各村居的23支参赛队伍齐聚一堂,用铿锵嘹亮的歌声重温峥嵘岁月,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为桥梓镇“三风建设”(正家风 清村风 淳民风)注入澎湃精神动力。
一渡河村代表队带来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拉开了红色歌会的序幕。比赛现场,各参赛队伍以饱满的热情演绎了《我们走在大路上》《歌唱祖国》《打靶归来》《南泥湾》等经典红色歌曲。激昂的旋律与深情的歌词交织,带领观众穿越时空,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壮烈篇章。其中,在清一色村民参赛的舞台上,前茶坞村的歌曲串烧(解放军进行曲、珊瑚颂、军民大生产、志愿军战歌)伴舞的设计成为亮点。精心设计老中青三代村民传承接力,展现前茶坞村一直以来的薪火相传的奋进力量。他们用歌声讲述着村居的风雨兼程,他们用歌声唱出了一代代前茶坞人的壮志豪情。茶坞铁路社区的《新编保卫黄河》用铿锵有力的歌声,唱出了对祖国的热爱,激荡起新时代守护家园的决心。
作为桥梓镇推进“正家风 清村风 淳民风”三风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次红歌比赛不仅是一场艺术盛宴,更是一堂生动的红色教育课。参赛队伍中既有古稀之年的老党员,也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他们用歌声传递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对红色精神的坚守,重温了桥梓镇人民在抗战时期支援前线、保卫家园的感人事迹,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爱国爱乡的情怀。
“红歌是历史的见证,更是精神的火炬。”作为平北抗日根据地的前沿堡垒,桥梓的红色基因可溯至八十余年前——当1944年一渡河村民与八路军十团在北山设伏,用三天血战阻断日伪军增援;当1947年西茶坞村民在党组织指挥下,以万米网状地道两次粉碎敌军扫荡,桥梓早已将赤诚刻进基因图谱。在过去十余年的“三风建设”桥梓已将革命传统融入基层治理,借助“三风讲堂”宣讲红色故事,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重走红色路线,将沉睡在镇志里的烽火记忆转化为可触可感的治理智慧。本次赛事23支村居代表队的精彩呈现,正是红色基因融进家风民风、村史化作村风的鲜活实践,展现了桥梓“三风建设”从口号变成可触可感的文化行动成果。
80年沧桑巨变,红色精神历久弥新。桥梓镇将以红歌为纽带,在歌声中传承信仰,在共鸣中凝聚力量,为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篇章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