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走进怀柔 > 历史文化 > 历史沿革

中华民国

日期:2021-04-22 10:14    来源:怀柔信息网

字号:        

  1912年(民国元年)

  1月1日,中华民国建立,仍设顺天府,怀柔为属县之一。

  1914年(民国3年)

  10月,废顺天府,改称京兆地方,辖怀柔等20个县。

  1922年(民国11年)

  怀柔县设立议事会和参事会。

  1924年(民国13年)

  9月~10月,冯玉祥在怀柔县与胡景翼的代表李仲三会谈,决定回师北京,10月24日囚禁曹锟,11月5日驱逐溥仪出宫。

  1927年(民国"年)

  春,匪首荣三点率土匪1000余人,在大水峪、河防口一带骚扰。

  1928年(民国17年)

  废各道及京兆,改直隶省为河北省,怀柔等139县属河北省。各县公署改称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

  1929年(民国18年)

  怀柔全县共11051户,60439人,被定为三等县。

  1930年(民国19年)

  怀柔开始实行编乡制,全县共编84乡。

  1932年(民国21年)

  河北省设立蓟密行政督察专员区,辖怀柔等10县。

  1933年(民国22年)

  5月23日,侵华日军第八师团,大举进攻县城西国民党政府军59军阵地。国民党政府军顽强抗击,打退了日军的进攻。此战为"长城抗战"的一部分。

  同日,日军在下园村枪杀无辜群众3人,日军飞机在渤海所村炸死群众19人,炸伤10人,随后日军侵占了怀柔县城。

  9月20日,抗日同盟军代总司令方振武率部到达怀柔,9月22日,在县城文庙(现城关第三小学)召开群众大会,声讨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9月23日,抗日将领吉鸿昌率部到怀柔,与方振武会师。9月24日,吉、方在怀柔发出通电,呼吁团结抗日。

  1935年(民国24年)

  5月10日,河北战区保安队第一总队张庆余部进驻怀柔。

  11月25日,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下,殷汝耕在通州拼凑成立了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辖冀东怀柔等22县,实行所谓自治。

  12月25日,伪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改为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怀柔等县政府重新改组,由汉奸组成伪县政府,由日本人任伪县政府"顾问"。

  1936年(民国25年)

  12月,日伪开始在今怀柔境内长城沿线附近"重要村庄"设伪警察所。

  冬,伪县政府将全县84乡调整为70乡。

  1938年(民国27年)

  4月,怀柔县被划入伪冀东道。县政府改称"县公署",伪县长改称"知事",日本顾问改称联络员。

  6月11日,八路军第四纵队,由平西挺进冀东,途经怀柔县时,在沙峪村东歼灭日军一个中队120多人。

  6月,伪怀柔县自卫团成立。

  7月,滦(平)昌(平)怀(柔)联合县在怀柔县八道河头道梁村成立,组建了联合县政府和中共滦昌怀联合县工委,但由于环境恶劣,三个月后,联合县机关被迫撤往平西根据地。

  8月12日,日伪新民会怀柔指导部拼凑成立。

  1939年(民国28年)

  1月,日伪军在八道河、大地一带村庄抓捕抗日救国会和游击队人员19人,押往承德日伪监狱,其中10人被摧残死于狱中,幸存者直到抗战胜利后方逃出虎口。

  7月,八路军某部奉命第二次挺进平北开辟抗日工作,滦昌怀联合县政府由县长张书砚率领随军到达昌平十三陵一带进行抗日工作,由于环境更加恶劣,一个月后,部队和县政府再次被迫撤回平西根据地。

  7月~8月,县内阴雨不断,持续近两个月,造成山洪暴发,河水漫溢,一片汪洋。

  全县因水灾死亡1700多人,倒塌房屋不可胜数,损失巨大,是罕见的一次水灾。

  夏,日伪实行联合编乡制,全县共编伪大乡36个,辖县城和147村。

  1940年(民国29年)

  1月1日,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和挺进军军政委员会抽调部队人员和地方游击队员组成挺进大队,同时抽调20多名干部组成中共平北工作委员会,第三次开辟平北抗日工作。

  6月1日,八路军十团攻下琉璃庙日伪据点,俘敌46人,从而打通了东西交通要道。

  6月,丰(宁)滦(平)密(云)联合县政府和中共丰滦密联合县工委建立。年底,丰滦密联合县扩大到10余个区,大部分在今怀柔县境内。

  是月,中共昌(平)延(庆)联合县二区委书记高万丈,在庙上村发展了齐立田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建立中共庙上村支部。这是怀柔县地方上的第一批共产党员和第一个中共党支部。

