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怀柔区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总抓手,紧紧围绕村庄规划、村容村貌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重点领域,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全区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一、美丽乡村建设情况
(一)总体目标
2018年,依据中央和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文件精神,区委、区政府制定了《怀柔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专项行动(2018—2020)实施方案》等文件。总目标任务是:全区284个村庄除去39个拆迁上楼及待拆迁村外,需要完成245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其中,2018年全面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推进主要道路沿线、旅游区及其他重点场所周边村庄的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创建,完成一批村庄的建设规划编制和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实施95个村庄。2019年,继续深化向纵深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剩余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和新一批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启动87个村庄。2020年,基本完成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全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计划启动63个村庄。
(二)重点任务完成进度
一是突出特色编好村庄规划。在编制村庄规划过程中,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带队到各村开展实地调研,并多轮主持研究规划方案,采取百人规划师驻村和村民参与方式,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突出农村特色、保持乡村风貌,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确保编制出接地气、有特色、高质量的美丽乡村规划精品。2019年,完成了第一批95个村的村庄规划和建设实施方案审批工作。截至目前,剩余150个村庄已完成村庄规划初稿编制,正在分批进行美丽乡村领导小组专题会讨论和区政府审批工作。
二是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区共清除村内积存生活垃圾42297处24999.9吨;清理村域河塘沟渠3350条(处);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4975处3922.3吨;拆除私搭乱建1790处2.8987万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挂乱画30820处;清理生活污水、粪污直排溢流354处。
三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按照怀柔区“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年度工作计划,今年计划改造285座公厕,目前正在进行工程招投标,预计10月底完成工程建设。今年计划改造户厕1055户,已完成582户,正在施工250户,完成率55.17%,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到98.27%。
四是加快农村污水治理工程建设。今年计划完成13个村的
污水处理工程,13个任务村中:涉及北房东部污水治理工程4个村,目前完成总工程量的57%;涉及城带村和民俗旅游村污水治理工程(ppp项目)9个村,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21%。
五是实施村庄绿化工程建设。第一批美丽乡村建设村庄的绿化工程施工图已编制完成,3月27日,已将施工图及工程量下达各镇乡,由各镇乡政府组织施工建设,目前已基本完工。
六是着力开展村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2020年,计划实施25座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目前已完成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施工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0%。
七是全力推进16个市级“百村示范村”工程建设。按照全市聚力打造152个具有北京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工作要求,我区确定了以北宅、后桥梓、口头、四渡河、六渡河、北沟、田仙峪、三渡河和辛营9个村为重点的长城文化带乡村振兴示范村,以对角沟门、中榆树甸、下河北、孙栅子、北辛店、苗营和官帽山7个村为重点的白桦谷生态沟域乡村振兴示范村,初步形成了以长城文化和满族文化为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目前,已完成9个村的施工设计方案编制和专家评审工作,正在组织工程建设的招投标工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近两年时间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总结,怀柔区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村庄规划产业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突出
在编制村庄规划过程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确保编制出接地气、有特色、高质量的美丽乡村村庄规划。但受上位空间规划及用地指标减量等相关政策的约束,在本次村庄规划编制过程中,相关用地无法得到保证:一是村庄产业用地在规划中不能体现,导致村庄民俗旅游等产业无法规划落地。二是村庄基础设施用地得不到保障,致使村庄内垃圾治理、污水处理设施等一些必要的基础设施无法落地。三是村民住宅用地减量较大,致使无房户新批难度加大,住房需求得不到基本满足。 (二)农村污水处理成为影响美丽乡村建设投资瓶颈
