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怀柔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自评情况的公示

日期:2022-12-15 10:25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未标题-1.jpg

怀柔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自评报告


  一、怀柔区基本概况


  怀柔区位于北京城区东北部,距市区50公里,距首都机场32公里,东靠密云,南连顺义,西和昌平、延庆为邻,北与河北省丰宁、滦平、赤城三县接壤。全区总面积2122.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89%,是全市面积第二大区。2021年末全区共284个行政村、35个社区,2021年末常住人口44.1万人。2021年怀柔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432.6亿元。近年来,怀柔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卫生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综合实验区等荣誉称号30多个。


  二、怀柔区食品安全总体状况


  怀柔区共有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主体9293家,其中,食品生产企业65家,食品流通领域(含食品流通环节、食品市场环节)经营主体3600家,餐饮服务经营主体4936家(其中普通餐饮4207家,单位食堂718家,中央厨房1家,集体用餐配送单位10家),特殊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92家(其中保健食品生产企业4家,保健食品经营单位663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单位20家,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5家)。


  2020年3月,在获评“北京市食品安全示范区”后,怀柔区持续发力,多领域深化食品安全示范成果,不断健全食品安全长效机制,补足工作短板,持续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在全区的共同努力下,辖区内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日益健全,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持续良好,食品安全消费环境明显改善,近三年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怀柔区市场监管局餐饮服务监管科荣获“北京市先进集体”称号、食品药品安全协调科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食品供应服务保障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三、怀柔区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推进情况


  食品安全关系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必须严防严管严控食品安全风险,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安心。    


  (一)基础工作


  1.党政同责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来抓,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压实压紧食品安全“党政同责”,将食品安全重大部署、重点工作纳入区委和区政府跟踪督办内容,并结合巡察开展食品安全工作履职检查,督促党政领导干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提升食品安全履职能力和监管水平。定期牵头召开政府常务会、食安委办公会、专题调度会等不同层面的会议,研究食品安全工作,以高位协调、推动全区食品安全工作。区委将食品药品安全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相关领导的综合考核评价,食品安全考核权重达到3%以上。区政府将食品安全事项列入重点工作,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督促作用。截至目前,区委巡查办共开展3轮巡察任务,对23个处级单位党组织和7家基层单位党组织开展巡察。


  2.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组织架构。区食药安委及时调整人员组成,理顺工作机制,完善议事协调规则。发挥区食药安办综合协调作用,制定《怀柔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专题会议制度》《怀柔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等文件,适时召开区食药安办会议,研究部署食品安全重点工作。二是畅通信息交流。区食药安委完善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形势会商、风险交流等机制,重点就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源性疾病监测评估等工作信息进行通报共享。三是推进示范创建。制定《怀柔区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成立创建工作组,由区委副书记、区长于庆丰亲自挂帅,带领32个成员单位和各镇乡政府共同参与,研究部署创建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负其责、协同推动”的创建机制。


  3.压实责任


  将食品安全工作考核指标纳入对属地街镇绩效考核体系中。进一步增强各镇乡街道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责任意识,强化属地责任落实。对未全面履行或者履行不力的,进行行政约谈和风险提示,压实责任。


  4.源头治理


  完成《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类清单》更新工作。怀柔区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分类清单共涉及地块5516个,面积10571万平方米,其中“安全利用类”地块1块,面积22213.8平方米,占比0.2%。全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实施农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开展小麦病虫害统防统治1.07万亩、粮食种植田块灭鼠5.78万亩,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面积3.3万亩。针对果树病虫害防治,运用生物防治等技术,加强生草还田,改善土壤结构,以此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5.过程监管


  一是实施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在日常监督全覆盖基础上,对不同风险等级企业实施不同频次检查,重点对校园及其周边、农贸市场、投诉举报问题线索企业加强监督,督促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持续合规,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与市场竞争力。二是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环节监管,根据市市场监管部门计划安排,对在产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开展体系检查,检查发现问题均完成整改并提交报告。三是校园食品安全常抓不懈,各中小学、幼儿园均实行校园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和学校相关负责人陪餐制,每年春秋两季开学,对学生食堂、学生营养餐集配单位开展全覆盖联合检查,为学校配备快检试剂,对辖区学生营养餐配送单位的冷库环境及食品原材料组织检测,实现智慧监管。四是严格执行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长江流域禁捕、反食品浪费,通过电子宣传屏、海报、“一封信”、倡议书等形式,宣传强调食品经营者主体责任。


