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民生?
答:“民生”是人民群众基本生计状态的底线,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发展机会与发展能力,是人民群众基本生存线以上的社会福利状况。
二、本次“十四五”时期怀柔区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政策的实施时间?
答:本行动计划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时间范围为2021年至2025年。
三、“十三五”时期怀柔民生有哪些发展成就?
答:一是保基本,教育、卫生、文体服务供给和质量不断优化。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持续向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9.25%,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9.67%,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率99%,教育的社会公众满意度在全市始终保持较高排名;师资力量显著增强,教师中的研究生学历教师是“十二五”末期的17.2倍。教育改革取得进展,全区一体化办学达8所,学区制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卫生健康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实现山区30分钟、平原20分钟可及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达到5.3名,院前呼叫满足率保持在97.8%以上;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97.5%。文化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人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高于全市0.25平方米,各行政村(社区)公共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打造100余场怀柔特色的主题冰雪活动,带动3万人次上冰雪。
二是兜底线,养老、救助、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养老保障服务持续优化,构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机构医疗服务保障覆盖率达到100%。困难群体保障力度持续加大,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指标超过全市达标值10.89个百分点。就业与社保体系持续加强,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以内,五项社会保险征缴率年均98.6%。住房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符合政策人群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95%以上。
三是提水平,社会治理、宜居环境服务能力实现显著提升。生态环境和宜居环境持续优化,PM2.5 浓度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城市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90%。社会治理服务能力持续加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完成率100%,“吹哨报到”“接诉即办”机制更加健全。
四、“十四五”时期怀柔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达到什么目标?
答:到2025年,怀柔区民生福祉实现新提升。全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教育服务优质均等水平明显提升,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建成“高峰带高原”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机制、新格局。健康怀柔建设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服务和保障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联合体基本成型。文化、体育、养老、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平安怀柔建设深入推进。住房保障多元有力。
到2035年,教育、卫生健康、文化、体育、养老、社保、住房保障等民生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走在全市前列。“七有”目标,“五性”需求在更高水平上有效满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明显缩小,平安怀柔、韧性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
五、“十四五”时期怀柔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十四五”时期,怀柔区改善和保障民生重点包括教育、卫生健康、公共文化体育、养老保障、特殊群体、就业保障、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社会治理、宜居环境等十个领域。
一是实施“高峰带高原”发展战略,构建优质均衡教育体系。实施教育“高峰带高原”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构建以公立学校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的多元办学模式,合理布局教育服务网络,有序推进各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进一步整合优化,推动形成中学成“圈”、小学成“群”、幼儿园成“网”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弥补山区教育设施短板、优化平原、老城区教育资源配置,围绕科学城建设,构建高水平、国际化教育服务体系;不断扩展职业教育广度深度,加快完善服务全民的终身教育体系;深化教育一体化办学改革,推进集团化办学,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提升教学质量。
二是实施“健康怀柔”工程,健全卫生健康服务体系。优化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坚持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以政府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以基层医疗机构为支撑,以专科医院和社会办医为补充的医疗资源格局。持续深化托管模式,优化基层医疗卫生建设服务体系,加强卫生健康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医疗机构综合服务水平。
三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升市民文化体育福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体服务体系,推进实施文体惠民工程,以优化公共文体设施布局,补齐公共文体设施短板为重点,打造文化体育新地标,推进公共文体供给的多元化、服务方式的智能化,持续提升公共文体服务水平,不断满足市民公共文体服务需求,为构建首都城市“金名片”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全区老年人口需求为目标,持续完善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高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有效投资明显扩大、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五是结合各类困难群体需求,建立完善多层次社会救助体系。加快完善怀柔区社会救助体系,立足全区社会救助制度基础性、兜底性功能定位,以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急难社会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为补充,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增强社会救助制度创新能力,通过有效政策组合,形成社会救助在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心理救助、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兜底保障合力,实现全区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
六是聚焦重点群体就业问题,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优化完善怀柔就业保障体系。注重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提升在怀劳动群体技能素质。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保障制度。
七是完善社会保险网络体系,强化社会保险支撑作用。落实社保转移接续重点任务,坚持以“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为方针,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筑牢怀柔民生之基。
八是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提升住房保障能力。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加快促进怀柔人民住有所居、职住平衡。
九是完善多元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坚持以“办好怀柔群众家门口的事”为出发点,完善党组织、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市场组织、街道等基层组织、社区等自治组织“六位一体”的多元治理体系,提高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四个能力,培育好“创建全国文明城区”这只金凤凰。
十是筑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建设幸福宜居怀柔。突出怀柔群众需求导向,筑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全面推进民生社会领域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舒适宜人怀柔居住品质。
六、《“十四五”时期怀柔区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提出了哪些建设项目?
一是教育领域。着力推进重点设施建设,优化学前教育设施体系,加快推进科学城国际幼儿园、雁栖国际人才社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推进10街区第一幼儿园、刘各长幼儿园(棚改配套)等项目建设(如图1)。

图1:学前教育领域(红:已建设项目;蓝:“十四五”拟建项目)
着力推进义务教育设施建设,有序推进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扩建项目、第三实验学校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第八小学建设,谋划推进科学城国际学校建设,加大怀柔科学城优质义务教育服务供给,积极推进第七小学项目建设(如图2)。

图2:义务教育领域(红:已建设项目;蓝:“十四五”拟建项目)
二是卫生健康领域。加快推进怀柔医院二期、妇幼保健院迁址新建、怀柔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如图3)。

图3:卫生健康领域(红:已建设项目;蓝:“十四五”拟建项目)
三是公共文化体育领域。加快推进怀柔综合文化中心、箭扣南段长城修缮工程、1800平方米室内冰场等项目建设(如图4)。

图4:文化体育领域(红:已建设项目;蓝:“十四五”拟建项目)
四是养老保障领域。加快推进区级护养型养老机构,重度残疾人福利机构等项目建设(如图5)。

图5:养老保障领域(红:已建设项目;蓝:“十四五”拟建项目)
五是住房保障领域。加快推进怀柔新城04街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四区(棚改安置房)、陈各庄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一期工程(雁栖国际社区一期工程)、怀柔区杨宋镇安乐庄村集体土地租赁住房项目(影视人才社区)等项目建设(如图6)。

图6:住房保障领域(红:已建设项目;蓝:“十四五”拟建项目)
六是政法领域。加快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项目(2020)、渤海消防站、科学城消防站等项目建设(如图7)。

图7:政法领域(红:已建设项目;蓝:“十四五”拟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