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教育系统2018年工作总结

日期:2018-12-28 00:00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委员会

  201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市教育两委一室的指导下,全区教育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聚焦百姓获得,推进重点、攻克难点、化解热点,努力在服务怀柔“1+3”发展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再次在全市教育满意度调查中排名首位。
  一、贯彻十九大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1.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组织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开展了《宪法》《监察法》《立德树人》《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专题培训讲座,受众达1400余人次。各基层单位党组织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了专题讲座、主题党日等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并在工作岗位上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2.加强基层党建工作。贯彻中小学党建意见,出台《关于加强怀柔区中小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49条任务清单。高质量完成了北京市中小学、民办学校党建督查调研迎检工作,以及教育系统2885名在职党员和63个基层党组织的“双报到”工作。举办了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专题讲座,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全员参加培训学习。对所属83家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台账进行更新,召开民办党建工作会,不断提升民办党建工作水平。
  3.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印制《教育系统科级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履责纪实手册》,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逐级签订个性化《党风廉政责任书》,压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每月组织机关及各单位观看党风廉政教育片,开展了“微腐败”专项治理工作,强化廉政教育;在机关和基层单位进行监察对象统计工作,不断加大监察力度。
  二、落实根本任务,系统强化立德树人
  4.构建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层层深入、有机衔接。各中小学及幼儿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不忘初心跟党走”等主题教育,以及“践行雷锋精神 添彩文明城区”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和法治教育,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宋庆龄奖学金”获得者—第三小学阮麒睿,“北京市优秀学生”——第二中学赵明新等优秀学生典型不断涌现。
  5.加强中小学生养成教育。落实《怀柔区中小学养成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开展“学行为、正规范”主题教育月活动,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形成良好习惯。第四中学和第六小学圆满完成了市级养成教育督导迎检工作。区教委邀请市级德育专家作养成教育专题培训,召开长哨营满族乡中心小学养成教育现场会,推动了怀柔特色养成教育体系的形成。
  6.推进协同育人机制建设。通过家访活动、家长委员会、家庭教育大讲堂等多种形式,搭建家校沟通平台,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促进合作育人。同时,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开展了“四个一”活动、生态环保教育、预防毒品教育、国防教育等主题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三、深化综合改革,持续激发教育活力
  7.加强学区制建设。各中学学区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校长联席会议,以育人为首,以课程改革为中心,在干部教师挂职、教学研讨、学生实践活动等方面不断深化合作,在课程建设、教学研究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小学学区不断加强教师轮训工作,结合学区实际召开了学生核心素养进课堂专题研讨会,并依托“北京市教育学会实验校”和“教科研支持项目”2个平台,辐射带动成员校共同发展,形成了优势互补,整体提升的良好局面。
  8.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高中校推进教与学方式变革,探索分层走班制教学。初中阶段召开教学改革现场会,邀请北京教科院专家现场点评指导,促进教师更新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并因地制宜、形式多样地落实区、校两级10%学科实践活动安排,突出学科育人导向,积极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努力构建生态课堂。小学阶段参加了第七届“京山杯”小学教育论坛,组织召开了第八届小学教师教学特点研讨会,发挥专家、骨干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推动学校办学质量提升。组织小学校长工作坊研讨活动,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构建生态自主教育。
  9.制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按照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在多次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怀柔区中小学质量提升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全面对接中高考改革,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计划在三年内引进名校长5名、特级教师和优秀成熟型人才40名,培养20名区内优秀校长、副校长,组建名师资源库,全面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努力使我区成为北京优质教育区。
  10.深化教育合作开放。落实区政府工作报告,加大名校引进力度,推进与东城区教育合作,以及西城区育民小学帮扶雁栖学校、北京第一实验小学帮扶杨宋镇中心小学提质发展的签约工作,借助主城区名校的优质资源提升怀柔区中小学的办学质量。利用寒暑假组织部分中小学师生赴美国加州洛杉矶联合学区友好校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师生赴日开展友好交流活动,实施了京港澳姊妹校交流工作,推动怀柔教育开放向深层次、广领域、高水平发展。
  11.加快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坚持公共服务先行,积极推进怀柔科学城教育配套建设。一零一中学怀柔校区扩建项目按年内开工建设的要求重新倒排工期计划,积极推进手续办理和土地腾退等工作;实验二小怀柔分校扩建项目已经确定选址方案和扩建规模,正在进行扩建方案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论证材料上报工作;市教委布局12年一贯制学校项目选址方案已经确定,将根据市政府会议议定事项推进相关工作;科学城幼儿园新建项目初步确定选址方案及建设规模;引进国际化学校工作已完成办学模式、选址方案初步研究,目前正在研究对接国际学校资源情况。
  四、抓好两个关键,不断夯实强教基础
