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力社保局2025年上半年就业工作总结

日期:2025-07-15 10:00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截止6月底,我区城镇登记失业率3.61%;促进城乡劳动力就业3960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参保1140人;促进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1881人;帮扶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10人;新增创业单位798户;开展城乡劳动力技能培训1173人次。

  一、工作举措

  (一)筑牢基础,推动全年就业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定期对全区就业形势进行分析研判,及时准确掌握就业形势动态变化,为政府决策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科学的分析依据。二是统筹发挥乡村振兴协理员、劳动保障协理员等基层力量,对我区17463名未就业参保农村劳动力开展摸底调查,采集就业意向、培训需求、薪酬期望等信息,针对性提供就业服务,为完成全年就业指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助企稳岗,积极落实就业优惠政策

  一是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围绕组织实施就业支持计划、推动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有效提高人岗匹配效率等4方面,起草《怀柔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支持办法》。二是严格落实市级政策,累计为3800家(次)用人单位8160人(次)申请市级岗补社补1.29亿元,为283家(次)427人(次)申请区级岗补社补190.86万元;为29家(次)企业招用的212名青年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21.2万元;为181人发放市级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其中“新就业形态”群体 89人,实现“新就业形态”补贴群体覆盖率达49%。

  (三)扶创促新,全面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一是强化金融支持,截止目前,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笔,共计6525万元。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启动第八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怀柔区选拔赛,采用“1+5+1+1”创新模式,全方位、多层次挖掘和培育优质创业项目,目前报名单位已创历史之最,共计101家企业(团体),涉及智能科技、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影视科技等多个新兴行业。

  (四)提技赋能,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一是推动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建设提质创优。延续“提质创优”活动、消防安全整治成果,持续强化日常安全管理、非现场检查,确保机构安全运营零事故;新审批咖啡师、长期护理师等新工种,丰富培训项目;完成怀柔职校、东方古本学校2家机构入驻首批“北京家政”技能品牌工作。二是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发力。与区农村农业局、职业经理研究中心签订民宿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框架协议,并在白河湾论坛发布;开展市级大师工作室征集、推荐工作。三是探索构建“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和就业服务”四位一体技能培训新模式。举办“技能赋能,直通未来”新媒体运营实训班,组织70余名本区毕业生参加。围绕“雁栖不夜谷”特色旅游品牌。组织雁栖镇、琉璃庙镇110名旅游从业人员参与民宿管理、新媒体营销等培训。围绕汤河川“满乡味道”旅游品牌。组织90余名农村劳动力开展创意满餐烹调、芽菜种植培训,将满族风情元素和纯绿色食材制作融入餐饮培训课程。围绕“怀柔非遗”体验旅游品牌。为70余名农村劳动力开展葫芦烙画、手工陶艺非遗工艺品制作技艺培训,培育传统非遗技艺传承人,供非遗旅游体验指导、衍生工艺品销售等就业增收新渠道。

  (五)兜牢底线,强化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帮扶

  一是聚集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针对性设计培训内容,根据特殊群体实际情况分类组班,开展短视频制作、陶艺、葫芦烙画、民宿经营、农业实用技能、面点、按摩等7个工种的培训,吸引310人参加。二是联合园林绿化局等部门开发“家门口”就业岗位,14个新型集体林场共带动就业1386人,其中本地农民1319人,占比94%,参保就业657人。三是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开展公益性岗位日常管理自查专项行动,涉及17家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52家区直机关单位,进一步强化公益性岗位人员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公益性岗位真正惠及就业困难群体。截至目前,17家社会公益性就业组织新安置人员215人,累计安置4323人。

  (六)创新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一是制作政策问答、一次性告知单等便民服务材料,帮助群众和企业快速、清晰地了解政策内容;细化申请范围、认定标准和办理流程,绘制详细的经办流程图,开发上线岗社补申领“预约办理”小程序,并发布温馨提示和精细办理指南,将申报材料精简20%,二是丰富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形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开展各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两节走访慰问、书画采风笔会和书画摄影展、宣讲活动、短视频制作及数字基地参观等活动10场,500余名退休人员积极参与,持续凝聚“银发力量”。三是打造“智慧零工市场”服务品牌,采用“线下实体市场+线上优聘平台”双轮驱动模式,“智慧化”破解灵活就业供需矛盾;构建“培训-对接-保障”全链条服务体系,为零工提供免费技能提升、岗位匹配及权益维护服务。品牌运营半年累计服务5800余人次,成功撮合上岗3800余人次,推动零工就业向规范化升级。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积极落实稳就业政策。待《怀柔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支持办法(试行)》出台后,做好贯彻落实,组织相关人员开展政策学习培训,确保精准把握政策要点与实施细则。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政策,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度,及时解答群众疑问,确保政策红利应享尽享,助力全区就业形势稳定向好。

  二是加强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重点培训政策解读、资金监管、信息化操作等方面知识,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开展业务大家谈,固定每月开展一次科室业务交流,聚焦业务流程和业务难点,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是推动技能培训提质增效。联合经信、商务、文旅等部门,开展重点产业技能培训工作,精准推送培训资源,构建“需求-培训-就业”闭环。聚焦重点群体,持续做好重点人群个人技能培训补贴实施工作,探索新业态从业者转岗技能培训、零工市场适岗培训新模式;持续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提质创优活动,重点推动培训资源引进与共建共享,推进开展民宿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指导米格实验室等企业单位开展深化“产教评”生态链建设,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有机衔接;打造“怀柔金蓝领”,积极推进市、区各类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树立本地技能精英标杆,讲好怀柔技能故事,选树技能明星,持续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服务怀柔“一城两都”建设。

  四是强化劳务品牌建设。围绕科研助理、家政服务等高需求岗位,联合重点企业、科研院所,通过“技能培训—资历把控—岗位对接”全链条发力,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劳务品牌。积极落实“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重点围绕城市服务、康养托育、智能制造等新兴就业领域,开展技能提升培训;推动区属院校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五是强化重点群体帮扶力度。各级财政出资的各类编外人员,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鼓励国有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于环卫工人等适宜农村劳动力从事的岗位,预留一定比例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指导小微企业合理设置岗位条件,促进大龄低技能劳动者就地就近就业;强化公益性岗位管理,尽可能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加强零工市场品牌建设,广泛收集非全日制用工、临时性和间断性用工岗位,健全线下零工市场基础设施和服务内容,完善线上平台功能建设,促进重点群体多渠道灵活就业。


责任编辑:郑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