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组织“一项大赛”。第36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于3月25-27日在我区成功举办。全市中小学生代表以及美国、意大利、丹麦等十二个国家和澳门地区、台湾地区的青少年代表共1000余人到我区参加比赛。我区共获得科技创新大赛和机器人竞赛一等奖3名,机器人竞赛冠军1名,“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1名、“十佳教练员”1名、专项奖等共计12名,成为我区在两大赛事活动中参赛成绩最佳历史。大赛的举办激发了我区青少年的科技创新意识,使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是抓好“两个计划”。力争在2016年“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和 “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中,优秀科普示范基地、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社区、基层科普场馆获奖单位不少于8个、先进个人不少于6名,奖补资金达到100万元。
三是加强“三条渠道”。继续在怀柔报创办《科学与生活》专版。及时宣传报道我区科学素质工作动态、科普热点、科技成果等内容;与北京科技报社合办《怀柔科技智库》专刊,围绕怀柔区的发展定位,结合怀柔区的区域特色、科技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内容规划,以专家建言献策为主,为怀柔量身打造立体式“智慧库”;开设怀柔科技微信平台,充分利用移动互联媒体,宣传怀柔科技工作,向民众普及科学知识。
四是开展“四大活动”。即“科普之春”“科技活动周”“科普之夏”“科普日”四项科普品牌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主题突出、内容广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科普主题活动、科普讲座、科技参观、科普展览等内容,让科普走进农村、社区、学校、机关、企业、军营等场所,不断提高科普的社会影响力,扩大受众人群,从而更好的提高全区公众的科学素养。
五是突出“五类人群”。继续加强与全区科普联席会办公室成员单位合作,突出做好未成年人、农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城镇劳动者、社区群众等五大重点人群科普工作。把弘扬科学精神作为科普工作的核心,着力在提高全区公民科学素养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