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各学校、各医疗卫生机构及有关单位:
现将《怀柔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年—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文件要求做好各项工作,按时完成各项工作指标,提高学生健康水平。
怀柔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年—2010年)
根据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京卫疾控字[2006]246号)精神,为了继续做好我区学校卫生与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结合我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实际情况,制定怀柔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2010年)。
一、背景
我区现有大、中、小学生3万余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卫生保健工作的日趋完善,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呈上升趋势。儿童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及健康水平已有了显著提高。为了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我区卫生、教育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全国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方案”,做了大量工作,学生常见病防治取得了显著效果。到2004学年度,沙眼患病率为1.95%;贫血患病率为2.25%;龋齿患病率为17.09%;营养不良为16.24%;龋齿充填率为20.88%;患病率均有所下降。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有些常见病如视力不良、肥胖等疾病的发病情况仍居高不下,视力低下检出率2004学年度为45%;肥胖为17.84%。与2003年相比,均有上升。尽管过去那些经常爆发流行,动辄造成大规模死亡的急性传染病,如天花、白喉、百日咳、脊髓灰质炎、麻疹、流脑、乙脑等已被消灭或得到有效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传染病对儿童青少年健康的威胁已消失,有关调查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3.4亿儿童青少年中,3000万人受到情绪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困扰,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重要问题。同时,一些导致成人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与行为方式在青少年中呈现上升趋势,吸烟、酗酒、少女怀孕、离家出走、暴力等健康危险行为都有日益发展的势态。进入21世纪,摆在我们面前的学生防病工作任重而道远,学校卫生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二、目的
1、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卫生行为,提高学生健康技能,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2、积极实施防病措施,降低学生常见疾病的患病率。
3、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三、目标
1、常见病防治
表1常见病防治目标
疾病 | 指标 | 备注 | |
沙眼 | 沙眼患病率 | 控制在<7% | |
沙眼受治率 | 达100% | ||
蛔虫 | 蛔虫感染率 | 控制在<3% | |
卫生行为形成率 | 达95%以上 | ||
视力不良 | 视力不良新发病率 | 控制上升趋势 | 以本区2006年监测数据为依据,同时依据学校物质环境的相应监测指标对视力不良的防治工作进行考核 |
口腔疾病 | 窝沟封闭率(8岁、13岁) | 20% | |
龋均(12岁组) | 1.0 | ||
中小学生龋齿充填率 | 30% | 指恒牙 | |
青少年6区段牙周健康 | 50% | ||
贫血 | 铁缺乏症患病率 | 低于基线水平 | 以2006年监测数据为依据 |
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 控制在<5% | ||
缺铁性贫血受治率 | 达95% | ||
营养不良超重与肥胖 | 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 | 0 | 各年患病率不得超过本区基线资料 |
中度营养不良患病率 | 控制在<5% | 各年患病率不得超过本区基线资料 | |
轻度营养不良患病率 | 控制在<15% | 各年患病率不得超过本区基线资料 | |
超重、肥胖检出率的增长水平 | 控制肥胖和超重的增长趋势 | 以2006年监测数据为依据 |
2、其它监测
表2其它监测目标
项目 | 指标 | 备注 | |
名称 | |||
成年期疾病早期预防 | 高危学生建档率 | 达100% | |
高危学生干预措施和指标监测的实施率 | 达100% | 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高危学生:(1)肥胖学生;(2)血压≥年龄血压标准第90百分位数的中学生。 | |
学校教学与学习生活环境卫生管理 | 学校建档率 | 达100% | |
学校自查率 | 达100% | ||
课桌椅符合率 | 55% | 各年合格率以本区2006年基线资料为依据,应逐年提高。 | |
教室人均面积、黑板指标合格率 | 上升5% | 以2006年监测数据为依据 | |
教室照明、环境噪声、微小气候指标合格率 | 上升10% | ||
学生健康档案管理 | 软件使用率 | 达100% | 1、学生健康信息反馈率100%; 2、学生的健康信息形成文字性的分析总结报告; 3、实现市、区(县)、学校三级卫生防病信息垂直管理。 |