  1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启动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实践活动,组织学校开展自查工作,并制定师德负面清单,进一步健全师德教育、宣传、监督、考核与奖惩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将师德建设抓在日常、严在经常。坚持正面引领,在各单位初评的基础上,评选出103名师德榜样,树立了师德典型。
  13.加大干部管理力度。开展了对各基层单位党政正职的年度考核工作,促进书记、校长更好地履职尽责。制定《2018年干部考察方案》,对各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全面考察。选派25名干部参加了12个市级高级研修项目,组织完成了基层党组织书记专业能力研修班48学时的培训和中小学教学副校长研修培训工作,着力提高校级干部的管理水平。
  14.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深化教师招聘改革,继续委托第三方全权负责面试工作。全年共招聘180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63人。引进成熟人才10人,其中特级(正高级)教师2人。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吴正宪工作站”开展4次研究活动,引领我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在常态教学中研究问题;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7个学科骨干教师工作室每月定期开展活动,提升骨干教师的业务水平;“王长青工作室”借助首师大特级教师研修班专家资源,促进了初中数学骨干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的全员培训;全区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北京市教师开放型教学实践活动,在市级专家的指导下提升教学能力。
  五、促进教育公平,统筹发展各类教育
  15.提升学前教育水平。制定实施《怀柔区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第六幼儿园改建项目年底前完成建设;宝山镇中心幼儿园,渤海镇六渡河村幼儿园、南冶村幼儿园开园招生;三幼、四幼等幼儿园共扩班445个学位,顺利完成全年新增1350个学位的工作目标。依托园长工作室、骨干教师工作室两个项目,提升园长的办园治学能力,提高骨干教师的业务素质。开展了以学前教育联盟为平台的园本教研展示、半日活动观摩等活动。27所幼儿园完成区级上级上类视导,17所幼儿园完成市级上级上类视导,14所幼儿园完成上级上类验收任务。学前教育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16.打造职业教育品牌。借力京郊职教联盟,加强联盟校际间的沟通与合作;继续开展“3+2”中、高职教育衔接和“五年一贯制”高职教育改革,推进职业教育在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等方面的新突破。                         
  17.推动学习型怀柔建设。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学习型怀柔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学习型怀柔示范区迎评工作方案》,修改完善了学习型怀柔建设绩效考评指标体系,邀请市专家组来怀视导我区创建工作,确保通过北京市“学习型城市示范区”检查验收。
  18.引导民办教育规范发展。在区政府的统筹下,开展了对全区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规范办学行为。召开民办教育工作会,开展了对全区83家民办学校的下校实地考核工作,对存在问题的民办学校行政约谈18家,行政处罚2家,下发整改通知9个,进一步规范民办教育发展。
  19.落实教育对口帮扶工作任务。扎实推进对河北丰宁、怀安,内蒙古四子王旗、科左后旗,河南卢氏,青海杂多的教育对口帮扶工作;开展了送讲送教、挂职锻炼、教学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取得了较好成效;分别在全市教育扶贫协作推进会和怀柔区对口帮扶协作领导小组会议上作了交流发言。
  六、推进依法治教,着力增强发展保障
  20.依法治教稳步推进。研究制定了《2018年依法行政工作要点》和《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依法治校工作的实施意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完成学校章程建设,推进开展《义务教育学校管理达标验收》工作,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深入开展普法宣传系列活动,增强师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按要求开展2次“民主日”活动,有效推动学校民主管理。
  21.内部控制规范严格。加强项目评审管理,发挥专项资金投入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对基层单位50万元以下项目实施结算评审。配合区审计局完成2017年度预决算审计工作;全面深入检查了全区71所幼儿园收费工作;对23家二级预算单位2017年度财务情况进行了审计;对北部山区3所中学进行清产核资工作,明确了单位资产和负债情况。发挥内部控制在教育经费管理、规范学校收支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2.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创新安全教育形式,提升师生自救自护意识和能力。组织开展防地震、防火灾等安全应急疏散演练,加强春、秋季开学检查、校园周边治理、联租车治理、反恐防暴等工作,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系列活动,实现幼儿园视频监控全覆盖,为师生营造了平安和谐的教育环境。
  23.创新教育督导机制。召开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成立暨第一届督学聘任工作会,明确了督导委员会的工作职责,聘任了第一届督学,推动怀柔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迈上了新台阶。完成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迎检工作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怀柔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督导检查工作。开展了全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春秋季开学情况、幼儿园安全工作、中小学校和教师有偿补课长效治理等专项督导检查,以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综合督导等工作,强化教育督导职能,促进全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怀柔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期待。主要表现:
  一是教育发展理念相对落后、滞后。一些教育工作者思想保守,观念固化,信心不足,在教育指导思想、教育政策落实、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存在观念滞后问题,缺乏前瞻性,缺少系统思维和大局观念,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民生观、服务观还没有很好地树立和落实,阻碍了教育发展和质量提升。
  二是教育事业发展不均衡、不协调。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城乡、校际差距还比较明显;学前教育公办园入园压力大;生源外流问题突出;教育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三是教育治理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学校常规管理落得不实,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亟待完善。
  2019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教育系统将按照增量、提质、均衡、公平的思路着力解决上述问题。

责任编辑:刘福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