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体育局2023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日期:2024-03-18 10:50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体育局

  一、2023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不断加大健身设施建设管理力度。开展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行动,冰上运动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九渡河气膜运动馆基本完工,利用疏解腾退用地、公园空地有序推进13块球类专项场地、106套全民健身器材、50张棋牌桌和50张室外乒乓球台建设任务,提前完成全部建设任务,常态化做好体育设施维修维护工作,全区设施完好率始终保持95%以上。人均场地面积达到3.38平方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体育中心全年开放,年均接待60万人次。

  (二)持续打造全民健身竞赛活动体系。坚持赛事品牌化理念,成功举办怀柔科学城首届“科学城杯”龙舟大赛、长城马拉松、徒步大会等品牌活动。举办足球、篮球、拔河等30余项“全民健身体育节”区级赛事。举办怀柔区第九届市民快乐冰雪季系列活动,全区共开展冰雪嘉年华,冰雪趣味运动会,冰雪进社区、进校园,冰雪大讲堂等各类体验活动77项次,累计参加市民66000余人次,区内各冰雪经营单位、场馆场所累计接待40万余人次。以区级赛事为引领,喇叭沟门围棋段位赛、琉璃庙村BA、汤河口龙舟赛等“一镇一品”特色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组队参加北京市第十二届拔河比赛、北京市第十七届“和谐杯”乒乓球比赛、2023年北京市健身气功站点联赛、2023年京津冀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会、北京市社区杯篮球联赛三人篮球赛(首届、第二届)、北京市第三届社区杯八人制足球赛等赛事活动并获得较好成绩,向全市展示了我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丰硕成果。

  (三)加强谋划新周期运动员培养选拔工作。做好体育苗子选拔和新周期运动员注册及项目布局工作,目前我区共注册项目18个,注册运动员732名。着力提高竞技项目训练质量和效益,在巩固自行车、摔跤优势项目发展的基础上,持续推动攀岩、射击、足球项目开展,不断扩大优势项目布局,全面提升参赛水平和夺牌能力。在2023年北京市青少年锦标赛和U系列比赛中,我区代表队共获59金55银50铜,金牌总数和奖牌总数暂列生态涵养区第一名,自行车和摔跤项目成绩均位列金牌榜全市第一名。

  (四)体育组织不断完善,健身指导和服务作用有效发挥。全区体育社团管理更趋规范,共有各类体育组织54家,其中体育社团38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6家,均在民政局登记注册。建有气功、秧歌、太极拳等健身团队319个,累计创建市级体育特色镇乡8个、示范街道1个,体育生活化社区34个、特色村97个,实现100%全覆盖。体育健身指导员队伍不断扩大,全区已注册社会体育指导员共有2061人,其中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46人。巩固、完善、调整现有体质测试站,目前全区体质测试站点已增加到9个,同时积极开展国民体质监测,每年完成不低于1‰的测试任务,并及时更新体质测试数据库,测试合格率达在95%以上。市民体育素养和健身意识普遍提高,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数比例达50%以上。

  (五)守土负责,时刻紧盯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要求,统筹做好体育健身服务。加大体育项目经营单位执法检查监管力度。持续做好枪弹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对我区射击项目进行检查,确保枪支弹药保管情况良好,登记使用记录齐全,账物相符,全区体育行业安全形势整体向好。

  二、2024年工作思路

  2024年,体育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提振体育市场信心。不断完善政府主导下,人民群众广泛参与体育活动的运行机制,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过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为推动实现“展翅腾飞看怀柔”贡献体育力量。

  一、加大健身设施配建力度,为市民健身提供更加优质的场地服务

  一是落实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办好体育领域重要民生实事,利用疏解腾退用地、公园空地以及城市改造所产生的“金角银边”,梯次建设13块球类专项场地,更新或新建273套全民健身器材,配建100张棋牌桌和50张室外乒乓球台。二是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体育场馆建设,做好扶持引导等政策跟进工作。三是常态化做好全民健身器材的维修、维护工作,建立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数据库,方便群众查看体育健身器材、设施的详细信息,做好室外体育场地设施巡检工作,保障群众健身安全。

