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推动我区职业教育向广度深度拓展,有力有序有效推进职业教育转型发展,确保为怀柔区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结合我区职业教育工作实际,特研究制定怀柔区职业教育工作发展“十四五”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
(一)发展现状
怀柔区职业学校位于怀柔科学城内,始建于1983年,是一所以培养二、三产专业技术人才为主、兼顾一产的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是怀柔区唯一一所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4.9万平方米。共有在校生359人,现有教职工205人,专任教师133人,中、高级职称教师占74%,市区级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16人,双师型教师占任课教师78%。
学校设有成人培训部,开设成人网络大中专及本科学历教育。学校先后获得北京市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国防教育特色校、北京市校园文明校、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荣誉。
(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随着怀柔区以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格局的确立,经济社会环境不断发生变化,使我区职业教育工作面临着复杂的系统性挑战。一是生源严重不足。随着初中毕业生减少,普高热不断升温,招生困难成为职校发展的一大瓶颈。二是经费有待增加。由于学生数少总体经费不足,另外学校还要不断进行专业调整、升级,购置相应实训设备的专项经费还有待增加。三是校企合作需要提升水平。由于招生政策影响,外地生源不能就读,本地生又都升入大学,因此参加实习就业的学生较少,企业得不到人才补充,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四是师资结构需要调整。现有师资结构不够合理,专业课教师比例偏低,且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不高,急需专业名师、专业领军人物。总体而言加强专业规划统筹,强化与国际职业教育资源密切合作,切实为怀柔科学城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是怀柔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十四五”时期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北京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怀柔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为宗旨,优化资源,激发活力,增强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获得感。
(二)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职业教育国家标准。梳理怀柔区职业教育情况,深入研究分析职业教育发展与怀柔区域发展需求关系,用3—5年时间,推动我区职业教育向广度深度拓展,确保为怀柔科学城、国际会都、中国影都发展建设提供有力保障。坚定以服务怀柔区域发展为目标导向,以专业设置升级为重点,以推进校企合作、校校合作为抓手,强化师资培训,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竞争力,开创职业教育服务社会需求的新局面。
三、“十四五”时期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
(一)健全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1.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保障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挤占职业学校办学场地。为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创造良好环境,统筹安排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建立与职业教育办学规模、培养成本、办学质量相适应的财政投入机制,按规定落实职业院校生均经费标准或公用经费标准,新增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
2.加大专业改造及提升力度。立足怀柔区以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格局,优化专业结构。重点设置服务怀柔科学城、服务国际会都、服务中国影都人才需求的专业。通过建立专业群加大对专业布局调整及改革力度。专业群应涵盖科学城基础服务专业群、影视及信息技术专业群、会议会展服务专业群、学前教育及幼儿早期教育专业群。
3.加强与高职院校合作对接。进一步扩大“中职—高职”贯通培养(3+2)规模。完善现有对接学校,分别是汽修专业与北京交通运输学院、旅游服务专业与北京经济管理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与北京信息管理学院、计算机动画设计专业与北京信息职业学院对接。结合新设专业发展需求,加强与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对接,畅通学生升学渠道。
4.开展高质量职业培训。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培训功能,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法定职责。按照“育训结合、长短结合、内外结合”的要求,面向在校学生和全体社会成员开展职业培训。加强与创业黑马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孵化企业合作,建立创新创业学院,服务怀柔区各类学习群体,突出企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协作培训、义务教育学生职业启蒙、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社区教育等综合功能。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承担政府补贴性的职业培训项目。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5.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招聘和职称评聘办法,将企业工作经历、技术等级列入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招聘、职称评聘条件。定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教师理论和实践联系的能力。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地位、待遇,在培训、职称评定、评优等各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支持在专业技能领域突出的“双师型”教师设立技师工作室,激励教师主动成长。
6.推动校企深度合作。职业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主动与科学城、国际会都、中国影都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方面开展合作,不断创新合作内容和形式。借鉴“双元制”等模式,探索订单培养方式培养企业急需人才。落实5个“强化”,即强化与中影基地合作、强化与国际会都合作、强化与科学城五大科学装置及相关企业合作、强化与福田汽车制造厂合作、强化与怀柔旅游景区合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书。
7.建设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紧紧围绕以科学城为统领的“1+3”融合发展新格局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改造现有实训厂房设施,新建影视动画、计算机网络、会展服务、学前教育等实训场地。加强工业机器人、机械加工、电气运行与控制、新能源汽车等实训场地建设。力争打造出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三)构建多元办学格局
8.加强与优质教育集团合作办学。积极探索职业学校与优质教育资源和企业合作的办学方式。建立职业学校校企融通大平台,打造职业教育校企生态圈,为职业学校的“双元制”教育以及就业提供保障。
四、推进“十四五”时期任务完成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区域职业教育、学校发展规划和重大改革事项决策中的引领作用,发挥好职业学校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在改革攻坚克难中的骨干作用和担当精神,在4个专业群建立基层党支部,牢牢把握职业教育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确保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正确。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服务怀柔科学城发展为主旨,完善怀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做精做强怀柔职业教育。
(二)完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区政府制定《怀柔区职业教育联席工作方案》,推进怀柔职业教育协调、持续、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将定期交流、通报区域内职业技能人才近、中、远期需求情况,并通过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怀柔职业教育专业设置、课程改革、教材选用、师资聘用等相关内容,保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符合怀柔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三)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办好职业教育宣传活动月和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深入开展“技师进校园”“校园开放课程”等活动,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积极营造社会各界充分理解、积极支持、主动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