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2022年度完成情况报告

日期:2023-02-07 08:50    来源:区政务服务局

  2022年,区政务服务局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落实“放管服”改革,精简优化审批服务流程,规范政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务公开实效,完善交易平台体系规范化建设,努力营造国际化、智能化、便利化的政务服务环境。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22年,区政务服务局按照怀柔区“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主要目标和任务分工要求,全力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构建智能化治理体系

  1.政务体系建设。一是实现镇街事项100%委托受理。指导各镇街通过上会专题研究、签订委托协议的方式,实现残疾人证新办、失业保险金申领等1404项事项100%进驻16家镇街政务中心“一窗”100%委托办理。二是推进319个政务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多措并举推进我区319个社区、村规范化建设。从统一村级事项、设置综合窗口、配置全能社工、延伸系统平台、布置环境设施等11个方面进行规范。目前已有195个村居完成政务服务规范化建设工作,完成比例61.1%。三是推进“好差评”结果运用。区、镇街两级窗口、“首都之窗”网站、“怀柔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自助服务终端等群众线上线下办事途径,全部纳入“好差评”覆盖范围。通过实体大厅评价器、网上自助评价、短信邀评等方式构建立体评价体系,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机制。目前系统有效评价112万条。

  2.政务“区块链”应用。一是扩大主题场景应用。为方便市民办事,对高频个人服务、高频法人服务、潮汐事项、跨部门联办事项等不同业务流程进行场景再造,新添106个政务区块链应用场景,上线“我要开便利店”“我要开民宿”两个主题场景。二是打造“区块链+影视”一体化服务平台。联合区文促中心打造的“区块链+影视”6类影都服务主题事项正式上线发布,这也是全国首个“区块链+影视”全栈式一体化线上服务平台,6类59个影都服务主题事项上线。三是实现多类数据链上共享。减少办事人重复提交身份信息、户籍信息等45类办事材料,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

  (二)着力提升营商环境水平

  1.服务重点企业。一是拓宽企业获取政策渠道。继续针对企业生产发展中的高频问题开展“政务10:00云直播”活动,组织44家审批单位为企业做线上政策解读、问题解答。今年共直播27场,累计参与2000余人次,解答问题181个。二是开设惠企政策专窗。为全区企业提供13项助企纾困政策措施的直达快享通道,专窗自7月开设以来,累计为办事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解读、申办辅导服务86件次;协调区人社局、区税务局、区金融办等单位开展助企纾困政策解读专题云直播5场,服务企业200余家。三是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加强人才专区与怀柔区外国人出入境服务大厅的联动,实现外籍人才工作居留证、工作许可证“两证联办”,今年共受理24家用人单位线上线下咨询331件次,发放1张A类外国高端人才工作许可、6张B类外国专业人才工作许可,受理工作许可延期、注销、补办等其他业务共计46件。

  2.公共资源交易。一是严把“制度关”。强化制度意识,健全完善数据录入、初审、复审、上报等各环节的制度规范,细化责任分工,把好数据质量的第一道关口。二是加强评标区管理。为规范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制定评标区入场人员管理规定,评标区实时监控,一人一牌,明确职责,细化分工,责任到人。二是提供交易延时服务。为进场项目提供全程延时服务,重要、重大项目需要加急办理可预约周末进行开评标工作,累计为企业提供延时服务60余次。截至目前,共入场交易项目457个,其中政府采购类项目317个、水务工程类(全流程电子化)32个、工程建设类35个、美丽乡村建设类73个。共抽取评标专家2005名,执行预算资金约70.70亿元,中标金额约70.13亿元,节约财政资金约0.57亿元。