  6.食品抽检


  由区食药安办每年统一制定食品抽检监测计划,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区域平衡,推进全面覆盖。开展34大类食品全类别监督抽检,抽样业态不仅突出食品生产企业、农贸市场、大型连锁商超等源头控制,还兼顾小企业、小食杂店、小餐馆、校园周边等风险高发的场所。近两年,区级监督抽检计划完成率均达100%。抽检监测结果均及时录入国家食品安全抽样检验信息系统,对监督抽检不合格食品做到“五个到位”,即风险控制到位、原因排查到位、整改复查到位、行政处罚到位、系统录入到位。2021年度,抽检食品样本1414件,合格1402件,合格率99.15%,快速检测食品样本2788件,合格率100%。2022年度,抽检食品样本1399件,合格1394件,合格率99.64%,快速检测食品样本2778件,合格率100%。制定农产品统一监测计划,共开展农产品检测636批次,检测结果全部合格。按计划完成抽检任务,年均抽检量均达到4批次/千人,针对农兽药残留的食品抽检量达到2批次/千人。


  7.执法办案


  建立与公安机关案件协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等机制,落实“处罚到人”要求,对违法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主要负责人等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严厉处罚,实行食品行业从业禁止、终身禁业。截至目前,查处食品案件738件,没收违法所得206783.55元,罚款金额1683608.1元。


  8.集中整治


  (1)开展涉重金属行业污染土壤风险排查和整治工作。对怀柔区167家VOCs重点排放源开展VOCs浓度监测。


  (2)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落实学校食品安全校长(园长)负责制和中小学、幼儿园集中用餐陪餐制度。各学校、幼儿园均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营养健康管理人员。截至目前,学校食堂全部达到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A级水平。


  (3)开展 “守查保”专项行动。共检查10551户次,其中保健食品1261户次、餐饮4247户次、食品销售环节3378户次、食品市场环节1665户次。发现风险问题数40个,完成处置40个,完成率100%。


  (4)持续餐饮业食品安全大检查工作。制定并下发《怀柔区连锁餐饮企业及网红餐饮门店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共出动执法车辆1995车次、执法人员5028人次、巡查3111户次,组织开展了“随机查餐厅”行动7次。对问题餐饮给予警告113户,责令改正87户,罚款5户,罚款金额1.4万元。


  (5)开展重大节日保障。组织开展“五一”节前食品药品安全联合检查。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商务局执法人员对辖区内10个镇乡街道区域涉及餐饮、商超、保健食品经营、市场等单位72户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共出动执法人员90人次,执法车辆28车次,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要求经营单位立即整改。


  组织开展“国庆”节前食品药品安全联合检查。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分别带队,对16个镇乡、街道办事处的餐饮服务单位、保健食品经营单位、农贸市场及便利店等重点区域、重点环节、重点食品进行监督检查。共抽查餐饮单位95户、商超125户、保健食品经营单位32户、农贸市场2户,出动执法人员151人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已进行现场整改。


  (6)实施保健食品行业专项清理整治行动。确定辖区保健食品行业清理专项整治重点检查企业,开展集中整治工作。截至目前,检查保健食品经营企业1893户次,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企业100户次,特医食品经营企业30户次,出动执法人员4610人次。


  (7)结合“昆仑2022”专项要求,组织严打食品安全等违法犯罪问题。截至目前,开展联合执法检查8次,自主检查42次,出动警力92人,检查厂房大院24户,餐饮企业30户,出租房54户,其他点位21户。


  9.社会共治


  (1)加强宣传普及


  在怀柔电视台、怀柔电台报道食品安全相关新闻30余篇。怀柔融媒公众号发送食品安全有关报道43篇。开展2022年食品安全宣传周,共计参与问答活动2192人次,线上浏览点击量8263人次,发放宣传品212份。开展宣传咨询、专题培训、发放食品安全宣传材料等活动,共接待群众1700人次,解答群众食品安全问题45个,受众达15000余人,发放食品安全宣传材料25000余份,开展义诊/巡诊活动1场次、播放广播3场次、悬挂横幅/播放电子屏11余次、举办知识培训15场次、开展现场宣传35场次、发布微博/微信39条,营造了全社会关注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2)鼓励社会监督


  依法公开行政监管和处罚信息,畅通“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渠道,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1529件次,办结1529件,办结率100%。举报奖励9件,发放举报奖励资金2700元,龙山街道发放举报奖励表扬信件1封。