  二 、丰富群众性赛事活动,打造传统特色与时尚现代共同发展的全民健身竞赛活动体系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大众、突出特色、注重实效”的原则,因时因地因需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群众体育健身活动普遍化、经常化、多样化,办好第十六届全民健身节系列活动,陆续开展羽毛球、拔河、篮球、足球等项目比赛,做到月月有活动。二是利用我区地域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精心筹划、高标准举办2024长城马拉松、怀柔科学城“科学城杯”龙舟大赛和北京怀柔徒步大会等品牌赛事活动,通过完善赛事的运营模式,全面提升赛事品牌价值,推动“体育+”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区域影响力和美誉度。三是承办好“奔跑吧少年”北京市青少年攀岩比赛等市级赛事活动的组织工作。

  三、持续推进冰雪运动普及,推动冰雪赛事提档升级

  一是办好市民快乐冰雪季活动。通过举办冰雪趣味运动会,市民冰雪体验,冰雪进校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提高市民冰雪运动技能,鼓励引导更多群众上冰上雪,创新探索“后冬奥时代”群众冰雪运动发展的新路径。二是充分发挥冰雪资源,与冰雪俱乐部等积极对接,通过引进冰雪赛事活动,助力我区冰雪运动赛事提档升级和冰雪运动发展提质提速。

  四、完善竞技体育布局,谋划新周期运动员培养选拔工作

  一是加强与区教委、各中小学校联系,做好体育苗子的选拔,做好新周期运动员注册及项目布局工作。二是全面提升参赛水平和夺牌能力,进一步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在巩固自行车、摔跤优势项目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推动攀岩、射击、足球、摔跤和自行车项目的开展,扩大我区优势项目的涵盖面,增加新的夺金点。三是充分利用上级训练单位资源优势,加强与北京市木樨园体育运动技术学校、北京市第三体育运动学校、北京市射击运动技术学校等市级五大专业训练基地沟通,通过共建共训实现教练员、运动员水平双提升。四是狠抓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进一步加强赛风赛纪教育和管理,不断扩大反兴奋剂宣传教育覆盖面,加强管理和监督检查,确保赛风赛纪和兴奋剂问题“零出现”。

  五、加强体育服务规范管理,进一步助推健身服务业发展 

  一是落实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的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提供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围绕市民12345难点问题,落实体育行业预付费领域消费资金监管办法,加强预付费、体育培训规范化管理,保障消费者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二是围绕全民健身需求、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市级资金支持,壮大健身服务业发展。三是加强体育社会组织间的统筹协调,做好前置审批和行政许可工作,撬动体育民间力量,助力体育事业发展。四是做好体育彩票专营店管理和服务工作。

  六、广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供更加优质的健身指导

  一是加强科学健身指导与宣传,完成“国民体质监测”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测试工作。以市民体质测试报告为依据,结合实际指导市民开展零基础、易参与的健身活动,使健身活动成为市民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助力健康怀柔建设。二是指导各镇乡、街道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培育形成“一街一品”、“一镇一品”体育特色品牌,完成2个市级体育特色镇乡(街道)创建。三是构建更加科学完善的社会体育组织体系,鼓励社区群众自发性健身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社会组织培训力度,加强科学健身方法和优秀项目的推广与交流,同时培育一批融入社区的体育俱乐部和运动协会,开展星级健身团队创建和监督,增强团队自身服务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大全民健身宣传力度,广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和技能,传承中华优秀体育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不断提高全民健康理念和健身意识。

  七、加强法规落实,着力提升群众健身安全保障水平

  一是加强体育法规宣传。重点对 《全民健身条例》、《北京市体育运动项目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规定》进行宣传。面向镇乡街道、区直单位、体育协会、体育项目经营单位,加强体育法规的宣传,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二是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体育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工作力度,同时,加强大型体育活动安全检查和疫情防控工作,细化安全预案、防控预案,确保区内大型体育活动有序开展。三是强化高危体育项目行政许可工作。按照市体育局关于高危体育项目行政许可工作的安排部署,规范审批流程,做好各类行政审核、审批工作,并强化安全管理,为群众健身提供安全保障。

  八、突出政治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一是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的要求落实到党建和业务工作中,不折不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二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领域责任,做好意识形态领域风险研判、处置工作,加强体育领域阵地建设,切实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和政治安全。三是持续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按照区委部署,组织开展好主题教育。四是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市委、区委贯彻落实办法,持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四风”问题。五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开展“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持续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全面从严治党考核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六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抓好党组织换届选举,认真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做好发展对象、新党员培训等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七是坚持以党建带群建,统筹推进工会、共青团、妇女等工作,持续提升凝聚力和战斗力。


责任编辑:杨红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