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

日期:2025-02-07 09:33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民政局

怀柔区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以来,区民政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系列批示指示精神,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坚持深化改革、守正创新,认真履行好兜底保障和基本服务等职责,推动了怀柔民政事业快速发展。

  一、2024年工作总结

  (一)围绕中心抓发展,区域民生保障水平跃升

  围绕区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任务(2024年涉及任务为: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扩大社会保障群体;优化社区(村)养老服务驿站建设,新增农村邻里互助点30个、照护床位150张)和好事实事项目(2024年涉及任务为:建设运营农村邻里互助点30个,新建养老照护床位150张,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及《“十四五”时期怀柔区社会治理和民政事业发展行动计划》,不断完善、提升民政服务保障能力和水平。

  1.老有颐养享晚年,加快老龄事业发展。建立并完善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为中枢,镇乡养老照料中心为支撑,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平台、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及养老家庭照护床位为补充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31个,全区农村邻里互助养老服务点达117个。新建12个养老助餐点。先后对宝山镇、琉璃庙镇、渤海镇、九渡河镇、长哨营乡、汤河口镇敬老院的消防、供暖等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三是开启智慧养老模式,充分发挥企安安程序、养老服务网络安全小程序等科技手段,强化养老机构主体安全责任(已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活动3次)。同时,引入智能监测设备及智慧管理系统,提升家庭照护床位服务管理水平。在软件方面,严格落实老年人关爱政策,累计发放津贴补贴9000余万元(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失能老年人护理补贴、高龄老年人津贴等);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能力建设,举办北京市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怀柔分赛,110名养老护理员参加,24名获得五级护理证书,持证人员增长54%。持续营造养老爱亲社会风尚。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智慧助老进社区”和“信息无障碍”等系列宣传活动35场,3300名老年人参与。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评选命名“孝顺之星”30名。开展“孝满京城、德润人心”2024年怀柔区重阳节主题宣传活动,营造孝老敬老和谐氛围。

  2.民生保障网底牢,发挥民政为民职能。一是实现困难群众应救尽救。按照“七有”“五性”要求,扎实做好为低保、特困等9类服务对象(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城乡低收入家庭人员、城乡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对象、高等教育新生入学救助对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护理补贴对象、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见义勇为人员)共计1.91万人的服务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发放19项补贴共计3.17亿元,使社会救助保基本、兜底线、惠民生的网底更密更牢。二是做好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向全区社会困境儿童94人、留守儿童24人,发放各类补贴资金185.61万元。开展“为困境(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活动,组织志愿者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疏导、社会融入和家庭教育监护等精准帮扶活动。摸排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364名流动儿童。三是健全新时代救助管理体系。开展重大外事活动或重要会议期间集中巡视救助8次、出动车辆24台次、出动人员72余人次,为重点时期、重要时间节点社会面安全稳定提供了民政力量。做好“夏日送清凉”和“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累计救助62人,切实做到“发现一人、救助一人”。

  3.锚定规划路径明,建设民生保障体系。以《“十四五”时期社会治理和民政事业发展行动计划》为路径,将涉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民生保障、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动员”六大领域的47项具体指标(约束性指标22项,预期性指标25项)挂图作战、逐一推进,切实完善和提升民生保障体系。同时,在区级《怀柔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区民政局承担的两项预期性指标(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7张以上;养老机构护养型床位占比达到60%以上),均提前完成(每千名常住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7.8张;养老机构护养型床位占比达到61%)。根据市、区相关考核要求和单位实际制定2024年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包含”双随机”执法和专项执法计划),明确行政执法责任,量化行政执法指标,全局共完成行政检查324件,“A岗人员参与执法率”和“违法行为纳入检查率”均为100%,均已达到考核要求。

  (二)专项事务管理规范有序,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1.提质升级婚姻登记。在巩固“北京市4A级婚姻登记机关”成果的基础上,全力做好创建北京市5A级婚姻登记机关筹备工作,增设“延时服务”“跨省通办”“上门服务”等便民模式,年均为1.8万余人办理各类业务7000余件,减少群众“为爱奔波”。全力做好和谐家庭建设工作,对468人次开展婚姻辅导,离婚辅导率38.5%,劝和率16.7%。开展婚俗改革倡导婚事新办宣教活动3场,树立文明新风。

  2.殡葬改革不断深化。认真做好传统祭祀节日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全区祭扫人员97089人,车辆27317辆,比去年同期分别增加16.9%和3.2%,探索建立集中祭祀场所10处、配备焚烧炉66台,有效满足了群众在清明、中元节等传统祭祀节日的祭祀需求,确保群众祭扫活动安全、文明、有序进行。在保存量促增量的基础上,推动1处公益性公墓审批手续完备。积极倡导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吹进社区和村居,使得采用“家庭追思”“网络祭扫”等祭祀新方式的人员数量逐年递增,切实引导市民“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深化推进殡仪服务行业规范化建设,强化市场监管及执法检查力度,出动人员138人次,车辆60车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34次,行政处罚1件,当场责令整改8家,规范生产经营、整顿市场秩序。

  3.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充分发挥慈善会组织枢纽作用,接收社会各界捐赠款470.58万元,接收专项基金、定向帮扶等定向捐赠和日常捐赠240万元。物资1.59万件。支出各类助困、助医等各类救助项目583.45万元,发运市级储备物资1359件,发放各类物资10565件。积极与北京市慈善协会等市级公益组织对接,争取资金支持125万元用于大病救助、养老机构修缮改造等项目。积极争取东城区民政部门支援协作资金20万元,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设计开展《困境老人儿童帮扶关爱行动》特色项目,开展活动16场次,服务老人400人次,服务困境儿童406人次。探索实践慈善助力乡村振兴,组织实施“长哨营义田”(已多方争取“山区老人配餐”等公益慈善项目扶持资金14.4万元)、“渤海义田”项目(目前项目一期认养协议已签订完成),开发“经济+公益”怀柔模式下可持续发展的慈善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新路径。

  4.不断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为全区登记注册的459家社会组织提供6大常规事项,办理业务900余件,引导社会组织参与活动1400余场,不断激发社会组织的潜力、活力和生命力。立足区域发展定位,聚焦服务保障“一城两都”建设,审批成立北京怀柔伊泰新能源研究院、生命科学产业创新研究院、平行传感智能研究院等科技类社会组织,为科学城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动、为社会组织发展融入新鲜血液。

  (三)从严治党夯基础,推进党的建设第一工程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树立旗帜鲜明讲政治意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加强政治机关建设,不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启动“业务能力提升年”活动,持续深入开展“民政大讲堂”“民政干部走基层”特色活动,加强民政干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履职能力,树立抓实基层、服务基层的工作导向,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民政干部队伍。加强民政业务领域文化建设,增强党员干部认同感归属感,激励新时代民政工作者展现新风貌、新作为。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深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组织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会议,对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将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明确到具体责任人,加大对关键岗位、关键人员的监督力度,落实落细管党治党任务。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传承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营造崇廉拒腐的良好风尚。


责任编辑:孙竹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