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索引号]11R000/ZK-2024-000126
  2. [生成日期] 2024-04-11 10:00
  3. [有效性] 有效
  4. [发布日期] 2024-04-11 10:00
  5. [发文字号] 怀发改发 〔2024〕 5号
  6. [发文机构] 怀柔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7. [联合发文单位]
  8.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
  9. [内容概述] 北京市怀柔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怀柔区落实“北京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提升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怀柔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怀柔区落实“北京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提升计划工作方案》的通知

字号:        

各相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关于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的意见》(京发〔2023〕9号)要求,我委牵头起草了《怀柔区落实“北京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提升计划工作方案》。经区政府第85次常务会议、六届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怀柔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4月11日   


怀柔区落实“北京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三年

行动提升计划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要求,全力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智慧化的营商环境,更大力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全面优化我区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首善标准,以提升企业获得感为目的,以实现各类市场主体更好更快发展为目标,以优化市场环境、法治环境、贸易环境、政务环境、宜居环境为重点,深刻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和数字政府建设,巩固和扩大改革成果,塑造国际一流的“北京服务”,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促进怀柔区经济社会发展。

  (二)工作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企业投资生产经营、群众办事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精准发力,整治到位,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矛盾和突出问题,推进我区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坚持改革创新。结合我区实际,大胆进行工作思路、服务流程、治理模式创新,以数字化改革助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探索新路径,扩展新思路、建立新模式,为我区优化营商坏境不断创造和积累好经验、好做法。

  坚持系统集成。注重营商环境改革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强化系统集成和资源整合,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快形成社会多元参与营商环境共建共享的格局,让企业群众享受精准高效的政策服务和办事体验。

  坚持对标一流。对照市级营商环境考评标准和改革政策要求,结合我区实际细化、量化、具体化工作任务,从办事人角度出发,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支持政策,努力创造审批少、流程优、效率高、服务好、企业获得感强的营商环境。

  (三)工作目标

  以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为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优服务,力争到2026年,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智慧化营商环境更加一流,塑造形成“怀柔服务”品牌,智慧型政务服务体系愈加优化,市场主体投资兴业全流程审批效率取得显著成效,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大幅提升。

  二、主要任务

  (一)2024年具体任务清单(75项)

  1.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助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1)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及时公开行政许可实施规范及办事指南。鼓励企业参与标准工作制定,推动“北京智造”领域标准制定工作发展。

  (2)积极探索气候友好型区域试点建设,推动低碳绿色高效转型发展,继续深化“0.1微克”行动,制定年度大气污染攻坚行动计划,宣传绿色金融政策产品。推进城市公共设施标准落地,加强城市公共设施巡查检查。

  (3)召开2次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定期评估各单位出台的政策措施文件。推动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化、规范化,扩大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应用范围。

  (4)持续推进告知承诺审批制度改革,按照“成熟一批,落地一批”的原则进一步拓宽应用场景和事项范围。

  (5)根据企业开办全流程涉及单位系统优化情况,推动企业开办全流程用时由1日缩短为0.5日。

  (6)发挥数字化建设成效,深化企业注销全流程改革,提升企业简易注销“一网通办”占比至30%。

  (7)根据市级数据库建设情况,推进住所标准化建设,初步实现部分住所标准化规范登记。

  (8)扩大电子执照应用范围,将下载电子营业执照的企业占新设企业比例提升至20%。

  (9)收集企业需求优化证照审批效率,逐步开通线上“证照联办”高频场景。

  (10)重点推广“一业一证”改革场景,扩大应用范围,在3个高频场景产生落地案例。

  (11)持续推广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办理方式,提升办理比例至20%。

  (12)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率提升至65%,实现网上报名、投标、开标、评标等功能。

  (13)依托市级“京策”平台,推动我区政策支撑平台建设,加大政策宣传推送力度,让企业群众享受政策红利。

  (14)推动各类优惠政策直达快享,依托电子税务局推行政策精准匹配、自动提醒、主动推送,实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六税两费”等各类税费减免政策“免申即享”或“即申即享”。

  2.重点营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15)持续完善要素市场运行机制,扎实推进消费维权工作,全面提升消费服务质量,营造良好的经营和消费环境。

  (16)提高行政服务效率,编制怀柔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全面实行行政许可清单管理制度。

  (17)建立健全政务失信记录和惩戒制度,不断优化“信用怀柔”网站功能模块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和公示,全面推进劳工权益保护等社会诚信建设。

