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2021年本市深化营商环境改革任务进展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1-08-02 09:35    来源:区政务服务局

  一、持续推进“一网”通办服务升级

  1.丰富网办途径。建设网上政务大厅,区镇两级3263个政务服务事项(除涉密事项)100%实现网上申办;开通怀柔区“掌上办”平台,区镇两级3263个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移动端预约、查询、办理;铺设自助终端100%实现24小时不打烊,针对企业密集、业务需求多的创新小镇、医保分中心、婚登分中心、税务分中心、怀柔镇等区域,放置市级自助终端9台,实现180项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及22项金融事项自助办理,上半年社保权益记录信息打印、个人完税证明打印等事项自助办理1314次。2021年1-6月网上办理量共计100.9万件,网办率95.4%,同比去年提升6.9%。

  2.实现群众评价全覆盖。2020年怀柔区在全市率先完成区级政务中心及6个分中心评价系统升级改造,实现评价数据全量采集,实时汇聚;2021年6月区政务中心、分中心及16个镇街政务中心“好差评”系统100%覆盖,实现一事一评,一次一评。建立了政务服务“好差评”处理机制,对投诉建议接诉即办,提升我区政务服务水平。1-6月全区共收到有效评价80.5万条,好评率100%,0差评投诉。

  3.推进“区块链+政务服务”应用。“我要开便利店”、“我要开民宿”“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新办”等113个场景和事项实现区块链应用,通过“扫码”、“刷脸”、短信验证等方式链上读取身份证、户口本、营业执照等40余类电子证照,通过加入海淀联盟链,读取已上链的8类国家级数据及21类市级数据。通过公共场所卫生许可新办等三个事项的试点,链上读取电子证照共488次,拉取个人证照413次,企业法人证照75次,平均减少材料提交30%以上,减少业务办理时间20%,全部场景实现“只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 

  4.探索怀海跨区通办新模式。经过前期调研21家审批部门,选定首批“怀海通办”事项清单,确定对小额贷快、融资担保等196项怀柔科学城内高频办理事项,涵盖卫生健康、城市管理、司法、商务等多个行业领域。打通怀海线上线下互联通道,实现两区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开设跨区通办窗口、设立跨区通办专线,打造“怀柔申办、海淀受理、邮寄到家”服务新模式,解决群众、企业反映强烈的“多地跑”“来回跑”现象。

  二、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1.力推“告知承诺”改革。积极协调各审批部门深度梳理政务服务事项,推进“告知承诺”。按照“成熟一批,落地一批”的原则,92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告知承诺”即办,均在区中心落地实施,提高了审批速度,实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当场办结。已为办事企业和群众办结5.6万余件,大大的减少了申请材料,极大的节约了办事人的时间成本,受到办事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2.开展隐性壁垒清理。及时转发市级“放管服”改革政策文件,要求44家政务服务部门对照清理隐性壁垒、规范中介服务事项、核查政务事项系统,我区不存在隐性壁垒问题。同时,在23家政务中心设立群众“办不成事”反映窗口,采取分级办理、前后联动、多方会审、一事一议的“提级响应服务”模式进行办理,及时解决问题,方便群众办事。截至目前,共汇集8个“办不成事”事例,均已全部解决。

  3.创新人才服务。为服务怀柔科学人才,我区在全市首创非审批事项入厅办,区政务中心线下设置了人才服务专区,“一站式”服务工作许可、积分落户等76项审批服务、78项咨询服务以及租车租房、餐饮娱乐、家政维修等17项非审批服务。线上开发了集政策资讯、业务办理、业务查询、便利服务“四位一体”的“怀柔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可提供创业就业事项办理、商务卡办理等157项服务,满足国际人才工作生活的多元需求。

  4.推动综窗2.0改革。推进我区委托受理和授权审批工作在区政务服务中心落地,目前,区中心进驻事项1552项,其中,1550项已实现委托受理,委托受理率达99.87%,1416项已实现授权审批,进厅事项授权审批率达91.24%,在全市排名前列。

  5.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帮办机制。全区23家政务服务中心均设立了帮办员、网办员队伍,为企业办事人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日均帮办各类事项150余件,辅导办事人300余人次。此外,选定4名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在线导办专员,提供线上一对一即时互动的业务咨询、材料申报辅导等服务,平均每日提供咨询服务10余次。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1.提升服务企业精准度。从企业实际出发,针对企业个性化需求,开展政策宣讲解疑惑、会商联办解难题、主题专场送服务等活动。

  2.提高窗口人员专业度。持续开展“小小窗口、满满服务”行动,在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开展“大讲堂”、“大练兵”活动,做好窗口人员营商4.0版最新政策的业务培训,不断提升窗口人员业务水平。

  3.推广政务服务区块链应用。推动区块链技术与政务服务深度融合,推进80个“区块链+政务服务”应用场景落地,通过亮证确权、鉴证减材、审证秒批、存证溯源等方面的应用,预计减材料20%以上,为企业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提高民众获得感。

  4.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提升政务服务智能化水平。按照市级工作任务部署,做好电子档案、数据共享与市级系统对接工作;做好电子印章的应用推广使用工作,推进30个高频事项全程电子化审批;实现“掌上办”区块链应用及自助机“区块链”应用。 


责任编辑:韩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