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区“五度”工作法提升群众诉求解决率和满意率

日期:2020-05-06 16:05    来源:区政务服务局

 

  疫情发生以来,怀柔区委、区政府将接诉即办作为疫情防控工作重要抓手,相继出台了《怀柔区疫情诉求办理规范》等相关文件,建立“10分钟快速响应、重点疫情诉求双报告、2小时办结、48小时内100%回访”等工作机制,推动“接诉即办”向“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深化。今年1—4月,共受理群众诉求1.92万件,其中涉疫诉求6254件,解决率、满意率分别为96.76%和96.31%,3月、4月连续两个月全市“三率”综合考评排名第一。   

  推进有高度。区委、区政府第一时间召开全区“吹哨报到”改革暨“接诉即办”总结部署会,在每日疫情防控调度会上听取专项汇报。各单位“党政一把手”对疫情类诉求亲自上手抓,有力推动疫情诉求解决。明确每月23日为“处级干部回访日”,各镇乡街道、区直单位主要领亲自拨打回访电话,聆听群众心声。4月23日,区住建委、市场监管局、龙山街道、泉河街道等10位党政正职共拨打回访电话37个,满意率91.9%。北房镇对疫情类诉求案件实行“领导班子包案制”,压实责任链条,推动形成“村居书记抓、抓村居书记”的接诉即办工作格局,将工作压力传导到村居。

  办理有速度。制定《怀柔区优化提升接诉即办工作实施方案》《怀柔区疫情诉求办理工作规范》等文件,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畅通办理流程。区12345热线指挥调度中心坚持24小时值守,诉求案件随接随派,对来怀务工人员安置等诉求,要求属地10分钟内接件、10分钟内联系诉求人、1小时内向区中心报告处置结果、2小时内区中心向诉求人核实安置情况。庙城镇建立疫情敏感诉求“紧急事项办理机制”,要求至少有1名副职领导第一时间抵达现场解决,出现同类诉求和集中举报由镇长亲自办理,力求快速解决见实效、一次到位不反弹。

  研判有深度。充分运用12345热线大数据分析系统,强化疫情类诉求分析研判,每日编发《12345热线疫情诉求专报》,对诉求重点区域、群众反映集中问题进行提前研判,举一反三,未诉先办,筑牢疫情防线。全区16个镇乡街道召开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专题会议,以诉求为线索,梳理制定整改问题清单529项,进一步补齐防控漏洞。区委组织部制定《构建完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四力融合”机制行动计划》,从组织引领、条块治理、群众自治、社会动员多个角度,推动“接诉即办”深化延展,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宝山镇针对疫情防控等工作制定预案,提前研判、主动化解可能发生的诉求,做到举一反三、未诉先办,年初以来诉求压减率22%。

  服务有温度。采取集中安置费用属地、企业、个人“三方共担”等形式,解决外地人不让进社区(村)、返怀务工人员无居所等12345热线反映集中问题,减轻来怀务工人员经济压力,推动诉求圆满解决。针对热线反映社区(村)个别点位过度防控问题,立即完善社区(村)值守防控措施,制定《社区值守规范》和《值守防控流程导图》,推出《社区防控文明用语规范》,改进值守和劝导方式,在管控中彰显温度。龙山街道、泉河街道为636名快递员、外卖小哥制作专属出入证,严格查验出入证、健康宝“绿码”,实时测量体温合格后方可进入小区送件,最大限度方便群众。

  督导有力度。出台《接诉即办工作考核结果运用办法》《接诉即办工作监督规定》等制度,区防控督察组、区纪委监委、区政务服务局等组建联合督导组,采取实地督、电话访、随机问等方式,对外地人不让进社区(村)、过度防控等重点诉求进行逐案跟踪,对未能及时办结的进行督办,推动属地责任落实,压缩诉求办结时限。完善“三通报”“三谈话”等工作制度,对整改不力、排名靠后的单位及时提醒,区“两办”督查室、区委组织部等进行跟踪督办,确保疫情相关诉求切实办结到位,群众满意。桥梓镇制定12345热线办理村级考核办法,压实社区(村)诉求办理责任,推动解决51件涉疫情及历史疑难诉求,3月份满意率98.98%,在全市333个镇街中排名第7。

 

责任编辑:韩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