  (18)加快推进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建设,推进“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机制建设。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及轻微违法免罚、初次违法慎罚制度。

  (19)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效果,优化法律服务机构转入本区审批手续,组织1期律师行业培训;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区中心作用,开展1期怀柔科学城企业院所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培训。

  (20)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部门联合抽查户数占比提高至5%,对多个检查事项进行合并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21)着力推进非现场监管,统筹梳理各监管部门非现场监管行业领域、明确监管对象范围,督促各部门制定本单位非现场监管工作方案,实现各行业领域非现场监管全覆盖,非现场监管检查数量占全部检查数量20%。2024年11月底前各行业主管部门制定完成本部门监管领域企业白名单。

  (22)按要求3月底之前完成各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检查计划公示,包括检查主体、对象范围、方式、项目和比例等内容。

  (23)进一步强化智慧法院建设,逐步提升网上立案率指标,争取突破45%。

  (24)加强繁简分流改革,将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比例提升至23%、简易程序适用比例提升至52%。

  (25)持续推动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怀柔科学城分中心高效运营,做好预审备案、专利预审支撑服务,实现在库已审结预审案件数量超过700个。

  (26)推动《北京市怀柔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办法》出台,更新怀柔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事项清单。

  (27)提高劳动纠纷解决效率,力争劳动争议案件平均审限45天;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作用,在办事大厅设置法律援助服务窗口。

  (28)严格拖欠账款定期披露、劝告指导和主动执法,引导大型企业年报公示依法依规填报,依法处置隐瞒虚假行为;多渠道收集核实举报线索,积极清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防止前清后欠。

  (29)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充分发挥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作用,持续开展优化营商环境线上调研;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积极推荐和宣传优秀企业家先进事迹,展现优秀企业家正面风采。

  3.主动营造开放包容的投资贸易环境,为企业在怀投资兴业提供便利

  (30)全方位优化外资企业服务,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筹划组织系列招商推介活动,为企业搭建对外交流合作平台。

  (31)拓宽外资企业开办“全程网办”范围,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服务,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率至15%。

  (32)建立健全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定期走访解决企业诉求问题;研究制定《怀柔区推动商务领域高质量发展支持办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落实外贸企业奖励政策,帮助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申请奖励资金等。

  (33)研究制订《怀柔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推动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

  (34)积极开展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相关培训活动,全年开展相关政策宣讲、培训活动不低于4场,认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不低于30家。

  (35)深入推进“苗圃计划”培育硬科技初创企业,强化专班工作多途径挖掘优质初创团队及项目,建立“苗圃计划”项目种子库,通过项目评估、路演、政策支持及各类配套服务等方式,为优质团队及项目提供全流程、全链条服务,实现项目库项目数量超过600个。

  (36)用足市级“小升规”企业支持政策,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不断加强技术市场管理和服务,实现登记技术合同不低于350份、合同成交额不低于10亿元。

  (37)用好《怀柔区促进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补贴办法》,保障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中的顶级科学家、科技领军人物和科研人员在怀工作期间居住需求。

  (38)梳理区内金融机构的绿色融资产品,加大对绿色融资的宣传力度。

  (39)研究拟定专项金融政策,推动“金融驿站”平台建设,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源,为企业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40)优化上市服务机制,精准做好重点企业上市服务,实现北交所上市企业零突破。

  (41)推进年度发放个人及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

  (42)在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长城海纳加速器、金隅兴发科技园以及雁栖国际社区推动设立4家雁栖人才驿站,通过赋予驿站政治引领、信息共享、创业培育、生活服务等功能,加强青年人才服务,建设栓心留人的“人才之家”。

  (43)积极支持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引进科技领军人才,组建科研团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和基础研究形势,开展科研攻关。

  (44)深化外籍人才创业就业“一站式”服务,设立国际人才服务专区,为外籍人才提供工作许可等审批业务和社保咨询等非审批服务;深化人才服务专区与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大厅联动,推进外籍人才工作居留证、工作许可证“两证联办”。

  (45)打造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深化12345企业服务热线服务,构建以财源建设为导向的“1+1+1+N”服务包工作体系,积极开展走访调研,坚持问需于企、无事不扰、无处不在,加大力度解决企业关切问题。

  4.全面营造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广泛惠及企业群众

  (46)进一步推广“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改革”,提升以承诺制方式落地开工项目数量和比例。