  (3)政协建言献策


  区政协主席带领教文卫体委员会委员视察辖区内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先后深入北京同仁堂(怀柔药店)、中科圣火(北京)餐饮有限公司和红星股份有限公司,听取各单位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并到销售大厅、后厨、生产车间进行参观视察,详细了解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工作开展情况。副区长关得志陪同视察,并召开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座谈会。视察后,召开了区政协委员视察食品安全工作暨重点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


  (二)能力建设


  1.投入保障


  区财政局安排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经费共计988.9384万元。其中,食品药品安全监测经费584.43万元、监控中心实验室运行与维护保障经费70万元,食品药品安全监察员工资经费334.5084万元,专项用于食品药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食品药品安全监察员工资费用、保障食品药品安全监控中心实验室运行。


  2.基层装备


  按照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基层执法装备配备指导意见,持续加强基层监管机构装备配备,完善快速检测装备建设,确保办公用房、执法车辆等满足监管工作需要。


  3.监管专业化


  怀柔区高度重视食品监管队伍建设,基层派驻人员力量充实,每年制定培训计划,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理论实践统一等多种方式,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业务培训覆盖率100%,每年人均培训时间达到40小时。


  4.应急处置


  积极修订怀柔区总体应急预案,组建怀柔区食品药品安全应急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将具体承担怀柔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职责,定期向区应急办报告辖区内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情况。


  5.风险交流


  组织区食药安委成员单位、食品检验机构、食品行业协会等,就辖区内食品安全情况以及监督管理信息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反映食品监管成效,回应焦点问题,提示消费风险。


  6.科技支撑


  按照市级“智慧化”监管部署要求,建立农贸市场、进口冷链、国产冷链等主体从业人员信息台账并动态更新,及时录入“北京市冷链食品追溯平台”、“市场领域从业人员台账”等系统平台并动态维护,进一步促进监管提质增效。


  (三)经营状况


  1.管理责任


  推进“阳光餐饮”示范街、餐饮业品质提升工程,督导辖区食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提升食品安全管理水平。督促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每年完成培训40学时。


  2.过程管控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开展相应频次的监督检查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出动执法人员52020人次,14517车次,共检查食品生产经营主体26509户次,其中,检查食品生产企业621户次,流通领域经营15829主体户次,餐饮单位10059户次。


  3.产品追溯


  重点加强对进口冷链原料监管,督促企业严格使用北京冷链平台及首库中转制度。组织开展了第三方食品冷库专项大检查,对全区10家第三方食品冷库进行了全面监督检查。


  4.食品安全状况


  2021年至2022年内未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怀柔区2019-2021年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在市级评议考核中考核等级均为A级。怀柔区2021年食品安全总体满意度为85.78分。


  四、怀柔区食品安全示范引领工作


  怀柔区坚持以创新发展为驱动力,将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治理能力与服务科学城发展建设深度融合,探索大市场监管格局下的高质量食品安全治理格局。


  (一)信用监管


  将食品生产经营相关单位、法人、个人的食品安全信息状况全面纳入社会诚信范围,与北京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等综合信用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集中公示全区市场主体信用承诺信息、随机抽查信息、守信红名单和失信黑名单等信用信息,将市场主体信用记录作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参考,并接受社会监督,实现了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有机结合。按计划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信用好、风险较低的主体降低抽查比例和频次,做到“无事不扰”,对信用较差、风险较高的主体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对食品生产经营者进行分级管理,结合主体业态、经营规模、区域位置、管理能力及监督管理等情况,开展风险等级评定,重点监管风险评分等级高的企业。


  (二)智慧监管


  依托“北京冷链”追溯平台,实现进口冷链“人物同防”。怀柔区持续推进使用“北京冷链”追溯管理平台,将全区进口冷链食品经营单位纳入平台管理,逐步实现平台使用三级拓展:一是物流节点拓展“全链条”,以首站进京为起点,各进口冷链食品流通节点,都要录入上传进口冷链食品来货信息,各节点信息贮存于二维码,消费者可以通过扫码在手机终端查询全链条产品追溯信息;二是食品品种拓展“全追溯”,将进口冷藏冷冻肉类和水产品、全部储存温度在0℃及以下进口冷链食品纳入“北京冷链”追溯食品品种范围;三是追溯信息拓展“全要素”,我区将进口冷链从业人员纳入重点风险人群,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并组织接种新冠疫苗,相关人员防疫信息及时录入“北京冷链”平台,实现了产品信息、物流信息、从业人员核酸检测及疫苗接种信息的“全要素”追溯管理。


