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怀柔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

日期:2022-01-12 16:08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教育委员会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不断提升我区美育教育水平,怀柔区教委认真学习文件,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和《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等文件通知精神,以《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等文件为依据,以《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改进美育教学,强化艺术教育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机制,不断深化艺术教育改革,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发展。现将我区艺术教育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发展状况

  (一)学校基本信息

  怀柔区此次参与调研的学校共45所(含1所民办学校),其中包括普通小学27所、普通初中9所、普通高中1所、完全中学3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一贯制学校3所;共有953个教学班,中小学生27649名,其中小学生16554名,初中生6886名,高中生4209名。

  (二)学校艺术教育总体现状

  1.师资力量

  我区中小学共有艺术教育主管校领导45名,艺术教师286名,男教师76人 ,女教师210人。其中小学169人,初高中117人。特级1人,高级28人,一级130人,二级120人,三级2人。

  2.落实国家课程

  我区各中小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开齐开足上好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艺术课程开课率为100%。小学平均每周音乐、美术各2课时,书法3-6年级每周1课时。中学平均每周音乐、美术各1课时。

  3.开展艺术活动

  (1)开展艺术活动,提升学生表现能力

  怀柔区教委根据市艺术教育工作部署,依据自身的发展特色,每年开展学生艺术节活动,将艺术节作为改进和加强学校美育工作的抓手,以普及美育教育为根本,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类别、多层次的艺术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艺术节为更多学生搭建实践平台的作用。各学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原则,每年积极开展校级艺术节活动,2020-2021学年度累积开展了101场次的校级艺术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表现与欣赏能力。 

  (2)开设艺术社团,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区教委根据《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通知》的通知精神,面向全体学生因地制宜建立学生艺术社团或兴趣小组,按规定要求保证每周有固定的艺术活动时间,此次参加调研的44所学校,共有267个艺术社团,涵盖合唱、舞蹈、戏剧、戏曲、民乐、管乐、书法、陶艺、泥塑、民间艺术等。同时还结合地域特点,开设灯笼制作、风筝制作等民族艺术社团,加强民族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同时,各校还积极挖掘校内外教师资源,不断丰富课外活动和课后服务的内涵,尽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需求。

  (3)加强文化建设,创造良好艺术氛围

  各校充分利用学校广播、微信公众号、教室、走廊、宣传栏等,普及艺术文化知识;举办展览,展示艺术作品,让师生参与校园艺术环境建设;同时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开辟专门的艺术园地,努力提升学生实际获得;积极开展艺术才艺展示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和才华,努力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艺术氛围。

  (4)合理统筹安排,形成特色项目课程

  各校依据地理位置和师资状况,积极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实践课程,如五虎棍、竹马、独轮车、舞龙舞狮、民族舞蹈、扎灯笼、扎风筝、葫芦画、石头画、满族剪纸、二魁摔跤等校本课程。

  4.完善财政保障

  区教委对艺术教育及活动上加大资金投入,每年约投入400万元,如艺术教师的专业培训、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开展、区学生艺术节的资金支持、各学校的特色艺术社团等,夯实软硬件建设,促进本区美育教育的发展。各中小学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按要求设置艺术专用教室和艺术活动室,并按照国家标准配备艺术课程教学和艺术活动器材。艺术课程专用教室有273个。

  (三)加强艺术教育管理机制

  1 . 统筹规划,加强管理

  成立怀柔区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深入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健全艺术教育工作各级领导网络,做到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加强督导、检查与评估,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全年的工作中,由教委体美卫科、教科研中心、学管中心三个部门,分时段对全区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有重点的进行全面评估和指导。

  2 . 完善机制,认真落实

  各中小学校成立校长、德育副校长、主管主任、教研员、艺术组组长、艺术教师的艺术教育工作体系,确保政令畅通,工作落实到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艺术教育活动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

  (四)本区学校艺术教育总体水平

  怀柔区艺术教育水平在逐年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不断增强,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本区参加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学生数为27649人,占学生总数的100%,测评合格的学生数量占参与测评学生的比例为100%。

  目前参与全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校建设的学校2所,参与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建设的学校9所,金帆书画院项目校2所。但受区域、艺术师资水平、数量等因素的限制,怀柔区艺术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均衡,城区好于平原山区。

  在2021年北京市学生艺术节活动中,北房镇中心小学校级合唱、班级合唱、第三中学校级合唱、第三小学管乐代表怀柔区参加展演,荣获一金三银的好成绩。

  二、艺术教育教师发展水平

  (一)艺术教师个人特征

  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到,几乎100%的艺术老师无论是学历水平还是专业水平都达到了教育部门的要求,能够承担国家级课程、校本课程等的授课任务,承担艺术社团、兴趣小组、特长活动的组织辅导工作,具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能够配合学校完成相关的临时性工作。全区艺术教师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学历水平达标,学科专业化率比较高。二是近几年来,高学历水平的艺术教师比例不断增加。目前研究生学历以上的教师达到9.4%,本科水平达到86.7%。三是师范专业教师比例大,占及艺术教师总数的85%左右。大部分艺术教师有正确职业观,能在教育教学中主动进取,完善自我,学习能力强。四是年轻教师的比例较大,并逐渐成为学科教学的中坚力量,在学校艺术教育中越来越发重要作用。

