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索引号]11R000/ZK-2024-000157
  2. [成文日期] 2024-08-05
  3. [有效性] 现行有效
  4. [发布日期] 2024-08-05
  5. [发文字号] 怀卫健字 〔2024〕 108号
  6. [制发单位] 北京市怀柔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7. [主题分类] 卫生、体育/其他

北京市怀柔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怀柔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通知

字号:        

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力社保局、区财政局、区医保局、委属各医疗机构:

  为推动区域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构建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与怀柔区建设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群众享有更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制定了《怀柔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7月4日,该《行动计划》经区政府第100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7月29日,经区委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怀柔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8月5日    

  (联系人:史云峰、田琪;联系电话:69651407、89681547)


怀柔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

(2024—2026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医改和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以服务“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格局”为核心,以构建“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适应、与怀柔区建设相匹配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持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着力做好“三个好起来”,提升我区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注的看病就医诉求为重点,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员培训,再造服务流程,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沟通更加有效、体验更加舒适,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实现“医疗水平好起来、就医环境好起来、医务管理好起来”,使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进一步增强。

  二、重点任务

  (一)打造专业医疗人才队伍,实现医疗水平好起来

  1.由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制定成熟型人才引进政策,利用政策加大对成熟型人才的吸引力,积极引进学科带头人和优秀学科骨干,重点向妇产科、儿科、急诊科等专业人员紧缺科室以及基层机构倾斜;按照医院建设和临床需求,引进人才力量,满足临床需求,每年招聘不少于30名高学历优秀医学毕业生充实到临床一线。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力社保局、区卫生健康委

  2.持续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师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高学历、高品质的稳定的人才队伍,完善梯队建设,每年安排5—10名学科带头人或技术骨干到上级医院参加不少于半年的专业培养。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

  3.在巩固与托管医院“两院一科”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三甲医院知名专家到3家公立医院提供优质医疗服务,重点把握专家出诊、带教培养与绿色转诊3项核心工作,全面快速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多样化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财政局

  4.怀柔医院、怀柔中医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不断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持续加强新技术临床应用和适宜技术推广,密切与科学城内医学科学研究信息沟通,积极打造场景应用平台。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医疗机构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医疗机构及医疗卫生人员科研能力,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建设3—5个市级重点专科。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财政局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医疗救治流程,实现就医环境好起来

  5.完善怀柔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与改造。

  (1)完成怀柔医院一期改造项目,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等待时间为调整目标,再造科室布局,合理安排科室的位置和空间,提高相关科室协作效率,满足临床科室工作需求,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启动怀柔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达标建设,确保医疗安全。

  (2)安排资金为怀柔妇幼保健院购置医疗设备,改善医疗条件。申请基础建设提升资金,对怀柔妇幼保健院院面、地面、污水等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患者就诊舒适度和满意度,改善就医体验。

  (3)按照《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划与建设标准》要求,持续优化服务网络布局,持续完善15—30分钟“医疗服务圈”。根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承担任务分类明确业务用房建筑面积,进一步完善科室设置和设备配备指导标准。对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8家社区卫生服务站水、电、暖设施和管路等基础设施及消防进行改造。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财政局

  6.提升诊前服务质量,全面梳理医疗服务流程,完善预约检查模式,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推行非急诊分时段门诊就诊预约工作,持续提升预约率,缩短辅助检查预约时间。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

  7.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化智慧化升级,再造就医流程、创新服务模式,缩短门诊等候时间。实现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移动支付缴费全覆盖,推动其它公立医疗机构移动支付缴费,提升门诊就医体验。实现医疗收费电子票据在医保报销业务(全险种)的应用,以及医疗收费电子票据手工(零星)医疗费用网上报销应用。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医保局、区财政局

  8.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优化诊疗流程,推行互联网医疗服务,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保障、常规公共卫生服务、远程医疗诊断、在线处方流转、健康咨询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将签订“互联网+”医保服务补充协议的医疗机构,实现医疗费用在线医保结算。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医保局、区财政局

  9.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理念,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提供门急诊首诊、住院收治的连续性医疗服务,探索建立危重、疑难、复杂疾病诊疗一站式服务模式。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

  10.加强医联体建设工作,推动分级诊疗,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科服务能力。深入推进基层预约转诊工作,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创建活动,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有序就医格局。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财政局

  11.持续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实现与院内信息一体化。优化院前医疗急救网络布局,固化完善120急救系统平急结合转换机制。力争全区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平均反应时间稳定在12分钟以内,急救呼叫满足率稳定在98%以上。建立急诊急救高效衔接的流程,搭建患者数据院前院内实时交互信息系统,提高急诊急救服务效率。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财政局

  12.构建中医三级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建设名老中医工作室,发挥名老中医引领带动作用,加强怀柔中医医院“明医馆”建设,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含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服务能力,完成3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阁”建设,提升村级层面中医药服务质量及受众群体数量。探索构建中医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服务体系。丰富中医流动医院服务形式及内容,通过流动巡诊、互联网+签约服务、远程医疗、中医骨干进基层等多种服务形式,结合药品配送上门服务,使得患者就医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将符合医保政策的医疗费用,纳入基金支付范围。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医保局、区财政局

  (三)加强医院管理和人员培训,实现医务管理好起来

  13.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医院管理全过程,认真执行医院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找准体制机制、基层党建、人才队伍、主体责任落实的突破点、关键点、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公立医院重点任务落实,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安排怀柔医院、怀柔中医医院、怀柔妇幼保健院班子成员和各科室负责人累计完成3个月的管理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责任单位:区委组织部、区卫生健康委

  14.按照医院高质量发展要求不断健全制度管理体系,全面提升门急诊医疗服务管理水平,探索构建手术室、门诊手术室统一管理机制,统筹物资及人员调配,明确岗位职责,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将医务人员落实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纳入医德医风考核和医师定期考核体系。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

  15.加强特需医疗服务供给,持续提升怀柔医院国际部服务能力,立足科学城医疗保障,提升就医环境,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资源配置,保障医疗质量安全和服务质量。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区财政局

  16.加强人文关怀,加大沟通能力培训力度,提高医务人员有效沟通能力,完善考核管理机制,提升患者就医体验,营造更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责任单位:区卫生健康委

  三、实施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各部门要在区委、区政府统筹领导下,积极推动怀柔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工作,秉持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把提升我区医疗服务能力作为重点工作,落实主体责任,细化和明确相关任务,落实经费保障,统筹推进建设,确保如期、高质量完成任务。

  (二)做好跟踪指导,强化效果评价。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工作情况的跟踪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积极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相关任务建立工作台账,逐条分解落实,确保“三个好起来”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三)加强宣传引导,总结推广经验。积极做好宣传工作,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有关部门加强调研,及时总结提炼工作经验、挖掘推广先进典型,完善有关政策措施,以点带面,持续推进我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附件:怀柔区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建设项目及任务清单(2024—2026年)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