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新时代街道工作完成情况的报告

日期:2021-08-27 14:45    来源:区政务服务局

 按照依据《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政务局承担9项任务,经认真梳理,正在稳步推进7项,意见中列为牵头单位但实际与我局职责不相关2项。现就完成情况总结如下:

  一、目标和工作完成情况

  (一)关于两项我局职责之外的任务

  针对《重点评估任务事项及分工》第24项任务及《<关于加强新时代街道工作的意见>任务分工及工作安排表》第13项任务,

  我局与市审改办、市审改协调处进行了沟通,确定上述2项任务由市编办牵头,市、区政务服务局无此项职能,仅对《北京市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维护,具体填报的内容、事项的权责备案由各委办局自行决定处理,区政务服务局不涉及。

  (二)“接诉即办”指标完成情况

  2019年1月市委开展接诉即办工作以来,怀柔区累计受理群众诉求19.2万件,平均解决率、满意率逐年上升,目前,“两率”均保持在90%以上,综合成绩始终排名全市前列。从今年5月起,怀柔区万人诉求量连续3个月降至生态涵养区最低。(2019年全市排名第二;2020年全市排名第一;2021年1-7月均排名全市前三)。形成了一批具有怀柔特色的工作机制。

  1.围绕问题解决,建立提级响应机制。各部门各镇乡街道主要领导实行亲自签批派单、亲自牵头办理疑难诉求、亲自走进区12345中心回访结果。区级领导挂帅疑难诉求专班,形成“一题一区领导”工作模式,高效推动问题解决。区长亲自主持召开“区接诉即办联席会”,对短期内难以解决的疑难或重点问题,研究解决路径。截至目前,已调度43次,研究议题53项,推动狼虎哨沟域治理工程款发放、顶秀美泉水压不足、代课教师待遇、科学城占地转非等2300余件疑难诉求的解决。

  2.瞄准重点难点,建立靶向治理机制。针对“高频事”,启动专题响应。对突发性、规律性的房屋漏雨、煤改电等多发诉求,加强监测、提前制定预案。针对“高频村”,建立函告治理机制。每月以局党组红头文件形式,致函诉求量排名前10位村居属地党委;针对“高频人”,开展“春风行动”,制定属地为主、部门为辅、“一人一策”的化解方案,310位“重点人”已成功化解25%。

  3.提供一对一指导,建立精准服务机制。每名区领导联系一个镇乡街道,提供点对点式指导,定期走访调度,了解接诉即办工作开展情况和存在困难,予以帮助协调。发挥“联乡包村”作用,区直部门适时对所包村居疑难诉求化解提供帮助和指导。区政务局为每个16个镇街和7个重点区直部门专门安排一名区12345热线中心“服务专员”,针对诉求受理和办理情况24小时为各单位提供服务。

  4.加大全盘统筹,建立资金保障机制。针对多发重点诉求和应急诉求,区级财政做到“一事一议”。区政府对办理群众诉求好、解决问题多、表现突出的镇街,给予财政支持。

  5.强化跟踪问效,建立督办考核机制。实行“区长早餐会”制度,由区长邀请后进单位主要领导共进早餐,听取问题和存在困难,共同研究改进措施和解决路径,督促后进。区纪委监委、“两办”督查室、区政务局成立联合督导组,对诉求办理情况进行“双抽访”、“双督办”、“双催办”。区委区政府出台文件,将接诉即办与干部任用直接挂钩。

  6.紧盯企业诉求,建立特别响应机制。明确专人负责企业诉求的接收、派单、催办、回访工作,做到“一企一案一档”。制定企业诉求办理规范,明确规定无特殊情况,企业诉求要在48小时内办结、72小时回访。对于因客观原因无法办理的企业诉求,做到见面答复和书面回复

  7.坚持延伸服务,建立“举一反三”机制。开展“每月一题”,对事关群众利益的高频诉求进行重点治理。开展“零诉求村居”创建行动,共有52个村居实现月度“零诉求”。

  三、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建议

  防范和化解无理诉求的力度还需加大,这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行政资源,影响了基层干部的积极性。