  (三)队伍建设


  在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方面,每年制定教育培训计划清单,列明培训内容、时间、培训方式、参训人员范围等。将培训考核结果计入干部人事档案,并作为干部岗位交流、参与重大执法行动及应急保障工作的重要参考依据。着力强化“四支队伍”:一是加强专业监管队伍建设,由各业务部门组织本条线的教育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运用好“科长大讲堂”等培训形式,让业务培训向实发力。二是加强执法办案队伍建设,着力加强行政处罚程序、听证程序等执法办案程序培训,提升执法队伍办案能力。三是加强消费维权队伍建设,加强培训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纠纷调解程序、“接诉即办”工作流程,切实提高基层监管所的消费维权、接诉即办工作能力。四是加强应急保障队伍建设,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处置及重大活动服务保障工作能力。


  (四)农村食品安全综合治理


  1.开展农村假冒伪劣食品安全整治。检查食品生产主体321户次,食品销售主体5826户次,餐饮服务主体4564户次。查处假冒伪劣食品货值42.27415万元,假冒伪劣食品案件罚没金额51.26339万元。


  2.建立农产品监管合作机制。区农业农村局与区市场监管局探索在农产品监管上的合作,加强乡镇管理站与市场监管所对接,联合开展检测与监管工作,确保“从田头到餐桌”的无缝监管。


  (五)精细化落实“两个责任”


  一是以区食药安委和区市场监管党组名义,分别印发了《贯彻落实<建立健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 推动食品安全属地管理责任落地落实的意见>实施方案》和《贯彻落实<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实施方案》。二是完成对本行政区域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分布、规模、业态等的全覆盖摸底调查。将全区食品生产经营者全部划分为A、B、C、D四级,建立了四级包保主体台账。三是根据“分层分级、层级对应”原则,落实责任清单制度。各级食药安办报请本级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协调了相关部门,明确全区三层包保干部范围,共计411人。411名包保干部完成了全区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认领工作。四是制定了《怀柔区区级领导干部包保A级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工作安排》并已提请区政府审定通过。区食药安办结合区级领导干部联系镇乡街道分工,明确了24家A级和15家提级管控包保主体,共计15位区级责任人(区委区政府班子成员),建立了A级包保工作台账。进一步压紧压实食品安全责任,确保找得到人、查得清事、落得了责,高质量完成A级主体包保工作。


  (六)高质量发展


  鼓励企业引入先进管理体系及相关认证,提升自身管理水平,辖区36家企业通过HACCP、ISO9000、ISO22000等各类体系认证,鼓励规模以上重点企业开展HACCP体系认证,目前18家企业已通过认证。


  组织西餐、月盛斋、御食园等企业参加北京市食品生产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会,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推荐北京红螺食品有限公司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向社会展示怀柔区食品行业影响力与品牌效应。


  (七)重大活动保障


  近两年来,怀柔区完成北京冬奥会、北京国际电影节、党的二十大及北京市人代会等大型活动保障30个。保障期间,开展食品快速检测2427件,合格率100%,开展抽样送检191件,监督食品留样12123件,保障了64215人次的用餐安全。完成食品供应保障10个品种16批次,合计7085.58千克。特别是高标准完成北京冬奥会保障工作,确保了15个国家元首及代表团25239人次的用餐安全,16个保障点位食品安全零事故和防疫零感染。开展食品快速检测1594件,合格率100%,开展抽样送检150件,监督食品留样7876件,保障了34795人次的用餐安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供应保障期间驻厂监管人员共计签封发货148车,供应保障食品共计1436.255吨。圆满完成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食品安全保障等工作,


  五、自查评价结论


  (一)存在问题


  部分基层监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储备相对不足,还不能完全适应食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监管要求。


  小型食品经营者监管风险较高,小规模餐饮、小食杂店主体较多且分布广泛,监管难度大、安全风险隐患高。


  新业态带来新的监管挑战,互联网经营、无人售货机、自动售餐机等新兴业态层出不穷,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日益凸显。


  (二)结论及公示


  怀柔区开展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以来,按照国务院和市食安委的部署,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达到了食品安全状况良好、党政同责全面落实、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成效显著、食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意识普遍增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能力提升、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形成等标准,区食药安委各成员单位积极履职,稳步推进食品安全工作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在机制创新、大型活动保障等方面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创建工作达到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评价细则(2021版)》的要求。

责任编辑:食品药品安全协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