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重点工程推进

“要做一个值得托付的人!”国科大1.5万名学生今天雁栖湖畔毕业

日期:2025-07-07 09:09    来源:怀柔融媒

字号:        

  7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2025年度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雁栖湖校区举行,该校7114名博士毕业生、8108名硕士毕业生、394名本科毕业生圆满完成学业。

1.png

  乘坐“科学/创新/未来”号专列

  清晨5时许,“科学号”“创新号”“未来号”三列国科大毕业专列,载着1200余名毕业生及亲友,从北京北站启程,奔向国科大雁栖湖校区。该校110多家培养单位的6000余名毕业生代表从全国各地归校,与1万余名亲友齐聚雁栖湖畔。

2.jpg

  “特别自豪能乘坐专列来参加毕业典礼!”“这是学校和怀柔区给我们毕业的一份最好的礼物!”“列车上准备得很贴心,车窗上好多标识,能让我们打卡拍照。”“这辆列车是‘未来号’,预示着我们通向美好的未来!”毕业生们表示。

  “要做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上午8时,毕业典礼在热烈的氛围中拉开帷幕。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科大党委书记、校长周琪院士叮嘱毕业生,要永葆“国家人”的本色、勇担“国家责”的重任,无愧于“国科大”这三个字,“要做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周琪指出,中国科学院长达70余年人才培养的理念,就是在攻坚之所培养攻坚之才,在托付之地锻造可托付之人。

  周琪表示,做一个值得托付的人,要传承先辈精神,以国家需求为原点,锚定人生坐标。做一个值得托付的人,要敢于挑战未知,保持自我学习能力,谋而后动,行且坚毅。做一个值得托付的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历经挫折艰辛,依然坚韧乐观,向阳而生。

3.png

  “今年是2025年,是国家‘科教兴国’战略提出30周年的里程碑,十年之后的2035年将是国家谋定的科技强国建成之时。今天我代表学校与大家定一个‘十年之约’,十年后希望今天在场的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成就再次回归,你们破茧成蝶之日,定当是国家科技兴盛之时。”周琪说。

  “我研一是在怀柔校区上的,当时就感觉这里环境特别好,适合沉静下来学习、科研,今天回来感觉特别亲切。刚才的毕业典礼特别震撼,尤其是周琪校长的讲话对我触动很大,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上,能够像校长说的那样,成为一个值得托付的人。”生命科学学院博士毕业生高佳琪说。

  毕业之际,该校组织毕业生参观了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老一辈科学家矢志报国的动人故事让不少毕业生更坚定了不畏艰苦、科研报国的决心。“老一辈科学家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都可以攻破科研难题、为国奉献,这种精神让我备受鼓舞。我们现在科研条件和设备都很先进,相信未来的工作中没有什么困难是不能克服的。”集成电路学院博士毕业生唐达说。

  实地感受怀柔创新发展成就

  毕业典礼期间,怀柔区联合国科大举办的走进“一城两都”参观活动备受欢迎,正式报名不到2天,19趟参观班次全部爆满。怀柔科学城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等十余个代表性点位,让毕业生及亲友实地感受怀柔的发展变化。

  新质生产力创造中心是一座崭新的展厅,讲述着怀柔科学城建设至今的过程,是参观者了解怀柔的最佳窗口。聚精会神听讲解的一行人中,地球与行星科学学院构造地质学的博士毕业生宋博感触颇深。

4.jpg

  2019年,宋博乘火车从陕西西安来到北京入学。“那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偏远,记不清坐了多少小时的车,只知道窗外的高楼变成了连绵的大山。”集中授课时间外,宋博六年来的多数时间是在西安的研究所里兼顾学业和科研工作的,在他眼中,每次来怀柔都能发现新变化。“今天带妻儿来到怀柔,看到的是四通八达的道路串联起众多大科学装置,是上万名科研人员汇聚的科学热土。”

  宋博读博士的这几年,正是怀柔科学城发展的“加速”阶段。2019年,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复《怀柔科学城规划(2018年-2035年)》。如今,这里不仅科技设施的集群效应显著,还聚集了2.5万名科研人员,有两院院士,有国家杰青,更有外籍顶尖人才的身影。

5.jpg

  “没想到这几年变化这么大!把怀柔打造成一个科学城,让我感受到国家对人才的重视、对科学的重视。真的为孩子有一个这么好的平台,感到非常骄傲自豪!”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毕业生刘琪的母亲冯秀说。

  带走专属“怀柔礼物”

  为了给毕业生们留下专属的怀柔记忆,7月5日至6日,怀柔区在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开设“怀柔礼物”市集,40多个摊位上琳琅满目的创意礼品吸引了众多毕业生选购。

6.jpg

  “我已经买了好几件纪念品了,刚刚看到这个焦家浸烙葫芦,一下就吸引了我,特别精致,寓意也好。我马上就要去广州工作了,希望这些承载着我学习生活美好回忆的小东西,能陪着我走向新的工作岗位。”生命科学专业博士毕业生杨涛说。


责任编辑:杨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