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基础科学大会大学生学术成果海报展是大会系列活动之一,为大学生创造展示创新研究的平台,本次活动共有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27所高校的科研新锐同台竞技。其中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大学等中国18所顶尖学府积极参与,更汇聚了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以及韩国等地的青年学子,最终6位同学荣获嘉奖。这场跨越地域的学术盛宴,充分展现全球青年的卓越风采与无限潜力。
获奖名单
美国西北大学 胡明源 Symplectic and Differential Topology
韩国蔚山科学技术学院 Minsung KhoString Theory and quantum gravity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 李兹谦 Numerical Analysis
清华大学 罗琪亮 One and Several Complex Variables
清华大学 Dmitry SolovyevLie Theory and Representation Theory
香港大学 谢锴涛 Lie Theory and Representation Theory
获奖人采访
香港大学 谢锴涛
Lie Theory and Representation Theory
1.简要介绍下本次参展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我主要展示了近期在李理论中全正性和theta正性领域的一些工作。这些正性结构不仅有助于我们探测一些性质比较好的数学对象,还与丛代数、高阶Teichmuller理论多个数学领域存在深刻联系。
2.这次参加海报展有什么体会?
最大的体会是看到了多学科的融合发展。国际基础科学大会汇聚了数学、物理和信息科学三个领域,海报展也充分体现了这种多样性。
3.您觉得和这么多优秀的大学生一起参赛,感觉如何?
非常高兴能通过本次海报展,了解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工作。通过与参会者的交流,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 李兹谦
Numerical Analysis
1.简要介绍下本次参展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我的研究聚焦于神经常微分方程(neural ODE)的逼近理论。我们提出了一种半自治(semi-autonomous)的neural ODE模型。在理论分析方面,首先针对该模型的解与对应常微分方程解之间的误差,给出了基于L^\infty 范数的上界估计;随后,借助特征线法,我们又推导出了该模型解逼近传输方程解的Wasserstein-1距离误差界。最后,通过一系列数值实验,我们验证了半自治neural ODE在逼近常微分方程和传输方程两类问题时的有效性与精度。
2.这次参加海报展有什么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跨学科的盛会,以前都是参加数学会议或者小方向的会议。我认真看了每一张海报,给我最大的感受是跨学科的交流真的很重要。我在做研究时,经常会陷到数学细节中,而忽视选题以及应用背景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应用数学工作者,我看完海报展的第一想法是,研究从应用中来(例如物理、化学的背景),而研究的成果最终也应该服务于具体的问题。这也让我联想到我的导师Enrique Zuazua教授常问我的一个问题:what is the motivation? 即你的工作动机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做这个问题?在看完海报后,这一点更加验证了我的想法——我们应该多参与跨学科交流、多思考自己研究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