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怀柔区教委紧紧围绕首都功能重要承载地和“三城一区”的战略功能定位,针对怀柔区未来人口规模、居住布局、人员结构,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相结合,坚持长远发展和短期应对相结合,坚持系统内调剂和系统外利用相结合,通过建、扩、收、调、整、盘等措施,重点做好“十四五”期间教育资源布局调整,更好满足区域内人民群众“有学上”和“上好学”的需求。
一方面,以科学城为中心,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布局。持续加大科学城中心区及周边基础教育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基础教育服务水平;统筹规划布局从高质量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阶段的科学城优质教育资源体系。加快推进北京一零一中怀柔校区扩建项目、北京市第三实验学校、怀柔区第七小学、科学城国际学校、国际人才社区幼儿园、58万平方米安置房配建学校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现有幼儿园、中小学改造升级。其中,北京青苗学校已于2021年10月21日建校,成为落户怀柔的第一所国际学校。
另一方面,全面优化整合全区教育资源布局。怀柔区有序推进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进一步整合优化,构建中学成“点”、小学成“群”、幼儿园成“网”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在中学布局方面,将怀柔一中、首师大附属红螺寺中学、北京一零一中怀柔校区打造成为初高中一体、体艺科技特色突出的优质寄宿制完全中学,合理进行山区和城区初中校布局调整,形成中学布局的“点”;在小学规划方面,保留各镇乡1所中心小学。对于撤销学校腾出的资源,怀柔区根据实际情况再利用,优先补充小学、幼儿园需求,逐步形成集中覆盖城区、平原、山区的小学“群”;在学前教育布局上,积极推进每个镇乡建设1所优质中心幼儿园。近年来,喇叭沟门满族乡、杨宋镇地区一批优质幼儿园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幼儿园也正在建设中,通过改扩建、新建等方式,逐步形成满足城区群众上公办优质园,满足平原、山区群众就近入园需求的学前教育“网”。
下一步区教委将在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上下功夫,在引进市级名校实施一体化办学基础上,提升怀柔区优质校数量,加大教育领军人才和名师、名校长引进力度,以更多实际举措推动怀柔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