截至目前,全区284个行政村已经实现污水治理的有170个村,尚有114个行政村未实现村庄污水治理,村庄污水治污覆盖率仅为59.85%。2018年计划实施的95个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庄规划中有72个村庄需要进行污水改造,但只有31个村污水改造项目列入前期的农村ppp和流域污水改造,剩余41个村需区水务局立项争取市发改委的资金支持。全市每年计划审批300个村庄的污水处理项目,我区每年只能获得10个左右村庄的污水处理项目批复。另外,部分需要供、排水同时提升改造的村庄,由于工程建设主体和审批时间不同,造成不能同步施工。出现了污水工程审批等村庄规划,污水工程施工等安全饮水项目问题。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如污水和供水工程
不能先期完工,其他多数工程项目都要延后启动。
(三)美丽乡村建设区级配套资金压力大
按照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2017—2020年)的实施意见》中的工程建设内容、工程建设市级补助标准和工程建设实际投资标准,依据我区2018年度已完成建设方案审批的95个村庄进行测算,我区247个村庄各项工程建设总投资约为12.5亿元(不含农村污水建设投资),其中市级各项工程补助资金约为6.2亿元,需区级配套资金约为6.3亿元。另外,村庄测绘费、工程建设深化设计费、招标代理费、监理费及工程超出政策补助资金的实际费用,基本都要从区级配套资金列支。
(四)美丽乡村建设补贴资金不能做到全覆盖
目前,按照《北京市关于开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2017—2020年)的实施意见》,资金补贴只涉及农村污水处理、农村安全饮水、村庄绿化、街坊路硬化、垃圾处理、新建太阳能浴室、村庄照明、农村公厕和户厕改造等村庄红线内的建设项目,根据美丽乡村建设实际情况各村还存在政策补贴不到的建设项目。比如村内架空线梳理的问题,随着农村地区通信网络全覆盖的实施,大部分村庄出现了“蜘蛛网”、线杆林立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应首先予以解决,但是在本轮的美丽乡村建设中,并没有用于此项工作财政资金。
(五)群众主动参与积极性不高
美丽乡村建设在农村群众中宣传的不够,没有形成高度重视的大环境。部分群众对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了解不足,存在“上热下冷”“干部干、群众看”现象。很多群众对乡镇村安排的任务或“不理不睬”或“敷衍塞责”。少数村重视程度不够,把美丽乡村建设当成一般工作来开展,工作被动应付,造成工作脱节。
三、工作意见和建议
(一)完善村庄规划,合理配置村庄用地指标
科学研判“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的战略定位和发展布局,紧紧围绕赋予怀柔区的功能定位,坚持把村庄布局规划放到落实城市总规的大盘子中去统筹安排,增加村庄产业用地规划,完善村庄规划初稿。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保持乡村风貌,努力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深入开展调研,可根据实际增加建设用地指标,满足村庄基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需求。可放宽建筑体量限制,弥补村民住宅用地不足需求。
(二)加大政策支持,确保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
一是建议市级相关部门加大污水治理项目资金支持,针对实际情况,实现农村污水处理全覆盖。二是梳理补贴项目,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工程的资金投入,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健全长效机制,美化、提升村容村貌,确保美丽乡村建设能够达到设施齐全、功能完善、村民生活更加舒适便利。
(三)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管护 完善相关机制措施,构建“五有”长效工作机制,不断发挥区、镇乡两级管理作用。推广新型管护模式,建立专业化或半专业化的农村基础设施管护队伍,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形成“村容美、村民富、村风好”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四)加大扶持力度,开辟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促进现代有机农业发展。设立专项资金,推广先进技术,发展有机蔬菜、有机粮食、有机果品。持续改造提升一批现有的设施,对接消费市场,引导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二是壮大特色种植产业。加大产业项目支持,在“特”和“精”上做文章,促进以中草药、木耳为主的林下经济发展,培育一批特色产品。三是加快养殖业转型升级。以生物安全为前提,引导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提档升级,完成保障供应体系发展任务,实现区域内供给目标。进一步加快渔业种业建设,在达到环保要求基础上,对现有苗种生产企业进行提档升级。
(五)坚持补足短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制定出台有效壮大集体经济的政策文件,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增强村组织自我保障和服务群众能力,逐步消除经济薄弱村。同时,建立健全相关措施,盘活农村集体经济资源,统筹利用好扶持政策,加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人才支持,分类推进落实集体经济试点等工作。
(六)发挥人才优势,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
一是强化村班子成员引领作用。加强村干部对外交流和学习,培养有责任意识、发展意识,强化工作能力,不断拓宽村级产业发展思路。二是强化乡村群众素质教育。广泛宣传美丽乡村的重要意义,强化道德建设,培育良好村风、民风、家风。深入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构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三是强化一流人才输入。出台政策做好农业领域人才引进,包括技术、加工、市场、营销、旅游等方面,提供广大空间,让愿意从事农业、扎根农村的人有待遇、有舞台、有回报、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