  (47)优化投资项目审批,低风险社会投资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确保在3个工作日办结。

  (48)持续推进“多规合一”,压缩办结时限,“多规合一”会商平均用时不高于11个工作日。

  (49)持续推进“多测合一”,提升联合测绘项目数量占比至30%。

  (50)持续推进“多验合一”,多举措保证联合验收项目数量占比提升至40%。

  (51)优化不动产登记,企业间存量非住宅转移“全程网办”业务占比达到2%。

  (52)在政务服务大厅综合窗口设置电力、燃气、热力、排水、自来水、通信、有线电视“一站式”报装专窗,综窗人员强化网上填报指导,通过全程网办实现业务一站式报装。

  (53)进一步拓展税费服务新体系内涵和外延,推进智慧税务建设、完善征纳互动服务,积极引导纳税人使用智能咨询,大力推广“全市通办”政策,推动税费服务数智赋能、提质增效,实现纳税人缴费人满意度和获得感双提升。

  (54)持续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分批推出便民办税缴费措施;梳理“专精特新”企业适用政策清单,建立“专人对接”税企沟通机制,施行专人管理、跟踪辅导的“点对点”服务。

  (55)构建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319个社区、村实现规范化建设全覆盖,实行“一窗”受理、一次告知、首问负责等工作机制。

  (56)强化“好差评”结果运用,降低差评率,差评响应率达到100%、解决率达到100%、差评解决满意率达到85%以上。

  (57)开通企业服务热线,设置专号专线,抽调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作为企业服务热线接听人员,实现来电企业、企业服务热线、政务服务中心三方连线互动。

  (58)持续推进跨省通办,拓展场景事项数量,在3个高频事项产生落地案例。

  (59)推进“一件事”集成服务,逐步拓展事项数量和应用场景范围。在法人、个人、综合三大类场景均产生落地案例。

  (60)加强数字政务建设,推进我区“三网”一体化融合;推进“城市码”建设工程,推动各部门标识数据共享使用;构建怀柔区特色企业用户空间,初步实现证照到期提醒、政策与事项精准推送、政策体检、服务主动提醒等服务的日常运营与供给;深化“e窗通”平台等数字技术应用,持续推进“全程网办、移动可办、智慧秒办、免申即办”的企业数字化服务。

  (61)拓展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增加“区块链+政务服务”场景应用。

  (62)提升政策服务供给能力,做好“政策推送”试点工作,梳理现有协会、商会、园区名单,结合政策需求选取至少10家单位作为政策推送试点对象,开展政策推送工作。

  (63)做好“京策”平台建设相关工作,确保区级政策性文件、兑现类政策事项100%汇聚“京策”平台,实现政策制定标准规范、政策发布集中统一、政策推送精准有效。

  (64)提升国际化网上服务能力,依托怀柔区“掌上办”平台,建立“人才服务”专区,整合国际人才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建立覆盖全区的国际人才服务网络体系。

  (65)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全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队伍建设,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不少于1000人次。

  (66)搭建高校毕业生和招聘单位供需桥梁,组织开展20场以上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就业创业指导等活动。

  (67)持续完善“政务服务体验官”工作方案,分批选聘优秀“体验官”,以办事企业和群众的身份沉浸式、全流程体验各类政务服务,全面“挑刺”、“把脉问诊”,把发现的“问题清单”转化成群众的“满意清单”,推动政务服务质效再提升。

  5.积极营造便捷舒适的宜居环境,构建高品质公共服务空间

  (68)研究制定智慧怀柔发展规划,指导推进各领域智慧城市应用。

  (69)提升数字社会建设水平,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5G基站、5G-A基站新建及改造项目,落实千兆光网行动,提高千兆宽带覆盖,夯实数字城市底座。

  (70)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进北京第三实验学校建设,持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积极推进科学城第三幼儿园开园落地,预计新增学位360座,推进托育服务工作,完成托育托位400座。

  (71)结合2所智慧校园示范校成功案例,逐步推广智慧学校建设经验成果。依托“双师课堂”项目推动数字化教育标准化建设,促进线上线下教育融合发展。

  (72)推进全民健身设施全部向社会开放、综合文化中心与其他公共空间相融合,倡导开放式公园建设,推进公共绿地开放共享。

  (73)聚焦市民出行需求变化情况,针对性调整公交线路5条,提供更加便捷的公交出行服务;推动京沈客专增加通勤班次和怀密线开通直通直达班次,构建“直连直通”的交通体系。