  下一步,将加大化解无理诉求的工作力度,深入挖掘诉求背后的原因,有针对性拿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千方百计化解无理诉求。

附件

任务完成情况填报表

12项任务完成情况填报表

任务事项

  同步优化整合区级职能部门内设机构设置,围绕街道机构改革完善运行机制,按照市政务服务局统一部署,推进面向基层的政务服务流程再造,确保工作顺畅高效有序。

填报单位

怀柔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任务完成情况

  区政务服务局按照市政务服务局文件要求积极推动“一窗”建设,出台了《关于推进镇乡(街道)及村(社区)“一窗”改革实施方案》,召开了“一窗”推进现场会,配套下发了《怀柔区镇乡、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一窗”综合受理运行规范(试行)》,对镇乡街道政务中心从取号、引导、综窗办理到窗口出件整个流程进行细化。于20196月在全市率先完成镇街“一窗”改革,实现了镇街政务中心功能分区、标识标准、上墙制度、软件系统、人员培训的“五统一”。

存在问题

下一步

工作建议

13项任务完成情况填报表

任务事项

  按照重心下移、条专块统、责权一致的原则,优化街道职责事项清单,推动区级职能部门向街道下放职权,重点下放给街道“六权”。

填报单位

怀柔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任务完成情况

说明:

  经与市审改办、市审改协调处沟通,该项任务由市编办牵头,市、区政务服务局无此项职能。


存在问题

下一步

工作建议

32项任务完成情况填报表

任务事项

依托12345市民服务热线,整合区内对外公开热线号码,配合市级部门完成“诉求响应一号对外”的政务服务热线总客服建设。

填报单位

怀柔区政务服务局

任务完成情况

热线整合工作为市市民热线服务中心相关职能,区级仅负责具体工单的办理。

存在问题

下一步

工作建议

33项任务完成情况填报表

任务事项

建立怀柔区“接诉即办”工作机制,指导各镇乡街道诉求办理工作,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有效解决居民提出的合理诉求。

填报单位

怀柔区政务服务局

任务完成情况

(一)建立高效运转机制

通过微信工作群,实行“一刻钟见诉领办”,蔡奇书记对此给予了肯定。同时规定,疫情类诉求要1小时内有结果,紧急的民生诉求24小时内有结果。

(二)瞄准重点难点,建立靶向治理机制

针对“高频事”,启动专题响应。对突发性、规律性的房屋漏雨、煤改电等多发诉求,加强监测、提前制定预案;针对“高频村”,建立函告治理机制。每月以局党组红头文件形式,致函诉求量排名前10位村居属地党委;针对“高频人”,开展“春风行动”,制定属地为主、部门为辅、“一人一策”的化解方案,310位“重点人”已成功化解25%

(三)坚持延伸服务,建立“举一反三”机制

一是开展“每月一题”,32个具体问题精准施策、滚动实施。二是开展“零诉求村居”创建行动,52个村居实现月度“零诉求”。三是开展“干部直达现场”行动,将诉求解决到位。

(四)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优先保障机制

一是设立专项资金。针对多发重点诉求和应急诉求,区级财政做到“一事一议”,推动群众问题解决。二是设立补贴资金。区政府对办理群众诉求好、解决问题多、表现突出的镇街,给予财政支持。

存在问题

下一步

工作建议

34项任务完成情况填报表

任务事项

建立疑难诉求区政府主管领导批办制度和定期调度制度,逐步减少重复诉求数量。

填报单位

怀柔区政务服务局

任务完成情况

区政府建立了“区接诉即办联席会”制度,每周三由区长亲自主持召开,对特别复杂的疑难诉求和历史遗留问题进行统筹调度、集中解决;对一般性的疑难诉求,由区级主管领导挂帅工作专班,专题研究、专项推进。截至目前,已调度43次,研究议题53项,推动狼虎哨沟域治理工程款发放、顶秀美泉水压不足、代课教师待遇、科学城占地转非等2300余件疑难诉求的解决,同类诉求未再重复发生。

