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评估工作是衡量学校体育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怀柔区教委积极贯彻落实各项体育工作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校体育工作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全面发展。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做好2020年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等工作的通知》(京教函〔2020〕502号)的文件要求,怀柔区通过此次评估,认真梳理了当前学校体育工作,真实的反映出怀柔区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现将怀柔区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怀柔区的基本情况
目前,怀柔区共有中小学校43所,其中小学27所(含分校),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初中校10所,高中校1所,完全中学3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全区在校生共计27906人,其中小学16284人,初中4766人,高中167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1809人,完全中学3377人,中等职业学校4人。现有体育教师273人,其中专职教师231人,兼职教师42人(高中5人、初中7人、小学21人、职业学校3、九年一贯制3、完全中学3)。
二、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开展自评工作
怀柔区教委严格按照市教委通知要求,落实评估各项工作。2020年11月10日成立了学校体育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协调怀柔区实施学校体育自评工作。11月20日,组织召开“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和年度报告部署会”,对开展体育评估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并对体育评估工作流程及工作方法等,进行了业务培训与指导。全区各中小学校主管校长、体育组长及后勤主任参加会议。12月份,各学校开展自评工作,填报并上传数据,经过区县审核后,区教委按时上报自评材料,撰写自评报告。
三、全区自评整体情况
2020年怀柔区参与学校体育评估的中小学校共计43所(小学27所、初中10所、高中1所、一贯制2所、完全中学3所、职校1所),其中自评优秀的学校43所,优秀率100%,其中加分学校41所,加分率93.02%。反映出怀柔区学校全部符合学校体育评估标准,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基本能够满足学校体育工作发展需求。
四、各项评价指标分析情况
(一)开足开齐体育课、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大课间体育活动。全区各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教委文件精神,完全实现100%开足开齐体育课,无挤占和挪用体育课现象。学校100%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绝大部分学校在体育锻炼时间方面已经远超过每天一小时,全区学校均能够按要求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
(二)体育教师数量有提高,缺编问题有所缓解。怀柔区每年都在积极解决体育教师缺编问题,而且每年都在加大引入体育优秀人才力度,使体育教师缺编问题有所缓解。目前,全区共有专、兼职体育教师273人,其中专职教师231人,兼职教师42人,体育教师总缺额比24.28%(小学缺额比33.94%、一贯制缺额比16.67%),教师缺少59名(小学缺56名,一贯制缺3名);体育教师参加培训人数是177名,获得区级以上表彰91人。
(三)体育器材、场地、设施建设情况。学校400米田径场7块,400平米硬化地面5块,400平米软化弹性底面4块;篮球场103块,排球场36块,体育馆9个(含简易活动房),游泳池2个,体质健康测试室48个(每校至少一个),体育器材达标学校5所。区教委为全区小学生配备跳绳共16000根,要求学校为每名学生配备小型体育锻炼器材,场地器材配备情况总体良好,但存在硬件不均衡现象,限制部分学校体育项目的发展。
五、科学规划,精细管理,全面提高体育质量
(一)制定文件引领学校发展
区教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结合怀柔区学校体育工作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印发了《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方案》、《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指导学校开展体育工作,使各校工作有方向有目标。
(二)严格落实开足体育课,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和课外活动,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发展
1.各学校均按课程标准开足、开齐体育课,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区教委研究制定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标准,加强教学质量监测。召开体育教学评优课和体育教学展示活动,举行体育教师教学特点研讨会。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合理使用国家和市级审定的教材。体育教师做好备课、上课和评价等教学工作,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科学安排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切实增强学生的体能,教会学生运动恢复与保护,不断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按照学生个体差异和年龄特点,着力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技能,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2.学校坚持每天做课间操及眼保健操,不断丰富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确保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锻炼一小时。各校课间操活动,每天保证做四套操,纯做操时间不低于20分钟,提高课间操的质量和效果;全面开展课外活动,丰富课外活动内容,满足学生需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各项技能水平。凡当天没有体育课的学生,学校要安排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因此在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上能够满足学校需要,学生能够100%达到每天不低于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3. 按照区教委统筹安排,全区各校结合实际情况,成立足球队、篮球队、排球队、乒乓球队、田径队等运动队,坚持常年科学系统的训练。区教委编制了《怀柔阳光教育“体育、艺术2+1项目”使用手册》,为学生提供了22个大项、100多个小项的体育活动项目,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参加。学校因地制宜、因校而异地创新和丰富体育社团活动项目和形式,确保每名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已形成“校校有项目,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良好局面,切实增强学生的实际获得感。
(三)实施体质监测与干预工程,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区教委指导学校每学期为全体学生进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并将测试结果上报北京市教委及教育部。2020年,全区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达96.8%。区教委每学年开展两次《国家学生体质标准》测试赛,结合测试结果建立工作台账、分析现状、查找不足,为下一步体育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支持。近年来,怀柔区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大幅提高,中小学生参加北京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赛,近几年保持前三名的水平。
(四)全面提升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为学校体育奠定基础
学校体育教师是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坚力量,也是影响学校体育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区教委每年积极接收和引进优秀的高校毕业生,确保在编制标准内多渠道、足额配备体育教师。并制定了体育教师的培训方案,每学期至少组织开展集体培训活动2次,每次培训不少于5天。培训内容涵盖了攀岩、棒垒球、足球、篮球、滑雪、健身操、课堂教学、体育科研等多个项目,着力加强对体育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农村地区体育教师的培训。通过培训,学校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不断得到强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五)加强体育场地场馆建设,保障体育工作开展
近年来,区教委不断加大投入,学校体育设施设备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学生人均使用体育活动场地面积,基本满足现阶段教学与锻炼需求。区教委还统筹区域内体育设施资源,大力推进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工作,合理安排学区内体育场馆及设施的使用,提高利用效率,为区域内中小学提供体育健身活动场所,为中小学开展体育锻炼活动提供更多的资源保障。同时,根据区域特点,整合利用地上和地下空间,扩大体育场地面积,因地制宜的建立简易综合体育场馆。加强小场地教学研究,积极联合区域内学校共同开展体育活动,科学合理利用体育场地。支持学校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体操健身房、乒乓球室(馆)建设。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校、家庭、社会关注学生体质健康的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全社会共同关注学校体育工作的氛围还需加强。
2.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实效性还有待提高,高水平体育校外辅导教师的数量,尚不能完全满足全区学校的需求。
3.学校体育活动场地建设,还需更加完善,特别是室内体育场馆数量较少。
(二)改进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及家长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健全和完善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沟通联系机制,共同提高全社会对学校体育工作的关注。
2.加强对学校体育活动的管理,开展专项督导检查,提高学生体育锻炼实效性。加强对体育骨干教师的培养,努力增加体育教师资源总量,每年有针对性的引进体育优秀人才,特别是高水平的体育校外辅导教师的引进。
3.加强学校硬件建设,增加体育设施设备投入,利用学区制优势,共享资源,创造合格良好的体育活动环境,满足学生体育活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