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镇聚力打造“宝山味道”区域品牌,以农文旅融合为抓手,通过品牌赋能、科技驱动、产业联动,推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全镇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实现双增长,带动近400名农民就业,形成“特色农业+文旅体验+农民增收”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一是品牌创建强根基,特色农业塑形提质。聚焦“宝山味道”区域公共品牌建设,系统构建特色农业体系。聘请专业设计师提取镇域山水元素设计品牌标识,形成古韵与生态兼具的视觉系统,覆盖20余类农产品包装,使农产品附加值提升。打造“五彩旱稻+花青素玉米+冷凉蔬菜”特色产品矩阵,其中春播玉米创亩产1100.3公斤历史新高,围绕五彩稻田画举办的“稻田音乐节”多次与央视合作开展活动,形成了“包装即广告、产品即风景”的产业格局。
二是科技支撑促转型,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深化院地合作构建技术保障体系,宝山镇依托天河川种植中心流转土地3000余亩,联合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建立示范基地。实施“良种配良法”,引进抗干旱耐高温玉米品种,推广节水灌溉等5项新技术,培养本土农业技术人才,形成“专家驻田头、技术到地头”的科技助农新模式。
三是产业融合拓路径,文旅经济提效增收。精心打造“农业+文旅”融合载体,策划“大地风物集”艺术景观带,建成宝山寺村田园综合体,开发民宿度假等多类旅游业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镇域劳动力大量外流,空心化、老龄化严重,土地无人耕种的难题,土地流转每年为792户镇域农民带来每亩1500元的稳定租金收入,将农民变为产业工人,还为部分劳动年龄段内的农民“签合同、上保险”,让村民在家门口挣上了双份工资。
当前,宝山镇通过“品牌引领、科技赋能、三产融合”发展路径,破解传统农业转型困境。下一步宝山镇将持续深化农文旅融合,打造首都北部特色农业示范镇,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推广的“宝山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