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政务服务管理局2022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安排

日期:2022-07-29 17:15    来源: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2022年上半年,区政务服务局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规范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国际化、智能化、便利化的政务服务环境。截至5月底,全区23个政务服务中心共接待办事人126万人次,办理199万件次,其中网办172万件次。政务服务“好差评”主动评价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北京市10个郊区中名列第一。信息公开无败诉情况发生,全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004条,受理依申请信息公开89件,同比下降11%。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完成政府采购类项目189个,同比增长19.6%;预算金额约26.49亿元,中标金额约26.31亿元,节约金额0.18亿元。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一)从严从紧抓实疫情防控

  区政务服务局坚决贯彻执行“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从严从紧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是明确防疫责任。制定并下发了《怀柔区各级政务服务大厅疫情防控指南》,明确各级政务大厅防疫主体责任。组织召开防控联席会议,会商决定税务、不动产大厅由区政务局、区税务局、区规自分局不动产登记中心共同承担防疫责任。二是建立联防机制。建立区、镇街、村居三级政务中心联防机制,按照督察重点任务清单和疫情摸排通知要求,每日进行风险点摸排,并根据防控指引要求加强各中心防控措施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统筹督促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开展疫情防控应急演练。三是倡导政务服务“网上办”。引导企业办事人采取掌上办、网上办等“不见面”审批办理,最大程度保护了办事群众及工作人员的健康安全,全区23家政务中心无疫情发生,窗口人员和办事人员0感染。

  (二)全方位服务科学城

  一是服务国际人才。加强人才专区与区出入境服务大厅的联动,为国际人才提供外籍人员社保咨询等32项非审批服务,上半年共受理18家用人单位线上线下咨询225件次,发放2张B类外国专业人才工作许可,受理工作许可通知新办、工作许可延期、注销、补办等其他业务共计19件。

  二是服务重点项目。区中心协调区发改委、怀柔规自分局、区住建委、区城管委、区文旅局共5家单位,服务科学城重点项目。建立服务科学城重点项目台账,指定项目专员5名,总管家1名。全程盯办科学城重点项目93个,定向服务办理181个事项。

  三是扩大非审批事项进厅。推动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怀柔科学城分中心入驻区中心,开设知识产权服务专窗,为科学城企业提供重点产业专利预审支撑、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和专利导航等服务,共受理相关事项60件。

  (三)持续推进“一网通办”

  一是推动网办率提升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报刊、网站、公众号、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工作。重点对企业开办、税务登记、等高频事项“点对点”推送信息,“一对一”宣传证词。目前全区网办件累计172万件次。

  二是统一区、镇、村三级综窗受理平台。推进我区三级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搭建区级、镇街级、社区村级三级综窗受理平台,综窗受理平台包含1687项区级事项,140项镇街级事项,39项社区村级事项。个人事项已实现“足不出村”,所有镇街级和社区村级政务服务事项可以全区通办,基本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

  三是有序推进电子证照、电子印章应用。调研全区52家单位的1952个政务服务事项的电子证照应用情况,为建设电子证照库做准备。全区各政务服务部门共刻制电子印章130余枚,企业群众可在线打印加盖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目前读取电子证照100余次,加盖电子印章8000余次,平均减少材料提交30%以上,减少业务办理时间20%。

  (四)加速营商环境5.0政策厅内落地

  一是强化5.0政策宣传培训。聚焦营商环境5.0版新政,继续开展“政务10:00云直播”为企业做线上政策解读、问题解答。上半年已直播14场,累计参与890余人次,解答问题70个。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对窗口人员开展最新政策培训。上半年,各中心共开展培训54场,参与培训人员6735人次。

  二是扩大告知承诺审批范围。推动高频涉农事项告知承诺办理,围绕农民生产、经营方面的痛点、难点问题,积极与区农业农村局对接,最终确定公布了15个告知承诺事项。涉及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农药经营许可证、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等4大类。实施后实现农民办事结果立等可取,总计压缩办理时限 137天。

  三是延伸帮办代办服务。全区23家政务中心、318家村居服务站,选定业务素质高、服务意识强的人员,为企业办事人提供一站式、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及时响应群众的办理需求。目前怀柔三级服务队伍一共有代办员1508个、网办员896个,帮办代办10.2万件。