  (二)艺术教师教育教学状况

  1.艺术课程与指导艺术实践基本情况

  从艺术课程与指导艺术实践的角度看,艺术教师均能够胜任学校的艺术教学工作,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倡导高效课堂,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但是教师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负担着艺术团体的组织指导与实践活动工作,甚至一部分教师身兼数职,在艺术学科教学的投入上较专职艺术教师而言会相对少些,对艺术学科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势必会有一定的影响。

  2 . 艺术教师人群差异

  艺术教师人群的差异性来看,呈现为个体的差异性(年龄、学历、教育经历)、学段的差异性(中学、小学)、整体的不均衡(包含专业水平的不均衡、城乡的差异、资源的差异)等。在区级开展艺术教育和实践活动中,专业能力强的教师为主力军,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着引领与辐射作用,在学科教育教学中积极进行教学的研究,为提高我区整体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作出突出的贡献。

  (三)艺术教师教学研究状况

  1 . 为提高教师教育科研水平,一线艺术教师在区学科教研员带领下,积极开展教学研究,59%的艺术教师参与了艺术教育教研的课题研究,60.7%左右的教师在各级各类的刊物上发表过论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利用、挖掘当地资源,注重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需要调整课程和拓展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益。但是整体教科研水平还处在较低的水平,在市级以上课题研究方面有比较大的影响力的还很少。

  2 . 各校依托怀柔区地域教育资源优势,依据地理位置和师资状况,分别在区直、平原、山区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艺术实践课程,如独轮车、舞龙舞狮、高跷、民族舞蹈、扎灯笼、葫芦画、石头画、竹马、满族剪纸等校本课程。

  (四)艺术教师培训状况

  区教委一贯重视艺术教师的培训,采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区教科研中心艺术学科教研员定期组织学科教师进行学科教学必备的专业基本功培训,借助骨干发展工作室导师资源,聘请市相关专家对艺术教师进行艺术学科教法理论、艺术学科核心素养探究、新课程理念等方面的培训,逐步提高艺术教师教学认识、拓宽教学视野。区教委体美科牵头组织艺术教师积极参加市、区各级的培训,以逐步提高艺术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今年艺术教师参加区级及以上培训人数为269人,占艺术教师总人数的94%。

  (五)艺术教师职业发展和总体评价

  全体艺术教师能够在学科教育教学中勇于探索,注重培养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学生艺术感受力、表现力及创造力。

  三、学生艺术教育状况

  (一)学生问卷情况

  通过调研数据显示,在参与调研的22367名学生中,在“喜欢学校哪些艺术课程”选项(多选)中,喜欢音乐课程的为13504人、美术13746人、舞蹈5117人、书法7011人、戏剧3300人,选择“其他”的学生为5740人。在课堂上占主导地位的音乐、美术课程受到更多学生的青睐,体现了“接触艺术门类”对于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对艺术课程感到满意的原因(多选)”中,选择“获得艺术知识”的学生为15640人,“获得审美体验”12446人,“掌握艺术技能”13592人,“激发了创新意识”11556人,“提升了审美趣味”11828人。今后学校可从以上几方面积极引导学生理解艺术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艺术的兴趣。

  (二)学校艺术教育状况

  学生在本校参加艺术课程类型多样,有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等。均能够按照国家规定完成课程的教学任务,学校至少拥有一个以上的艺术社团,所有公立学校都能够按照《怀柔区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怀教发〔2017〕41号)文件要求开展课外艺术实践活动。并根据市教委的学生艺术节开展怀柔区艺术节、学校艺术节等活动,积极搭建展示平台,创造艺术实践机会。积极参加市教委组织的艺术观摩活动,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学生对丰富的艺术实践活动充满期待,并乐于参与各种形式的艺术实践活动,能够在活动过程中运用日常学到的艺术知识与技能、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开展实践活动,并愿意将自己创作的成果、获得的积极情感体验与朋友和家人、老师分享。但是值得考虑的问题是这些实践活动的开展势必会占用一部分学习时间,如何调整家长对于应试教育的理念转变,以及缓解学生升学的压力,都是有待商榷的问题。

  (三)校外艺术教育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每个学生都有参加校外培训机构的经历,尤其以艺术教育为主。培训机构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课、选教师,而且形式更为丰富,学习过程充满趣味性。但是校外机构缺乏一定的师资监管,有的教师有可能专业能力很强,但是教育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本区学生艺术教育状况总体评价

  本区学生积极向上,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项艺术课程及艺术实践活动,学生参与的各项活动项目丰富,参与度为100%,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勇于探索,努力提高自身的艺术表现力及艺术创造力。一大批学生在市区级各项艺术比赛中获得了优秀奖项。这也为学生们的艺术学习提高了积极性,促进学生们更加努力的钻研学习,不断进步。

  三、本区艺术教育上升空间

  1 . 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艺术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是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进一步充分发挥各类教学器材的作用;二是专业技能水平有待提升。

  2 . 艺术专业力量利用不足。艺术家、专业型人才引进不够,社会力量补充学校艺术教育有待提升。

  3 . 场地设施建设有待完善。艺术专用教室、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按要求设置,但部分学校场地设施还不能满足活动需求,如音乐、舞蹈教室。

  四、对策建议

  1 . 引进一批艺术教育专家、专业人员,满足我区师资短缺的问题,实行专兼结合的策略。建设一支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 .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采用多种形式,对现有在职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交流等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派出部分艺术教师到专业院校进行培训,促使他们更新知识,增进专业教学能力。

  3 .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部分学校场地设施建设,满足艺术实践需求。


责任编辑:侯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