正确使用率 | 达100% | ||
档案管理 | 资料完整 | ||
学生行为危险因素 | 学校基线资料的建立 | 建立疾病监测学校基线资料 | 以2006年基线调查数据为依据 详见中国青少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方案细则。 |
监测体系的建立 | 建立监测体系 | ||
心理健康 | 根据基线调查结果另行制定 |
四、 目标人群
6-22岁的在校学生。
五、 规划时限
规划时限为2006-2010年。其中2006年为规划基线调查阶段(包括基线资料的采集)。中期考评时间为2008年,终期考评时间为2010年。
表3 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时限
时间 活动内容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1.规划的启动与分级培训 | |||||
2.基线资料的采集与汇总分析 | |||||
3.监测与干预 | |||||
4.监督与指导 | |||||
5.中期考核 | |||||
6.方案修订与培训 | |||||
7.终期考评总结 |
六、组织结构
成立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杜连顺 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 梁 永 教委副主任
郭瑞华 卫生局副局长
成员单位有:卫生局、教委、财政局、爱卫会、中小学卫生保健所、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牙防所。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
办公室 主 任: 肖 彪 (卫生局公共卫生科科长)
副主任: 杨秋菊(教委体美科科长)
任占田(中小学保健所所长)
孙继东(疾控中心副主任)
李建新(爱卫会办公室副主任)
成 员: 李振海(卫生局公共卫生科)
董克然(教委体美科)
丁玉萍(疾控中心)
王玉林(爱卫会办公室)
蔡胜利(卫生监督所)
李学军(牙防所)
杨淑萍(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学校卫生防病工作,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提高学生的健康技能和自我保健能力,降低学生的疾病患病水平,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卫生局与教委负责协调组织,按照《北京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2006—2010年)》要求,进行怀柔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规划》的总体设计实施、质量控制、评估与总结表彰;区疾控中心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对基层单位提供技术指导。采集学生防病信息,监测防病动态,进行数据汇总分析,总结评估辖区内的学生防病工作。中小学卫生保健所、各学校根据《规划》要求负责组织开展防病工作,保障各项防病措施的具体落实,与疾控中心共同完成校医培训工作。
为确保防病工作的有效实施,应对学生防病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证。
七 、评估
1、评估方法
学生防病规划评估工作是采用分级评估的方法,进行自评。
2、数据来源
2.1 疾病防治样本:所有6-22岁在校学生。
2.2 疾病监测样本:n=400×(1-p)/p
p=5%:以贫血的患病率5%为依据。
抽取监测样本量750-800人。(北京市监测样本为16000人)
2.3 监测学校的确定:由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在不同时期随机抽取一中、一小两所学校作为规划监测学校。
2.4依照抽样原则抽取本区的监测样本量。确保监测样本具有代表性。具体抽样原则见技术方案。
以2006年全区学校卫生防病资料为基线; 对各干预方案的终期效果评估以监测点的数据为依据。
3、评估指标:评估采取知识与行为监测、人群疾病监测、疾病防治措施实施与机构建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3.1中期评估(2008年)
中期评估以项目启动,组织机构建立、基线资料获取及档案管理为主。即依据2006-2010年总体规划将学校卫生工作模式建立起来,完成信息储备,完善档案管理。
表4 具体考核指标
1.依据市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的结构,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的情况。
2.区学校卫生防病工作领导小组的活动记录。
3.区疾控中心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及年度工作小结的完成情况。
4.学校校医对规划的培训率和合格率。
5.学生防病防治方案启动的及时性。
6.辖区内学校开展2006年学生常见病基线资料收集和整理汇总工作的百分率。
7.辖区内学生患病和高危学生的管理(档案的建立)。
8.学生行为危险因素的基线资料和监测体系。
9.辖区内学生健康档案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
10.辖区内学校开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情况。
3.2开展终期评估(2010年)
终期考核以最终的疾病防治指标为主,目的在于验证干预措施的效果和效率。
常见病防治样本的考核指标
表5 常见病防治样本的考核指标
项目 | 干预措施 | 干预学校覆盖率 | 备注 |
疾病 | |||
沙眼 | 沙眼患病筛查 | 达100% | |
沙眼治疗 | 达100% | ||
蛔虫 | 健康教育及卫生行为监测 | 达100% | |
视力不良 | 视力不良筛查 | 达100% | 同时依据学校物质环境的相应监测指标对视力不良的防治工作 进行考核 |
口腔 疾病 | 窝沟封闭 | 达80% | |
龋齿检查 | 达100% | ||
龋齿充填 | 达80% | ||
牙周健康检查 | 达100% | 仅监测学校15岁年龄组 | |
贫血 | 血红蛋白检测 健康教育及个体行为指导 | 达100% 达100% | |
