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城乡地区协调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课题组赴雁栖镇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座谈交流与实地考察,深入了解镇域城乡融合发展成效,对科学家工作室项目给予高度评价并明确深化合作意向。雁栖镇主管领导及城建办、农发办相关负责人全程陪同调研。
座谈会上,雁栖镇城建办负责人详细汇报了“十四五”时期全镇城乡融合发展成效,通过资源统筹配置、产业协同发力,成功搭建起“乡村与科学城共发展”的基础框架,实现了生态保护、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初步联动。在展望“十五五”发展规划时,重点阐述了镇域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设想——以怀柔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契机,深化“平台化运作、定制化开发”模式,推动科研资源与乡村发展深度绑定,完善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机制,打造远郊区县城乡协调发展样板。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吕萍教授对雁栖镇的发展思路给予高度认可,表示课题组将把雁栖镇实践作为核心研究案例,重点攻关北京市远郊区县城乡协调发展机制难题,为乡镇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会后,课题组成员前往雁栖镇范各庄村实地考察。在已投用的科学家工作室一期,详细了解村级老旧房屋改造为共享活动空间的创新实践,对项目吸引院士团队入驻、打造“院士小镇”品牌的成效表示赞赏,还与驻场的中国农业大学科研团队深入交流“科研赋能乡村”模式。2023年以来,在雁栖镇支持下,工作室已产出9篇论文、18项软著、3项专利,斩获5次创新比赛奖项,覆盖气象、植保等多领域,依托这些成果转化出数字人、神农植保等应用——雁栖镇全程提供场地保障、政策对接、资源协调等服务,助力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在科学家工作室二期(雁栖科创服务交流中心)建设工地,课题组实地察看项目进展。该项目由镇政府与范各庄村联合实施,占地4428.08平方米,建成后总面积达6000平方米,可容纳300人入驻,将打造集科研交流、科技赋能、文化创新于一体的高品质科创平台。项目交通便利,科研人员可通过雁栖湖火车站快速通达多区,且能便捷对接怀柔科学城核心区域,将实现“工作在科学城、生活在乡村”的融合场景。
课题组对雁栖镇科学家工作室系列项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该模式精准把握了城乡融合的核心逻辑,既承接了科学城优质外溢资源,又激活了乡村发展内生动力,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吕萍教授代表课题组明确表达了深化合作的意愿,后续将围绕项目运营机制、城乡要素流动、集体经济增收等关键课题,与雁栖镇开展常态化学术交流与研究合作,共同探索“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路径,助力雁栖镇“十五五”城乡融合发展规划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