  (74)持续提升三家区级医院危重症救治、诊疗服务和管理能力,推进“互联网”诊疗服务,完善分时段预约机制,减少就医排队时间。

  (75)聚焦“科学+城”融合发展,推动城市客厅全面运行,推进雁栖国际人才社区二期项目建设。

  (二)2025年具体任务清单(49项)

  1.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助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1)持续提升企业变更“全程网办”率,缩短企业变更全流程用时为1日。

  (2)发挥数字化建设成效,深化企业注销全流程改革,提升企业简易注销“一网通办”占比至40%。

  (3)深化住所标准化建设,扩大住所标准化规范登记范围。

  (4)扩大电子执照应用范围,提升下载电子营业执照的企业占新设企业比例至40%。

  (5)持续优化证照审批效率,进一步扩大网上登记“证照联办”应用场景。

  (6)重点推广“一业一证”改革场景,扩大应用范围,在5个场景产生落地案例。

  (7)持续推广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办理方式,提升办理比例至30%。

  (8)持续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水平,力争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率达到75%。

  2.重点营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9)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逐步提高部门联合抽查户数占比,对多个检查事项进行合并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部门联合抽查户数占比不低于6%。

  (10)着力推进非现场监管,实现非现场监管检查数量占全部检查数量40%,监管效能大幅提升。

  (11)规范各行政执法单位公示人员变更程序,由专人负责行政执法公示。

  (12)完善升级庭室网络设备,逐步提升网上立案率指标,争取突破46%。

  (13)加强繁简分流改革,将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比例提升至24%、简易程序适用比例提升至53%。

  (14)不断完善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怀柔科学城分中心预审备案、专利预审支撑服务水平,实现在库已审结预审案件数量超过900个,持续探索知识产权转化应用方式。

  (15)加强知识产权政策宣贯培训,推动新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数量2家,增加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示范单位和国家优势企业、示范企业数量。

  (16)优化办案流程,畅通绿色通道,确保劳动争议案件平均审限45天,加强案前调解力度,强化指导街乡基层调解中心案件调处工作,确保调解平台案件15天办结。

  3.主动营造开放包容的投资贸易环境,为企业在怀投资兴业提供便利

  (17)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服务,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率至30%。

  (18)通过拓宽外商投资人身份认证类型,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率,缩短外商企业全流程用时至0.8日。

  (19)持续落实外资企业圆桌会议制度,落实外商投资促进政策和外贸企业奖励政策,为外资企业扩大投资和新设机构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20)积极探索“揭榜挂帅”机制,与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共同设立怀柔联合基金,引导科技类企业获得基金支持。

  (21)研究制订并促进怀柔区创新创业孵化载体支持政策的出台。

  (22)深入推进苗圃计划,挖掘培育科研人才和团队,实现项目库项目数量超过1000个,择优培育培养优质项目团队100个,加速形成怀柔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生态。

  (23)研究制定我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项奖励政策,力争登记技术合同不低于360份、合同成交额不低于15亿元。

  (24)全力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人才引进工作,为各创新主体发展亟需的科研人员提供医疗、子女教育、交通出行、公共基础设施等相应配套生活保障,帮助各创新主体吸引和聚集各类人才、优化人才结构。

  (25)落实绿色融资相关政策,为绿色企业及绿色项目融资需求对接金融资源。

  (26)借助“金融驿站”平台,做好融资对接、政策解读和项目路演活动,全年举办银企对接活动不少于2场,实现金融服务“零距离”。

  (27)多措并举,精心培育拟上市企业,推进2家企业上市。

  (28)推进年度发放个人及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1.1亿元。

  4.全面营造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广泛惠及企业群众

  (29)进一步推广“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改革”,提升以承诺制方式落地开工项目数量和比例。

  (30)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低风险社会投资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确保在2个工作日办结。

