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丰富未成年人暑期生活,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泉河街道各社区相继举办手工制作活动,助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
开放路社区开展超轻粘土制作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化身创意向导,带领孩子们用指尖巧思,将超轻粘土捏制成“多粒宝”“三眼兽”等科幻形象,让童真与科幻在彩泥里碰撞奇妙火花。活动开始,工作人员为孩子们勾勒“多粒宝”与“三眼兽”的独特模样,一番描述瞬间点燃孩子们的创作热情。分发超轻粘土后,孩子们迅速投入创作。有的专注给“多粒宝”的“绒毛”做渐变色彩,让蓝色层次更丰富;有的为“三眼兽”设计专属“能量纹路”,用工具在粘土表面压出奇特线条。社区工作人员穿梭指导,遇到孩子对造型犯难,就上手示范,比如把粘土擀成薄片,剪出灵动翅膀弧度。活动室里,揉粘土的沙沙声与孩子们的欢笑声交融,小小彩泥在孩子们手中化作鲜活的科幻小生灵。
此外,开放路社区还组织青少年开展“建桥不用钉和胶”科普互动活动,通过“原理讲解+动手搭建”形式,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传统工艺与科学原理的融合,解锁“无钉无胶建桥”的秘密。活动开始,老师以互动提问切入,从桥的基本作用讲起,介绍了赵州桥、港珠澳大桥等中国代表性桥梁,以及梁桥、拱桥、悬索桥等常见分类,帮助孩子们建立对桥梁的初步认知。随后,老师聚焦“无钉无胶建桥”背后“看不见的力”,用通俗语言讲解结构力学中的摩擦力、重力平衡、三角形稳定性等原理。“就像小朋友手拉手围成圈,彼此用力才站得稳,木块的凹凸咬合也是靠自身结构抓住对方。”老师结合榫卯模型演示,展示古代木桥、现代榫卯家具图片,让抽象原理变得直观可感。动手搭建环节,孩子们分组协作,用木棍、纸板、棉线等材料尝试造“无钉桥”。“桥墩两边要对称,不然会歪哦!”“试试把纸板折成波浪形,可能更承重”。老师穿梭指导中,孩子们的创意不断涌现。“快看!我们的桥能撑住文具盒!”一组孩子举着作品欢呼。松散的材料在巧手下变成承重“小桥”。活动尾声,孩子们捧着各自的“无钉桥”合影,作品虽简单却稳固,造型各异充满创意。
此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实操中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更搭建起交流互动平台,让大家在协作里收获友谊。下一步,泉河街道开放路社区将持续聚焦未成年人成长,策划更多科普实践、创意手工活动,为孩子们打造寓教于乐的成长空间,用丰富活动滋养童年,助力辖区青少年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