存在问题

下一步

工作建议

51项任务完成情况填报表(模板)

任务事项

推进街道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运行程序和规则,加强对镇乡、街道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的梳理,将全区政务服务“一张网”延伸到街道、社区、楼宇,实现与街道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综合执法平台的深度融合。制订政务信息资源的标准规范和共享交换机制,开展基础软硬件平台部署,进行政务数据资源汇聚试点。全面开放数据,不断优化数据质量及数据服务,聚合应用提供者、使用者,形成应用开发和管理的良性生态圈。

填报单位

区政务服务局

任务完成情况

  按照《北京市政务服务标准化管理办法》要求,于2019年出台《怀柔区镇乡、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一窗”综合受理运行规范(试行)》,并配套下发了《怀柔区镇乡、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一窗”综合受理运行规范(试行)》。持续开展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梳理工作,组织16家镇街按照地址、时间、电话等要素规范对事项目录系统进行规范梳理,2019年至今,动态调整事项要素4万余件次。

  怀柔区统一行政审批平台已实现全区16个镇乡街道全面覆盖,现已选取怀柔镇芦庄村及红螺家园社区作为试点,预计9月中旬,统一行政审批平台将延伸至试点村、社区。怀柔区统一行政审批平台已进行改造,预留其他系统对接接口,待市级统一部署后开始对接。

存在问题


下一步

工作建议


54项任务完成情况填报表

任务事项

  依托区级网上政务大厅、镇乡街道政务服务中心和村居政务服务站,梳理以村居群众为服务对象的政务服务事项,公布确定高频事项“足不出村(居)”办事清单,努力实现“足不出户办百事”,争取更多的事项“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能代办”,最大限度的方便百姓。

填报单位

怀柔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任务完成情况

  区政务服务局结合区情实际,于201812月面向全区推出“足不出村”办政务专项改革,全区16个镇街、318个村(社区),共1508名代办员,通过村级、镇街级、区级三棒“互动接力”代办服务模式,为村民义务“代办”101项高频事项。自实施以来,怀柔区代办员共办理各类事项40.6万余件,村民少跑路132.8多万公里,打造了政府为民、便民服务品牌。


存在问题

下一步

工作建议

57项任务完成情况填报表

任务事项

通过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工作,构建“全流程覆盖、全周期服务、全要素公开、全方位监管”的行政审批和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土地政策、房屋管理、资金保障等支持措施,推动街区更新成片区、分步骤、有顺序地开展。

填报单位

区政务服务局

任务完成情况

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安排专人负责与市政务服务中心、市信息中心和涉及北京市投资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16家审批单位沟通对接,对项目事项接件、受理、审批、决定环节进行催办督办。

一是严格规范综窗人员接件、收件,保障项目代码规范录入,实现应用码事项全部用码。

二是建立预警事项电子台账,专人负责对临期事项进行催办、督办,保障项目按期办结。

三是组织审批单位对综窗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截至目前,共开展培训64场,培训人次达2322人次。


存在问题

下一步

工作建议

下一步,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将继续做好平台项目的督办工作,保障平台平稳运行。

81项任务完成情况填报表

任务事项

  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站改革,研究制定《怀柔区社区服务站改革工作方案》,创新推出提前开门服务、延时服务、特事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网办服务等系列服务。研究开展“一站多居”服务模式试点工作,推行“综合窗口”“全能社工”模式,调整人员配置,优化服务方式。

填报单位

怀柔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任务完成情况

  按照市政务服务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关于进一步提升村(社区)政务服务规范水平的通知》要求,为推进我区各村(社区)政务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工作,以怀柔镇芦庄村政务服务站、怀柔镇红螺家园社区为样板,从梳理村级事项、综合窗口设置、窗口人员配置、硬件设施配备、平台支撑建设、事项系统维护、统一运行规则、窗口人员培训、环境设施布置9个方面进行改造。

  计划于2021年底,完成16个镇街的26个村(社区)政务服务站样板打造工作。


存在问题

下一步

工作建议

责任编辑:韩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