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次《北京市怀柔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背景是什么?
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对<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批复》(京政字〔2022〕13号)文件精神,为科学有序推进怀柔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结合我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实际情况,编制本规划。
二、本次《北京市怀柔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目标任务是什么?
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步伐,集中力量打造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绿色生态农田,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怀柔区2021年-2030年共安排高标准农田项目10个,2021年至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29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2万亩。2026年至2030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56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
三、本次《北京市怀柔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紧扣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等要素,立足怀柔区实际,确定5大工程14项内容。5大工程包括农田基础建设工程、土壤改良和培肥工程、农田灌排和节水工程、农田生态景观建设工程、农田长效管护工程。14项内容包括田块整治、田间道路、农田输配电、晾晒场、土壤改良、土壤培肥、灌溉设施、排水系统、节水措施、农田防护、生态保持、环境治理、农田管理、农田养护。
四、本次《北京市怀柔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主要实施范围是什么?
依据怀柔区气候特点、地形地貌、农田现状和功能定位,规划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分为平原区和山区,平原区包括怀柔区的杨宋镇、北房镇、桥梓镇、怀柔镇、庙城镇。山区包括怀柔区的宝山镇、渤海镇、怀北镇、九渡河镇、喇叭沟门满族乡、汤河口镇、长哨营满族乡。全区共10个项目,涉及12个镇乡。
五、本次《北京市怀柔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建设标准是什么?
(一)农田基础建设工程
1.田块整治。平原区建成后,有效土层厚度达到50厘米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25厘米以上。山区农田要根据地块大小和坡度(不大于 25 度),将田块改造成水平梯田。通过田块整治,农田保土、保水、保肥能力进一步增强。
2.田间道路。坚持与水、林、电、村规划相衔接,合理确定路网密度,新建或改造机耕道和生产路。机耕道宽度宜为3-6米,采用泥结石、砂碎石或硬化路面;生产路宽度不超过3米,一般采用碎石、素土路面。
3.农田输配电。对适宜电力灌排和信息化的农田,铺设高压和低压输电线路,配套建设变配电设施。
4.晾晒场。适应粮食规模化生产需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设晾晒场、储粮仓、农机库等。晾晒场选择与田块距离适中、交通便利的地点,尽量利用荒山荒坡等闲置地或低效地建设。
(二)土壤改良和培肥工程
1.土壤改良。对于过沙或过黏土壤,采用客土法、混层法、培肥法或土壤调理剂,改良土壤质地;对于土壤板结,采用深耕深松、晒垡冻垡、合理轮作等,改善土壤结构。土壤深松深度达到30厘米以上,土块细碎,田面平整。
2.土壤培肥。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施用符合《有机肥料》(NY/T525)标准的优质有机肥1000公斤/亩。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建设有机肥积造场。结合机械收获等作业,全面推广秸秆粉碎还田。结合休耕轮作等措施,种植绿肥翻压还田。
(三)农田灌排和节水工程
1.灌溉设施。灌区开展机井更新改造,因地制宜改造村庄坑塘收集雨水用于灌溉,发展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推广农业用水定额管理,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用水效率。
2.排水系统。建设田间排水沟、排水渠和渠系建筑物。排水标准应满足农田积水不超过作物最大耐淹时间。农田排水设计暴雨重现期达到5-10年一遇,1-3天暴雨从作物受淹起1-3天排至田面无积水。
3.节水措施。包括工程节水、农艺节水和管理节水等措施。
(四)农田生态景观建设工程
1.农田防护。平原地区可以更新或清理部分老旧农田防风林,山区可以根据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适当营造一些埂坎防护林或植物篱等。
2.生态保持。合理修筑护堤、护岸、截水沟、防洪沟等工程,形成完善的坡面和沟渠防护体系。实施灌草结合护坡工程,建设生态型坡面或沟渠。在岸坡、路边等开展必要的美化,提升生态景观服务价值。
3.环境治理。采取工程、农艺和管理等措施,加强沟道及周边环境的治理。建成后,区域内受防护农田面积比例不低于90%,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
(五)农田长效管护工程
1.农田管理
农田信息管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息统一上图入库,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农田管理信息系统。高标准农田上图入库覆盖率达到100%。
耕地质量监测:依据《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后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按照平均5000亩至少建设1个耕地质量监测点,在田间设定监测区域,开展长期定位监测。依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加强农田污染监测和防控。
2.农田养护
坚持因地制宜、建管并重,加强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农田输配电、农田生态环境等管护。落实高标准农田管护责任,健全管护制度,培育管护主体,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主体参与农田管护。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长效管护覆盖率达到100%。
六、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 年)》、《北京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 年)》、《怀柔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 年-2035 年)、《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有机肥料》(NY/T52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耕地质量等级》(GB/T33469)、《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等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及行业标准执行。
七、关键词解读
1.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优质耕地。
2.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一定时期的一定地区,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可以稳定地达到一定产量的粮食产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