  (31)持续推进“多规合一”,压缩办结时限,“多规合一”会商平均用时不高于10个工作日。

  (32)持续推进“多测合一”,提升联合测绘项目数量占比至40%。

  (33)持续推进“多验合一”,多举措保证联合验收项目数量占比提升至45%。

  (34)优化不动产登记,企业间存量非住宅转移“全程网办”业务占比达到3%。

  (35)推进“一站式”报装服务,抽调专窗工作人员每季度培训一次,确保熟练掌握相关业务,指导办事人进行网上填报。

  (36)进一步迭代升级税费服务新体系,实现办税缴费便利化服务迭代升级,预计建设5个新时代“枫桥式”税务所。

  (37)强化“好差评”结果运用,降低差评率,差评响应率达到100%、解决率达到100%、差评解决满意率达到90%以上。

  (38)提升企业服务热线专业人员素质,每月进行人员培训与考核,制做知识手册,定期进行抽查,确保咨询解答的准确率与满意率。

  (39)持续推进跨省通办,拓展场景事项数量,在5个事项产生落地案例。

  (40)推进“一件事”集成服务,逐步拓展事项数量和应用场景范围,全年在法人、个人、综合三大类至少在10个场景产生落地案例。

  (41)加强政策文件宣传解读和主动公开工作,组织全区52家公开单位规范政策性文件网上发布,做到应公开、尽公开,建设惠企服务特色专题专栏至少2个。

  (42)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全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队伍建设,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不少于1100人次。

  (43)搭建高校毕业生和招聘单位供需桥梁,组织开展23场以上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就业创业指导等活动。

  5.积极营造便捷舒适的宜居环境,构建高品质公共服务空间

  (44)持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5G基站和千兆宽带覆盖范围,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45)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积极推进托育服务工作。

  (46)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体育、文化设施开放共享,与其他公共空间相融合,推进公园和公共绿地开放共享,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

  (47)不断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环境,加快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和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品质,搭建多层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48)持续优化医疗救治流程,扩大医保移动支付使用范围,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聚焦学科带头人,补齐医疗专业紧缺人才,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

  (49)不断完善“科学+城”功能,加快推进各类科研人才住宅配套项目建设。

  (三)2026年具体任务清单(48项)

  1.着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助力市场主体发展壮大

  (1)发挥数字化建设成效,深化企业注销全流程改革,进一步提升企业简易注销“一网通办”占比至50%。

  (2)持续深化住所标准化登记,扩大产权单位入库范围。

  (3)扩大电子执照应用范围,提升下载电子营业执照的企业占新设企业比例至70%。

  (4)持续优化证照审批效率,进一步扩大网上登记“证照联办”应用场景占比。

  (5)重点推广“一业一证”改革场景,扩大应用范围,在10个场景产生落地案例。

  (6)持续推广政府采购全流程电子化办理方式,提升办理比例至40% 。

  (7)依托人工智能探索智慧化评标,力争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率达到85%以上。

  2.重点营造良法善治的法治环境,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8)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部门联合抽查户数占比提高至7%,对多个检查事项进行合并检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

  (9)着力推进非现场监管,实现非现场监管检查数量占全部检查数量超60%。

  (10)推进行政执法规范化,完成全区行政执法队伍的全员轮训。

  (11)深化网上立案、在线庭审、电子送达等电子化手段应用,逐步提升网上立案率,争取突破47%。

  (12)加强繁简分流改革,将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比例提升至25%、简易程序适用比例提升至54%。

  (13)提高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怀柔科学城分中心预审备案、专利预审支撑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在库已审结预审案件数量超过1100个,积极参与构建“一站式”的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格局,增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能力。

  (14)深入落实《北京市怀柔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管理办法》,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

  (15)优化劳动纠纷解决效率,在确保法定审限45天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审结天数,提高多元处理机制调解效率,积极调动提升工会、基层调解组织、企业调解组织调解力度。

  3.主动营造开放包容的投资贸易环境,为企业在怀投资兴业提供便利

  (16)加大政策宣传和引导服务,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率至50%。

  (17)拓展外商投资者身份认证渠道,提升外商投资企业全程网办率,进一步缩减外商投资企业开办全流程用时至0.5日。

  (18)聚焦外资企业遇到的难点顽症,集中力量、集中时间进行整改,进一步提升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政策,更大力度、更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

  (19)深化创新创业孵化载体培育力度,形成区属国有孵化载体为主,各类孵化载体为辅的怀柔区特色创新创业孵化载体集群。

  (20)围绕高端仪器装备和传感器等重点硬科技产业领域,集聚大量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初创团队及重点项目,项目库以1000个项目为最低标准滚动管理,择优紧盯150个优质项目,提供配套服务,助力企业发展,形成良好的怀柔区硬科技产业生态体系。

  (21)加速挖潜培育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动员企业开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转移新途径,力争登记技术合同不低于370份、合同成交额不低于20亿元。

