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动态 > 镇乡快讯

“中植旱香1号”试种成功 开启长哨营满族乡农业产业升级新路径

日期:2025-09-30 16:29    来源:长哨营满族乡

字号:        

  秋分时节,长哨营满族乡三岔口村,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这是我乡首批试种的“中植旱香1号”旱稻示范田。9月26日至27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姚学峰博士团队会同中科农福(北京)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测产,亩产达到600斤/亩,标志着“中植旱香1号”旱稻试种成功,也标志着乡域农业产业在结构调整上又探索出了新的发展路径。

  测产当天,专家团队早早来到田间,细致测量株高、穗数、粒数等关键数据。“株高105cm,平均穗粒数183粒,结实率95%以上”一组组数据记录在案,现场人员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姚学峰博士表示:“这一产量成绩在北方旱稻试种中表现突出,意味着长哨营满族乡在旱稻种植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测产结果显示,亩产600斤的产量表现超出了预期,为下一步推广提供了数据支撑。

  中植旱香1号,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漆小泉团队育成的旱稻新品种,为中长粒优质粳稻。一般株高105cm、分蘖中等、株型紧凑、剑叶角度较小、宽窄适中、主穗长约21cm、平均穗粒数183粒、谷粒中长偶有微芒、结实率95%以上,生育期约110天左右,具有味香(香气物质2-AP为81.16μg/kg)、产量高、耐旱性、适应性和耐寒性较好等特点。长哨营满族乡位于京北深山区,昼夜温差明显,符合旱稻适宜在水源紧缺地区种植的特点,且与我乡无霜期相匹配,确保了作物能够正常成熟。

  此次旱稻试种成功,是“科技+农户/合作社”模式的生动实践,为乡域后续发展特色农业、探索“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路径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长哨营满族乡将以此次丰收为契机,带动更多农户、合作社参与旱稻种植,持续扩大种植规模,让“金色稻浪”成为村民的“致富浪淘”。

责任编辑:杨爱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