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脚下擘画科教新篇,雁栖湖畔汇聚创新动能。4月28日,“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工作启动会在金隅兴发科技园举行。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市政协副主席、怀柔区委书记、怀柔科学城党工委书记郭延红,菲尔兹奖得主、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任、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丘成桐,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国家生物医学成像中心主任、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首席科学家程和平,市委教育工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军锋,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怀柔区委副书记、区长、怀柔科学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梁爽,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莫剑彬出席。
于英杰在讲话中指出,深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是实现2035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目标的核心任务,更是推进首都新时代发展的应有之义。要乘势而上、应势而为,打造高校与怀柔科学城融合发展的新样板。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把握服务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充分发挥高校资源人才优势,进一步激发怀柔科学城发展新动能。要深化联合科研,奋力开创校城融合新格局,探索校城一体科研模式,力争形成更多原创性科技成果,突破一批“卡脖子”难题。要加快成果转化,激活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引擎”,瞄准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统筹前瞻布局一批重大科研项目,打造高端成果交易平台,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范式。要创新人才培养,锻造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新人”,创新打造实践育人大课堂,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要健全机制保障,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建立健全长效协作机制,强化过程督导形成工作闭环。
郭延红在致辞中说,当前,怀柔科学城已进入“运行为主”的新阶段。促进创新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势互补、同频共振,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资源精准对接和有效配置,是进一步突破怀柔科学城的关键所在。怀柔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围绕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积极创新校地合作新模式,通过与高校战略合作、启动“雁栖高校创新创业联盟”、打造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开展百名博士后怀柔行等举措,促进怀柔科学城与在京高校资源共享、人才互动、优势互补,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持续推动在京高校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突破怀柔科学城的新动能,更好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会议发布了《百年聚智 百校同行 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怀柔科学城相关负责同志介绍了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运行情况。丘成桐先生和程和平院士分别围绕人才培养、科教融合、大科学装置运行等主题开展演讲对话,为北京建设教育强国首善之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言献策。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王艳芬以《深化科教融合,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为首都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贡献力量》为题作专题发言。
怀柔区政府与清华大学、中国戏曲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等高校签署校地战略协议、人才合作协议,加快形成教育助力怀柔科学城建设合力。启动了“北京怀柔·雁栖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吸引高校毕业生“源头活水”,在学生实习实践、创新创业、招聘引进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务实合作,持续壮大怀柔区青年人才队伍。“北京高校大学生创业园”正式揭牌,聚焦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能源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推动学生团队来怀创业。会上还集中发布了卓越工程师实训基地、智能感知共性技术平台、涉外律师团、怀柔科学城现代医学创新转化研究平台等一批校地合作平台和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