  7月,日伪河北省燕京道成立,辖怀柔等15县。

  9月11日,日伪军集结四五千人,采取"铁壁合围"等战术,对丰滦密地区进行大扫荡,历时78天。

  1941年(民国30年)

  1月23日,驻九渡河据点的日伪军在西四渡河村抓走36名青壮年,先押往南口、北平,后押往承德当劳工,被杀害2人,失踪2人,其余人经曲折斗争方逃回怀柔。

  3月,丰滦密联合县的一、四、九区划为一个中心区(大部在今怀柔县境内)。4月,该中心区改建为滦昌怀办事处。6月,办事处改建为滦昌怀县佐公署。

  5月,滦昌怀办事处主任张更生在孙史山和王史山村之间,被敌人杀害。

  6月,八路军某部在九渡河与日伪军激战,歼灭日伪军40多人,缴获一批武器和军用物资。

  8月5日,丰滦密县十三区(长哨营一带)区长马云龙被汉奸出卖被捕后牺牲,日伪将烈士头颅挂在长哨营据点外,以恫吓当地抗日群众。

  8月,日伪在汤河口、长哨营、七道河地区抓走无辜群众44人,有4人被杀,其余人被押送锦州日伪监狱。

  9月,日伪为割断八路军与群众的联系,在长城沿线制造灭绝人性的"无人区",强迫群众修"围子",挖封锁沟,并美其名曰"惠民壕"。当时怀柔县境内,西起沙峪口,东到大水峪的封锁沟长达七八十华里,穿过十五六个村庄,毁坏了无数庄稼地,群众称其为"毁民壕"。

  10月13日,日伪军从大水峪村抓走男性青壮年204人,几乎家家有人被抓,该村被称为"寡妇村"。这些被抓群众,除被杀害和逃脱外,有112人被押送东北当苦力,日本投降后,生还者仅21人。

  10月,日伪军万余人,对怀柔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

  12月,中共丰滦密县委书记黄叶和中共昌延县委宣传部长王毅在黄坎村被捕。

  1942年(民国31年)

  1月,滦昌怀县佐公署改建为滦昌怀联合县,中共滦昌怀县委书记樊凌玺,县长倪蔚庭,下辖5个区。

  2月21日~24日,八道河、长园、庄户、官地、甘涧峪等村被日伪军烧毁房屋1776间,来不及逃出的群众被活活烧死,这些村庄变成一片焦土。

  2月28日,日伪军600多人向八道河一带"讨伐",交界河村5名无辜群众,在石片村被杀害,并放火烧焦尸体,制造了"石片惨案"。

  4月12日,八路军十团某部在西栅子村遭到日伪军伏击,在突围中八路军16人牺牲,16人受伤。

  7月,中共滦昌怀联合县县委书记樊凌玺在一渡河南山与敌战斗中牺牲,宣传部长石瑛在大片(东宫的自然村)被捕,县长倪蔚庭等随部队转移,至此滦昌怀联合县的工作再次暂时停止。

  8月,平北军分区十团政治处方成率队恢复长城以南的滦昌怀部分地区工作,重新建立了滦昌怀办事处和中共滦昌怀分委。

  10月24日,中共昌延县二区委书记高万丈由于叛徒出卖被捕。

  1943年(民国32年)

  1944年(民国33年)

  1月,滦昌怀顺联合县成立,中共滦昌怀顺县委书记刘作垣,县长田华,下辖7个区276个村。同时建立了县人民武装部、抗联会和岭东支队。

  4月28日,从昌平调来的伪警备大队200多人,在峪口村被八路军全歼,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敌警备大队长等80多人被俘虏。

  5月,日军设于九渡河村的据点被八路军拔掉,并将炮楼烧毁。

  6月25日,在花木村试点的基础上,黄花镇、九渡河等村开展了"减租减息,增加工资,"合理负担"斗争。

  同日,伪满洲军200余人到柏崖厂一带"讨伐"时被八路军十团王亢部伏歼,毙伤敌70多人。

  1945年(民国34年)

  1月,撤销滦昌怀顺联合县,建立怀顺联合县。

  3月27日,日伪军在石片村龙潭下,一次枪杀无辜群众15人,制造了"龙潭惨案"

  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8日,伪满军警600余人逃到琉璃庙,被抗日游击队和当地民兵包围,被迫投降。

