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委员会中教科关于做好2020-2021学年度北京市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先进班集体” 评选工作的通知

日期:2021-03-17 14:10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委员会

     根据《北京市中小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精神,按照市教委有关文件要求,2020-2021学年度将继续开展北京市中小学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评选工作。现将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及《北京市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发挥学生身边榜样的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评选工作

  (一)参评名额

  1.高中阶段的市级“三好学生”、市级“优秀学生干部”按分配的名额评选,名额分配表见附件1;各高中校可自愿申报市级“先进班集体”;各高中校分别在本校评选的市级“三好学生”中推荐1名符合京教德[2001]4号文件(附件6)精神要求的候选人参加市级“优秀学生”评选。“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要充分听取学校团委会的意见。

  2.初中阶段的市级“三好学生”,按分配的名额评选,名额分配表见附件1;各初中校可自愿申报市级“先进班集体”。

  (二)报送材料

  以下材料请于2021年1月28日前报送到中教科415室审核,纸质版需加盖学校公章后装入档案袋,电子版打包注明学校用u盘报送,过期视同放弃参评资格。

  1.高中阶段

  (1)北京市高中三好学生登记表一式两份。

  (2)北京市优秀学生干部登记表一式两份。

  (3)北京市先进班集体登记表一式两份。

  (4)北京市优秀学生推荐表一式两份,附3000字以内事迹材料两份,并提交电子版。

  (5)高中市级三好学生名册一式两份,高中先进班集体名册一式两份,高中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名册一式三份。同时提交电子版。

  2.初中阶段

  (1)北京市初中三好学生登记表一式两份。

  (2)北京市初中先进班集体登记表一式两份。

  (3)北京市初中三好学生名册一式两份,北京市初中先进班集体名册一式两份。同时提交电子版。

  3.其他材料

  (1)初高中先进班集体除提交登记表外,需提供2000字以内的申报材料,总结以班级为单位在“三爱三节”、“公益活动”、“家校合作”、“文明礼仪”等方面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验做法。同时提交电子版。

  (2)各校获得表彰称号的学生,每人提交留给学弟学妹的一段话,为学弟学妹在增强理想信念、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强健身心体魄、塑造健全人格、丰富实践体验等方面建言献策,引领成长。

  4.注意事项

  各校要高度重视此次评选工作,加强报送材料细节管理,所有表格填写和材料报送要注意以下事项:

  (1)请勿擅自调整表格宽度、高度、增减页数,统一用A4纸双面打印。

  (2)名册应由学校统一汇总后上报,切勿将班级上报的名册直接转报科室。名册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减页数。

  (3)各校请勿直接使用往年纸质或电子登记表、推荐表和名册,避免出错。

  (4)表格中除签字和盖章处,其他内容可手写,也可电脑输入后打印,班主任签字处必须手写签字。

  (5)学生学业成绩一栏填写等级;健康状况一栏填写: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等级。

  (6)所需表格电子版、相关政策文件、名额分配表见附件,纸质版自行打印。

  三、工作要求

  (一)严格执行评选标准、评选程序、评选比例。

  各校要认真学习本通知、京教德[2009]2号文件(附件5)、京教德[2001]4号文件(附件6),通过学习领会文件精神,准确掌握评选条件及程序要求,制定本校工作方案。加强对学校评选工作的监督,严格评选程序,确保评选工作公平公正公开。妥善处理学校和家长的来电来访,发现问题及时沟通、积极解决。

  (二)加强相关政策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各校要加强对有关干部和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文件要求,各校要向教师、学生、家长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加强评选工作的教育导向。

  (三)充分发挥同伴榜样示范作用。

  各校要充分发挥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和北京市优秀学生的辐射带动作用,帮助他们总结、提炼成功经验和先进事迹,采取举办报告会或成长论坛等形式,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榜样。

  (四)持续做好优秀学生追踪工作。

  各学校要继续做好优秀学生的成长发展追踪工作,完善优秀学生追踪档案。通过优秀学生案例,认真研究影响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点和关键教育环节,从个案中提炼普遍规律,促进和提升学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水平,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改进提供实证参考依据。

  联系人:邓福善   69641149 


责任编辑:侯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