  (三)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1.“放管服”改革。一是力推“告知承诺”改革。按照“成熟一批,落地一批”的原则,怀柔区加快构建以“告知承诺”为基础的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已实现121个政务服务事项“告知承诺”落地,实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当场办结,累计压缩时限800余天。二是推动综窗 2.0 改革。怀柔区深入推进委托受理和授权审批工作,分部门、分阶段、分步骤推进委托受理和授权审批工作在政务服务中心线上、线下落地。目前,区中心进驻事项1638项,1503项实现委托受理事项,委托受理率达100%;1584项实现授权审批,授权审批率达100%,事项办理流程进一步优化。三是持续精简审批事项。怀柔区按照国务院、市政府及市审改办通知,编制公布257项怀柔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承接市级下放各类事项62项;取消区级事项6项;公布保留证明47项、取消证明3项。加强日常对政务服务事项目录系统的维护,及时组织44家单位动态调整事项要素信息4万余条,保障了目录系统、审批平台、首都之窗数据同源,同一事项无差别受理。

  2.扩大政务公开。一是拓展主动公开深度。深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及时、准确、规范按照要求把公众普遍关心、重点关注的信息予以公开,切实拓展主动公开的深度,全区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0543条。二是规范依申请公开流程。着重对各单位依申请公开的办理流程、答复规范、受理渠道进行培训,印制了《政府信息公开案例汇编》150册,发送给51家公开单位。受理依申请信息公开总数为申请254件,其中区政府受理46件,均依法依规办理。三是强化政策解读服务。开展与民生关系密切、社会关注度高或专业性强的政策性文件应政策解读工作。综合运用数字化、图表图解、动漫视频等生动形象的方式,推出多种形式的解读产品。以通俗易懂的形式解读相关重要政策。共完成14家单位政策解读62件,政策解读完成率100%。

  二、存在问题

  政务公开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没有建立政策论证机制,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细化深化。各公开单位负责信息公开的人员多为兼职,人员变动频繁,存在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连贯性不够,需要加强人员管理和培训。

  三、下一步工作

  1.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按照市、区要求做好事项的取消、下放、承接和调整工作,及时清理隐性壁垒、各级各类证明、中介服务事项,推进“备案制”改革落地。一是落实取消、下放事项工作。进一步细化事项取消、下放工作,确保放得开、接得住、管得好。二是持续深化“告知承诺”改革。推出“告知承诺”事项在政务中心落地实施,进一步压缩时限精简材料。三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优化许可证办理流程,把高频许可事项下放,实现“登管”无缝衔接。

  2.加快推进政务体系建设。一是规范镇街、村居综窗。进一步规范镇街、村居基层政务服务厅、站建设,完善镇街、村居“一窗受理”模式,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强化规范统一。二是强化“好差评”结果运用。督促各单位、镇级政务中心严格落实此项工作,安排专人检查和提醒,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和快速处置,实现0差评。三是推进线上线下受理平台对接。将统一申办受理平台与线下接件受理系统平台对接,实现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标准统一、全面融合、服务同质。

  3.努力提升政务公开质效。一是建立政策论证机制。邀请市民代表、企业代表及专家研究论证,推进建立本区政策评价队伍,采用多重方式开展评价意见征集,确保政策征集全流程规范化运行。二是加强考评培训。对各政务公开单位检查考核,存在问题的单位下发整改通报并及时检查整改成果。计划对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全清单、政策解读、依申请等方面内容进行培训4次。

  4.精准高效服务重点企业。一是加强惠企政策宣讲。利用政务云直播、惠企专窗等平台,加强对最新助企惠企政策的宣传解读。二是建立绿色审批通道。为涉及区内重点企业的事项建立绿色审批通道,快收快办、全程帮办,需多部门沟通协商的,协调相关部门会商联办。

  5.优化提升公共资源交易。一是持续推进全流程电子化交易。保障进场交易项目的行为规范、数据真实、公开透明,优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成本,减轻企业负担。二是优先服务重点项目。继续推行绿色通道做法,对全区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工作、精准扶贫以及其他时效性强、时间紧急的五类项目,提供超前介入、容缺受理、优先安排、限时办结、联动保障等五项服务,力促交易提速增效。

责任编辑:韩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