  8月,日本投降后,国民党政府军队抢占了怀柔县城,建立了国民党县政府,并组织地主武装进攻解放区。

  9月,怀顺联合县撤销,怀柔独立建县。中共怀柔县委和县政府成立,县委书记张廷森,县长杨磊之。原怀顺县支队,改称怀柔县大队。县下设5个区,辖162个行政村。

  10月,西滦平县成立,琉璃庙、崎峰茶、汤河口、宝山寺、长哨营、喇叭沟门等地划归西滦平县。

  是月,由于汤河口区小队叛变投敌,中共西滦平县委秘书、区委书记、区农会主任等多人被国民党杀害。

  11月12日,国民党怀柔县长张孟卿组织地主武装袭击马道峪村,大肆烧杀抢掠,村干部张宪林等4人被杀害,并抓捕多人。

  12月,中共怀柔县委和县政府迁到东茶坞村办公。

  是年,中共:吓柔县委领导解放区人民继续进行"减租减息"和"清算复仇"斗争。

  1946年(民国35年)

  2月13日~21日,国民党政府军警蓄意破坏"停战协定",多次出动大批军警袭击茶古坞、桃山、口头、渤海所一带解放区,抢掠群众粮食、耕畜,抓捕杀害群众多人。全县人民极为愤慨,强烈要求"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派人调查核实,严惩国民党主谋人员。

  4月17日,县长杨磊之在黄坎召集240余人参加的村干部会。会议选举杨磊之(怀柔县人民政府县长)、邓拓(《晋察冀日报》社长)、张廷森(中共怀柔县委书记)、张冲(边区交通局长)、张明远(冀热辽行署主任)、赵鹏(县农会主任)、钟文(三区区长)为"国大"代表。

  4月19日,国民党政府军3000多人,向解放区桥梓、峰山口一带进犯,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反击,打退了国民党政府军的进攻。

  5月8日,怀柔、顺义两县人民通电全国,控诉国民党政府军违背停战协定、进攻解放区、大肆烧杀抢掠的罪行。

  5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怀柔、顺义两县划归察哈尔省第十二专区领导。

  8月,怀柔县开始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土地改革运动

  开始。

  10月,由于国民党政府军攻占了张家口,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各机关移至今怀柔县的宝山寺、道德坑、南冶、洞台等村庄办公。

  1947年(民国36年)

  1月初,四海县成立,中共四海县委书记黄代芳(蹇先任),县长王维。全县划6个区(其中3个区在今怀柔县境内)。

  1月26日,解放军某部在庄户沟门村与群众欢度春节时被国民党政府军十三军包围,有30多人牺牲,130多人被抓走。

  2月,由中共冀热察区委、平北地委和怀柔县委组成的联合工作团,在怀柔县二区开展土改复查运动。

  3月,中共怀柔县委指示各区村组建"生产委员会",发动群众,一手拿镐,一手拿枪,保卫土改,保卫家乡,加紧生产,支援前线。

  3月14日~18日,怀柔、密云两县出动万人共同破击平古铁路,切断敌军运输线。

  4月11日,《冀热察导报》报道了怀柔县马道峪村发动群众、进行土改复查的经验。

  4月14日,县民主政府发出通知,要求解放区各村总结办"冬学"经验,并将冬学改为"民校"。

  6月10日,为贯彻《关于全力准备大反攻支援前线的指示》,上级分配怀柔县支援前线小米50万斤、小麦55万斤、军鞋8000双及其它物资任务。

  7月~8月,中共怀柔县委决定进行"搬石头"运动(清除阻碍土改运动的地主和坏分子),并在一区进行试点,全区于7月1日统一行动,共搬掉"石头"145 个。同时县委在一区黄坎村召开了万人诉苦大会,会上,不少贫苦农民控诉了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并当场处决了3个恶霸地主。

  7月末,解放区在三渡河、平义分、岐庄、马家坟村开办山货站,以山区的山货果品等与国民党统治区商贩交换工业品等物资。

  8月,冀热察边区供销总社在沙峪村建立。

  是月,西滦平县在"搬石头"运动中,共镇压地主、恶霸、特务、伙会157人。秋,国民党政府军和地主武装频繁进犯解放区,边沿区的地主乘机逃至国民党统治 区,贫下中农一部分迁入解放区,一部分被国民党政府军强迫赶进国民党统治区。王史山、孙史山、桥梓、北宅等村庄变成"无人区"。

  11月12日,平北独立团进攻高两河、赵各庄等国民党政府军据点,并将增援之国民党政府军击溃,共毙伤国民党政府军67名,俘虏60余名,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受到冀热察军区的通令嘉奖。