营养 不良 | 营养不良患病筛查 | 达100% | |
超重和肥胖筛查 | 达100% | ||
成人慢性疾病 | 高危学生筛查 | 达100% | |
高危学生干预措施和指标监测(血压) | 达100% |
常见病防治监测样本的考核指标
表6 监测样本的考核指标
疾病 | 指标 | 备注 | |
沙眼 | 沙眼患病率 | 控制在 <7% | |
沙眼受治率 | 100% | ||
蛔虫 | 蛔虫感染率 | 控制在 <3% | |
卫生行为形成率 | 达95%以上 | ||
视力不良 | 视力不良 新发病率 | 控制上升趋势 | 以2006年监测数据为依据同时依据学校物质环境的相应监测指标对视力不良的防治工作进行考核 |
口腔疾病 | 窝沟封闭率(8岁、13岁) | 20% | |
龋均(12岁组) | 1.0 | ||
中小学生龋齿充填率 | 30% | 恒牙 | |
青少年6区段牙周健康(15岁) | 50% | ||
贫血 | 铁缺乏症患病率 | 低于基线水平 | 以2006年监测数据为依据 |
缺铁性贫血患病率 | 控制在 <5% | ||
缺铁性贫血受治率 | 达95% | ||
营养不良超重与肥胖 | 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 | 0 | 各年患病率不得超过本区基线资料 |
中度营养不良患病率 | 控制在 <5% | 各年患病率不得超过本区基线资料 | |
轻度营养不良患病率 | 控制在<15% | 各年患病率不得超过本区基线资料 | |
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的增长水平 | 控制肥胖和超重的增长趋势 | 以2006年监测数据为依据 |
其它监测指标
表7 其它监测指标
名称 | 指标 | 备注 | |
成人慢性疾病 | 高危学生建档率 | 达100% | |
高危学生干预措施和指标监测的实施率 | 达100% | ||
学校教学与学习生活环境卫生管理 | 学校建档率 | 达100% | |
学校自查率 | 达100% | ||
课桌椅符合率 | 上升55% | ||
教室人均面积、黑板指标合格率 | 上升5% | 以2005年监测数据为依据 | |
教室照明、环境噪声、微小气候指标合格率 | 上升10% | ||
新改扩建学校(2005年后)相关指标合格率 | 达100% | ||
学生健康档案管理 | 软件使用率 | 达100% | 1、学生健康信息反馈率100%; 2、以学生的健康信息形成文字性的分析总结; 3、实现市、区、学校三级卫生防病信息垂直管理。 |
正确使用率 | 达100% | ||
档案管理 | 资料完整 | ||
学生行为危险因素 | 学校基线资料的建立 | 完 整 | 以2006年基线调查数据为依据 详见中国青少年行为危险因素监测方案细则。 |
监测体系的建立 | 完善有效 | ||
心理健康 | 根据基线调查结果另行制定 |
防治策略与防治方案
1、防治策略
1.1多部门参与,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分工明确,分级管理的学校卫生防病工作网络。
1.2以多种层面、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促进学生健康行为的形成,有效预防学生疾病的发生。
1.3建立健全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和疾病信息监测体系。定期的收集信息,为学生防病计划与政策的制定,干预措施的评估以及卫生与教育部门对学生的个性化指导及服务提供依据。
1.4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对全体学生应用预防为主的方法,对重点人群、高危人群采用个性化的方法,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
2、防治方案
2.1学生常见病
学生沙眼与蛔虫
以农村及寄宿制学校为重点,实施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措施。以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向学生传授蛔虫防治和沙眼防治知识,培养良好的卫生行为。
学生视力不良
视力不良的防治是全社会齐抓共管的系统工程,要实施综合防治,即宣传教育、近视眼矫正、家庭和学校物质环境改善相结合。
学生口腔疾病
为了有效预防龋齿,应把“窝沟封闭”作为首选的防龋方法。同时,积极开展治疗工作,提高龋齿充填率;积极倡导定期牙周洁治,保持牙周健康;加强口腔健康教育,提高有效刷牙率。积极推广保健牙刷及低氟地区使用含氟牙膏。
学生贫血、营养不良、超重与肥胖
以宣传营养知识为主要手段,采用多种宣传教育形式,改变学生不良的饮食行为,合理安排膳食,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在群体宣传教育的基础上,对高危学生,进行个体行为矫正及膳食指导。
2.2学生成年期疾病
以筛查、监测和健康教育为主要手段,采用针对全体学生和高危学生不同的干预方式,改变学生不良的饮食模式和生活方式,重点控制高危学生的肥胖发生、发展。
2.3学校教学与学习生活环境卫生
通过加强学校的自身管理和卫生部门的监测与技术指导,确保学校建筑设备和周围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2.4健康危险行为监测
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行为建立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建立监测系统,了解威胁儿童青少年健康的行为危险因素,对进一步开展政府、学校、社区多部门参与的综合健康促进是十分必要的。
2.5学生健康档案管理
完成市级机构、区级机构、学校的学生健康信息垂直管理。2010年底, 100%的中小学校应用计算机软件对学生健康信息进行管理及反馈。
2.6心理健康促进
良好的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重要方面,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方案应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机制,搭建学生心理服务平台,采用多种形式对学校教职员工、家长和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创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