  (五)规范政务体系建设

  一是推进政务服务站规范化建设。从统一村级事项、设置综合窗口、配置全能社工、延伸系统平台、布置环境设施等11个方面进行任务细化,制定318个社区(村)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组织人员,深入各镇街、村居政务服务站实地指导、检查推进情况,6月底前,村居政务服务站覆盖率50%。

  二是推动党务和政务服务融合。在党群中心开展政务服务试点,积极与组织部协调联动,推进4个党群服务中心试点建设,确定了自主服务、智能服务、窗口服务3种办理模式。搭建完成科学城党群服务中心、商业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泉河街道党群服务中心、芦庄村党群服务站“党务+政务”智能服务的实体平台。

  三是健全“好差评”服务机制。区、镇街两级窗口、“首都之窗”网站、“怀柔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自助服务终端等群众线上线下办事途径,全部纳入“好差评”覆盖范围。通过实体大厅评价器、网上自助评价、短信邀评等方式构建立体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机制。目前系统有效评价70.9万条,0差评、0投诉、好评率100%,主动评价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北京市10个郊区中名列第一。

  (六)提升政务公开质效

  一是提高政策公开质量。着重对政策背景、出台目的、重要举措、主要内容、事实依据等方面进行实质性解读,解读完成率100%。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全面梳理主动公开事项,累计主动公开政府信息6004条;受理依申请信息公开总数为89件,其中区政府22件,部门及镇乡67件。

  二是政府网站内容优化。对政府网站功能进行升级,实现适老化功能建设,优化数据开放栏目,实现多维度发布数据。开设《怀柔区政务公开重点工作盘点》专栏,加强政策解读回应,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为45家公示单位分别设置了行政执法基本信息和动态信息两大板块共计17个栏目,进一步提升公众查询便利度。

  二、存在的不足

  一是窗口一次性告知能力需提升。窗口人员在办理业务时,没有主动将事项办理流程一次性告知,造成办事人多次跑现象。  

  二是集成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政务服务的工作流程较繁琐,涉及的单位较多,没有实现一次办成事,最多跑一次。

  三、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推进影都政务服务场景建设

  深入推进国际影视集成办事场景建设,助力影都产业发展。一是升级改造服务环境。对影视服务中心场地进行科学规划,计划设立咨询服务、窗口服务、政策公开、自助服务4个功能区。二是梳理高频事项清单。31个市级事项已签署委托受理协议,梳理30个区级事项集成办理清单。三是搭建智能化平台。利用智能自助机,办理31项市级影视类政务服务事项,开发“我要拍电影”、“我要拍电视剧”等80个主题服务场景。

  (二)提供助企纾困政务支撑

  一是加强企业复工复产政策宣传。政府网站开设企业复工复产专栏,进一步加强惠企政策宣传解读力度,扩大社会知晓范围,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用全政策。二是厅内增设企业复工复产专窗。畅通线上线下办事通道,持续推行政务服务“不打烊”,网上受理全日全时、窗口预约随日随时,实行特事特办、即来即办、随时约办。三是提供公共资源交易延时服务。涉及城市运行、疫情防控、国计民生以及企业急需等重要、重大项目,开启公共资源交易“绿色通道”优先开展交易,下半年为进场项目提供全程延时服务。

  (三)扩大区块链+政务服务应用 

  一是推动三城跨区办理。依托怀柔、昌平、海淀三区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跨区通办”窗口,以“跨区受理、后台流转、协同联动”的方式,为企业、群众涉及金融、专利、侨务、农业等事项全流程政务服务。二是政务服务场景应用。拟建设“我要拍电影”、“我要拍电视剧”等主题服务场景,通过区块链应用场景的扩充,减少所办事项30%以上的材料提交,缩短20%的业务办理时间,全部场景实现“只跑一次”或“一次不用跑”。

  (四)加强政务网络运行保障

  充分发挥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政府行政效率、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促推营商环境优化再升级。一是优化升级视频会议系统。提升视频会议保障能力,保证视频会议系统高效平稳运行;二是政务网络核心设备更新。提供优质网络服务,助力政务服务提质增效;三是推进区级一体化平台建设。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主题服务场景应用办理,实现材料复用、身份验证、证照核验。 


责任编辑:韩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