  (22)针对“1123”产业体系发展需求,有导向性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主体的人才引进需求,营造良好人才激励和科技创新氛围,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23)加强对绿色融资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高绿色金融认知度和参与度。

  (24)持续发挥“金融驿站”平台作用,丰富金融驿站服务内容,做好银企对接服务,全年举办银企对接活动不少于3场。

  (25)多维度全方位做好拟上市企业挖掘与培育工作,推进2家企业上市。

  (26)实现年度发放个人及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1.2亿元。

  (27)加大海外人才计划组织实施力度,做好留学归国人员引进工作,加快推进高品质人才社区建设。

  4.全面营造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广泛惠及企业群众

  (28)进一步推广“区域评估+标准地+承诺制+政府配套改革”,提升以承诺制方式落地开工项目数量和比例。

  (29)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时限,低风险社会投资工程施工许可证审批确保在1个工作日办结。

  (30)持续推进“多规合一”,压缩办结时限,“多规合一”会商平均用时不高于9个工作日。

  (31)持续推进“多测合一”,提升联合测绘项目数量占比至50%。

  (32)持续推进“多验合一”,多举措保证联合验收项目数量占比提升至50%。

  (33)优化不动产登记,企业间存量非住宅转移“全程网办”业务占比达到4%。

  (34)优化“一站式”报装服务,专窗工作人员数量增加至5名,每季度培训一次,确保熟练掌握相关业务,指导办事人进行网上填报。

  (35)深入推进新时代“枫桥式”税务所建设,实现每年推动建成一批叫得响、过得硬的新时代“枫桥式”税务所,力争2026年底前基本覆盖的目标。

  (36)强化“好差评”结果运用,降低差评率,差评响应率100%、解决率达到100%、差评解决满意率达到95%。

  (37)优化企业服务热线服务,每月进行热线接听人员培训,梳理常见问题、做好咨询解答,确保接通率与满意度。

  (38)持续推进跨省通办,拓展场景事项数量,在10个事项产生落地案例。

  (39)推进“一件事”集成服务,逐步拓展事项数量和应用场景范围,全年在法人、个人、综合三大类推进至少20个场景产生落地案例,力争“举办大型活动”场景产生落地案例。

  (40)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创新公开载体、扩大政策知晓面,加强助企纾困、稳岗就业、涉农补贴、养老服务等重点领域政策公开。

  (41)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强化全区职业技能培训机构队伍建设,全年培训城乡劳动力不少于1200人次。

  (42)搭建高校毕业生和招聘单位供需桥梁,组织开展26场以上高校毕业生线上线下招聘、就业创业指导等活动。

  5.积极营造便捷舒适的宜居环境,构建高品质公共服务空间

  (43)持续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5G基站和千兆宽带覆盖范围,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

  (44)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积极推进托育服务工作。

  (45)持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体育、文化设施开放共享,与其他公共空间相融合,推进公园和公共绿地开放共享,不断提升公共文化设施服务效能。

  (46)不断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环境,加快城市公交线网优化和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品质,搭建多层次、一体化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

  (47)持续优化医疗救治流程,扩大医保移动支付使用范围,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聚焦学科带头人,补齐医疗专业紧缺人才,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感。

  (48)不断完善“科学+城”功能,加快推进各类科研人才住宅配套项目建设。

  三、实施保障

  (一)统筹推进,狠抓落实。强化营商环境专班力量建设,用好营商环境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开展调度,充分发挥协同联动作用。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根据任务清单抓紧研究制定具体落实举措,确保各项改革任务快速落地见效。各部门要将营商环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强化责任意识,注重改革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加强组织实施,主要领导亲自抓部署、抓方案、抓协调、抓落实。

  (二)加强宣传,规范服务。强化政策集成服务,统筹梳理全区各部门产业发展政策和企业扶持政策,开展灵活多样的政策解读,通过新媒体、移动终端、社交平台等渠道广泛宣传,广泛凝聚改革正能量,提高政策知晓率覆盖,同时加强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服务标准、服务规范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服务队伍,增强营商环境改革执行力,有效解决惠企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

  (三)注重效果,强化监督。建立开放式评估评价机制,会同第三方机构对各部门营商环境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定期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落实情况专项调研。广泛收集企业群众诉求和问题,定期开展满意度调查和明察暗访,及时整理形成改革任务问题清单并推进整改。充分发挥优化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政务服务“体验官”等作用,引导社会各方积极参与营商环境改革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监督,形成推进改革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