  11月中旬,东西两个滦平县合并,中共滦平县委书记刘文科,县长武振范。

  是月,中共平北地委在沙峪村召开土地会议,贯彻《土地法大纲》,传达中共中央和区党委土地会议精神,布置土改工作和"三查"、"三整"活动。会议期间,中共怀柔县委书记张廷森、组织部长孙开运等被调走,由杨福隆、刘治平分别接任怀柔县委书记和组织部长职务。

  12月初,中共怀柔县委在南冶村召开土改会议,怀柔县区村干部和四海县区、村干部10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上主要传达上级土地会议精神,贯彻《土地法大纲》,布置怀柔县土改工作。

  是月,四海县撤销。

  是年,全县220个村,已有127个村进行了土改,有11万亩土地分给了贫雇农。

  1948年(民国37年)

  1月,怀柔县国民党和三青团合并,原三青团员全部转为国民党员。

  1月28日,国民党政府13军和24军袭击沙峪、宝山寺一带解放区,逃亡的地主也乘机进行反攻倒算,残害土改干部和群众。

  2月12日,九渡河村国民党特务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500多人,呼喊反动口号,企图逮捕农会干部,打杀土改工作人员,搞反革命暴乱,被及时平息。长城以北一些村也发生了类似事件。

  3月1日,国民党政府军及伙会到茶坞一带"讨伐",12名群众被杀害。

  是月,怀柔县解放区人民为支援前线,保卫胜利果实,掀起参军热潮,仅二区就有1000余名青年参加了解放军,渤海所1个村参军300多人。

  4月,恢复位于怀柔县长城以北的四海县建制,将滦平县的长哨营、喇叭沟门地区划归四海县,该县辖188个村,设8个区(后改为6个),县政府驻汤河口。

  是月,国民党政府军和地主武装到甘涧峪"讨伐",烧毁该村房屋200多间。

  5月7日,柏崖厂国民党乡长金志奎,带领反动地主武装150多人,袭击长园村,杀害村干部及其家属和贫农团积极分子14人,抓走群众130多人,制造了"长园惨案"。

  5月,怀柔县民主政府就国民党官兵、伙会、地主悔过者宽大,保护工商业,保护文化教育机关、知识分子,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等政策问题印发布告。

  7月21日,国民党称之为"铁打的郑重庄"据点,被解放军攻破,全歼守军200余人。在此之前的五六月间,怀柔县内20多个敌炮楼据点已先后被拔掉烧毁。

  12月6日,怀柔县全境解放。

  12月下旬,中共怀柔县委在郭家坞召开会议,布置新区土改,老区土改纠偏及整党工作。

  1949年

  1月,怀柔县人民政府从农村迁到县城办公。

  是月,怀柔县由原来隶属平北地区,改为隶属冀察地区。

  1948年底~1949年初,为了支援平津战役,怀柔县组建了战勤指挥部,各区设立了交通站,负责转运伤员、抬担架、送军粮、修路搭桥等任务,并组成1500人的担架团随军开赴前线。

  2月18日,北平和平解放后,国民党政府军约一个团不服从人民解放军的改编,企图逃进深山继续与人民为敌,在怀柔县九渡河村被人民解放军某部围歼。

  3月3日,中共怀柔县代表会议召开。会议中心议题是:动员人力、物力支援解放战争,加强治安保卫,发展生产。

  4月,怀柔县由原隶属冀察地区改为隶属察哈尔省南口地区。

  4月11日,县人民政府向各区发出通知,要求加强对文物图书的管理。

  是月,县民政科统计,全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有4897人参军上前线,其畔1100人光荣牺牲。

  是月,原怀柔中学改为怀柔初级师范学校,原文庙小学改为师范附属小学。

  是月,怀柔县三、四、七区的营尔、伍各庄、寺上、李史山、大柳树营、二张营、刘各庄、中滩营、忻州营、龙王头、富各庄、军营、卢正卷、红铜营、太平庄、大孙各庄、四季屯、梭草等村划归顺义县。

  8月25日,怀柔县由察哈尔省南口地区划归河北省通县地区。

  9月12日,中共怀柔县委召开代表会议,县、区、村干部和群众代表351人出席,主要研究布置生产救灾工作。

  是年,北部山区部分农民为渡过灾荒,迁移到张家口地区的蔚县、万全等地,有的因多种原因,未能在该地安家立业,又返回怀柔原籍,成为生活困难的重灾户。

  经核实,此信息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