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怀柔 > 百姓生活 > 民生

“心中有义 手中有田” 北京市慈善协会到怀柔区渤海镇调研 “义田计划”项目

日期:2024-08-19 09:31    来源:区民政局

字号:        

  近日,北京市慈善协会、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齐化社区公益基金会相关领导、专家到怀柔区渤海镇调研“义田计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慈善工作模式,怀柔区民政局、渤海镇主要领导陪同。

  调研组一行,率先来到渤海镇敬老院,现场查看了慈善资金参与建设的敬老院修缮改造提升项目,并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随后,参观了北京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北京油鸡养殖基地、有机庄园及明清板栗文化公园等项目基地及展示区,与项目主理人、受益村民进行访谈,了解基地建设、产业发展等情况,并详细询问村民收益。最后,开展交流座谈,听取了渤海项目的具体情况。

  座谈会上,北京老栗树聚源德种植专业合作社副理事长李思鹏介绍了项目认养计划方案及前期筹备情况。他说道:“‘义田计划’目的是‘用田地连接城乡、用公益温暖乡村、用服务推动发展、用行动创造幸福’,涵盖义田认养、义田种植、好物分享、社会公益、生态休闲、自然教育和农耕体验等多种内容形式。认养人不仅可以获得休闲、亲子的农耕场地,还将获得志愿者证书。对于少年认养人而言,不但可以积累青少年志愿服务时长,也将助推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区民政局局长于海臣介绍了怀柔区慈善协会助推渤海义田项目的相关思路。他说道:“本次渤海项目是由怀柔区慈善协会携手老栗树合作社、北京嘉实公益基金会共同作为合作推进。首批认养内容包括栗树100 棵、北京油鸡产品100 份、400平方米的有机蔬菜大棚3个,初步达成认养意向金额75万元。此外,合作内容还包括义田公益展示区建设等,旨在展示这一公益项目的影响力和成果。通过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乡村振兴,更为社会公益价值的发扬贡献了力量。项目预计辐射带动当地合作农户1000 余户,促进农户增收 10 万余元,共同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北京齐化社区公益基金秘书长宋波、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柴宇阳等参会人员纷纷发言,围绕慈善参与社区治理情况、义田建设模式如何推广、慈善工作在乡村振兴中的功能作用及发展路径等进行交流讨论。

  北京市慈善协会会长温庆云指出,“义田计划”是北京市慈善协会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开辟为农民、农村、农业办实事的新渠道,打造“心有义,家有田”的美好生活。该项目也是北京市慈善协会推进共同富裕、落实第三次分配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义田”的认养,号召大众践行公益,将传统的田地认领与乡村慈善相结合,实现农产品共享,创造土地使用的新价值。渤海镇要围绕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热点和民生救助政策覆盖的盲点,探索建立“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型慈善工作体系。一是要回归本质,即切实发挥“田”字意义,通过“田地”产出的有机产品、板栗等“田间好物”,打造“义田项目”高品质的灵魂产品。二是探索机制,即切实发挥“义”字功能,不断完善社区慈善体制机制,助力乡村慈善发展。通过建立慈善工作站和慈善工作委员会,明确运营、保障、监管等工作机制,探索出一条慈善参与社区治理的工作机制。三是朝着打造“义田项目”3.0版本努力,形成“义田好物”等乡村振兴的独有品牌,切实为慈善版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模式提供基础保障。

  下一步,渤海义田规划服务及二期规划,将陆续为认养人提供集生态会议厅、老栗树蓁·共享“义田计划”、亲子乡村大课堂、下午茶烘焙等休闲娱乐、会议团建、乡村研学为一体的全方位体验。

责任编辑:王鑫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