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怀柔区企业不仅面临疫情的影响,还要为科学城建设做腾退,企业停工停产、有的还将要搬迁。为了避免大规模集体性劳动争议的发生,保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怀柔区人力社保局调解仲裁科变被动为主动,进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为辖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保驾护航。
失业就业“无缝衔接” 4213名职工的难题解决了
2020 年,怀柔区雁栖开发区一家公司受疫情影响进行改制,想通过给员工放长假的方式解除劳动合同。不少员工没得到应得的补偿,情绪非常激动,他们找公司协商,负责人说老板是外籍人员,拒绝进行沟通。
趁矛盾还未激化,怀柔区调解仲裁科工作人员立刻顶着寒风赶到现场。他们一方面耐心地为员工解答问题、安抚情绪,另一方面向公司负责人讲明劳动争议的利害关系和法律问题,谋求解决争议问题的途径。在调解仲裁科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公司与员工达成一致,当场签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并给与相应赔偿。
为了让这些失业员工尽快就业,怀柔区调解仲裁科迅速联系就业科,统计岗位需求和其他企业的招聘信息。在签协议的现场,调解仲裁科和就业科安排了不少优质企业的招聘展位,吸引了不少刚解除劳动合同的企业员工,有的人很快与招聘企业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实现了失业就业“无缝衔接”。
仅 2020 年,怀柔区调解仲裁科累计约谈企业129家,成功处置 111 起劳动争议纠纷,涉及员工4213人,这是调解仲裁科全体工作人员践行“服务民生、服务百姓”这一宗旨的具体体现。
科室联动服务上门 维护就业环境稳定和谐
近几年,因科学城建设,需搬迁腾退的企业较多,怀柔区劳动关系稳定的社会环境受到极大的挑战。为了保障科学城建设的顺利进行,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良好就业环境,调解仲裁科携手就业、社保等业务科室,上门服务做好政策讲解工作。
政策引导促分流。通过对各镇乡(街道)调解中心的走访调查,结合群众举报投诉,怀柔区调节仲裁科排查出劳动关系矛盾隐患。通过协调就业、培训、公服等相关职能科室,上门服务宣讲就业培训政策和进行职业指导服务,提高劳动者技能稳定就业环境。
同时,充分发挥科室优势、协同联动,在原有法制办、劳动监察、调解仲裁科等约谈小组成员构成上,引入就业科、社保稽核科等职能科室,变被动为主动,创新工作机制,利用约谈机制,把劳动关系解除问题与劳动者就业的问题联系起来。2020年,怀柔区调解仲裁科联合就业科向裁员职工投放岗位需求表500余份,在化解劳动争议的同时,帮助职工快速实现再就业,从根本上解决劳动者所面临的困难,实现从失业到就业的快速过渡,有效化解集体裁员导致的矛盾激化。
近三年,怀柔区调解仲裁科共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938件,每年结案率均在90%以上,调解率均在60%以上。
发挥基层调解效能 困难群体维权有了“绿色通道”
2020 年9月,怀柔区调解仲裁科组织了一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员培训会,来自17家基层调解中心、5家人民调解委员会和 24 家企业的81人参加。调解仲裁科工作人员详细讲解了相关法律知识,向基层和企业调解员传授了不少调解技巧,并解答了日常调解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让参会人员受益良多。
近年来,怀柔区调解仲裁科还把劳动争议调解职能向基层延伸,在各镇乡(街道)、开发区建立基层调解中心,配备专职调解员,先行对辖区内的劳动争议矛盾进行调解处理,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调解争议不光要靠基层调解员,更要让老百姓知法懂法、了解政策。近年来,针对困难职工、农民工等困难群体的案件,怀柔区调解仲裁科联合区司法局、工会引入免费法律援助,开辟维权“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劳动者提供免费法律代理援助,设立专人专庭,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帮助他们尽快处理完毕与原单位的纠纷,尽快走出失业的阴影,早日实现再就业,据统计,三年来共为失业职工提供免费法律代理援助9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