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档案馆是以集中保管怀柔地方政权组织机构档案为主的国家综合性档案馆,履行档案收管存用职责,前身为怀柔县档案馆,成立于1959年11月4日。1980年1月建立档案科,1986年8月改为怀柔县档案局,局馆合署办公,一套机构两块牌子。2002年4月撤县设区后更名为怀柔区档案局(馆),为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2019年3月,全区机构改革,将区档案局(区档案馆)的行政职能划归区委办公室,对外加挂区档案局牌子,将区档案馆由区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改为区委直属事业单位,归口区委办公室管理,不再保留与区档案馆合署办公的区档案局。
2024年9月,怀柔区档案馆新馆投入使用,新馆总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设有纸质档案库、特藏档案库、声像档案库、实物档案库、图书资料库等各门类和载体档案库房。
馆藏档案主要有清朝、民国时期地契,1928年至1948年旧政权档案,1944年至1949年革命历史档案。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怀柔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镇乡(公社)机构、国有(集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工作中形成的永久、长期(50年)档案。截至目前,馆藏档案、资料共计40万卷件(册),其中,文书、科技、实物、声像等各门类和载体档案142个全宗38万卷件。最早的资料是清乾隆五十九年地契,珍贵档案主要有周恩来总理为怀柔水库亲笔题字,怀柔水库建设、’95NGO妇女论坛场地筹备及会议服务、APEC会议和“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筹备、新冠疫情防控等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