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

日期:2025-02-28 17:28    来源: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

  2024年,怀柔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聚焦政治统领,法治政府建设统筹协调取得新成效。优化区委依法治区委及“一办四组”机构设置,持续跟踪调度重点任务落实,综合运用“创、督、考、述”等手段,“十四五”法治怀柔规划稳步落实。构建“三位一体”督察模式,从问题督察、整改督察、责任督察3个层面入手,开展7项专项督察,有效推动重点难点问题得到整改。落实法治督察与其他监督衔接机制,推动督察成果与区委巡察、纪检监察共享,强化监督实效,怀柔法治督察写入市委党校《新时代首都法治建设创新实践案例》教材。成立全市首家公职律师实训基地,定期选派公职律师开展实务锻炼。深化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培育,建立怀柔区领导干部应知应会法律法规清单,出台晋级考法制度,区党政主要领导带头书面专题述法,全区“1+3+X”述法工作格局持续深化。

  (二)聚焦科学高效,政府机构职能优化实现新突破。全面落实机构改革要求,完成重点领域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优化。编制镇街履职事项清单,选取试点镇街3个,确定基本事项平均119项,配合事项平均74项、上收事项平均46项。落实镇街不设议事协调机构要求,清理加挂牌子156个。规范管理议事协调机构,精简区级议事协调机构50个,精简比例62.5%。动态调整权责清单,持续拓展权责清单应用途径。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保障改革期间执法任务有序衔接,协调相关部门实现500余项职权平稳划转承接。政务服务“好差评”主动评价率、差评响应率、差评解决率、差评解决满意率均处于全市靠前水平。

  (三)聚焦需求满足,法治化营商环境呈现新气象。打造“怀柔服务”品牌,实施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提升计划,75项年度改革任务全部完成,1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场景落地,1663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整合升级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集中采购目录内项目全流程电子化办理率达100%。发布《怀柔区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等惠企政策,开展企业大走访,解决企业诉求1554项。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办理机制,实现应审尽审。提升一体化综合监管效能,非现场检查占比达到60.95%,“一码检查”扫码率达到100%,3928家企业纳入“无事不扰”清单。

  (四)聚焦关键环节,依法行政体系建设跨上新台阶。修订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实施办法,对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实行全流程监管,在全市率先向社会公开征集民生实事项目线索。持续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后评估、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文件清理等工作。深入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问题清零”,全面梳理近两年各政府部门及镇街“红头文件”,逐一分析评定,对存在问题予以督促整改。制定镇街法治建设指导意见及具体指引,助推基层法治政府建设。年内,行政机关败诉率下降8.4%,行政案件上诉率下降39.5%。区政府法治机构共审核各类文件协议651件,区政府常务会议题、投资项目合同核心条款法治审核率100%,区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程序履行率、备案率均达到100%。

  (五)聚焦重点难点,行政执法规范化水平得到新加强。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61项工作任务有序落实。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明确各执法监督机构职责,开展行政执法不作为乱作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加大对重点执法领域的监督力度。常态化实施“季度评+集中评+领域评+跟踪评+一对一”的案卷评查模式,组织上门讲卷推动个案监督转变为类案治理。大力推行柔性执法,年内不予处罚量占比较去年同比提升14.2%。搭建怀柔区行政执法人员培训云平台,实现在岗轮训全覆盖,行政执法队伍能力水平不断提高。龙山街道执法队获评“北京榜样·最美执法队”,区应急管理局综合执法队在“应急先锋·北京榜样”活动中获评“应急先锋号”,怀柔镇在全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试点工作中获通报表彰。行政执法有力护航绿水青山,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连续9年排名全市前三,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连续5年获评优秀,空气重污染天数11年来首次“归零”,森林覆盖率达到77.57%,“十四五”以来碳排放强度下降14.6%。

  (六)聚焦多元治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建立新模式。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建立领导干部“五访”机制,构建“同心圆”人民调解室、“柔·和”解纷工作站等新模式,化解重复信访26件,信访总量下降5.4%。成立区级行政争议多元解纷中心,接待咨询量同比增长50%,行政复议受案量是同期行政诉讼案件量的2.4倍,70%的案件化解在复议申请阶段,90%的复议案件实现案结事了,行政复议案件综合化解率达53.7%。电诈发案、损失金额同比分别下降63.4%、67.5%。

  (七)聚焦群众期盼,法治政府建设惠民取得新质效。“每月一题”专项治理17个高频共性难题,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解决率、满意率均超过96%,一批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到有效解决,接诉即办综合成绩连续6年排名全市前列。打造十大公共法律服务品牌,免费解答群众咨询7.3万人次,受理法律援助案件469件,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744万余元。涵养法治文化“沃土”,打造“AI主播带您学法”“AI互动式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极地之乡”普法剧场和怀柔新闻“法治时刻”等普法品牌,征集法治文艺作品114部,开展“怀风柔韵 法润万家”法治文艺基层巡演,全区紧密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及“稻田音乐节”、长城保护等区域特色,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1805场次,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乡村“法律明白人”、村居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三员”融合,全区909名“法律明白人”上任以来开展法治实践8万余次。

  (八)聚焦风险防范,应急管理处置迈出新步伐。推动应急综合救援力量和森林防火力量整合,优化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提高事故灾害防范处置能力。加快推进怀河、怀沙河、怀九河、小泉河、雁栖河综合治理,搭建应急数字智能监测预警管理平台,提升防洪减灾能力。建设覆盖城区的370兆指挥通信网并配备通信终端,提升断网、断电、断路等极端条件下的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实施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工程,强化科技赋能,提升智慧防火、智能灭火能力和水平。全区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3年“双下降”。燃气安全和流域防汛入选北京市应用场景示范,一批先进应急管理经验发表于国家级刊物。

  (九)聚焦贯通协同,行政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汇聚新动能。优质高效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72件、政协委员提案132件。政府信息实现应公开尽公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答复率达100%,全区涉信息公开类诉讼案件零败诉。行政复议决定、行政诉讼裁判执行率、司法建议书、检察建议书、复议建议书按期办复率均达100%。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114人次,实现“应出尽出”。加强财会审计等专门监督,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开展审计整改“回头看”专项行动。出台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办法,有效规范政府债务管理。

  二、存在不足及原因

  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情况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已认真整改落实(具体举措为本报告第一部分内容)。2024年我区法治政府建设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法治政府建设一体推进力度不够。个别部门在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具体任务中主动性不足。二是执法规范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够规范,行政执法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仍需完善,行政执法监督作用仍需进一步发挥。三是法治化营商环境尚有优化空间。个别单位在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方面探索创新不够,免罚慎罚制度还需要深化落实。四是法律服务方式和能力水平尚不能完全满足区域发展和群众的个性化需求,法律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能力有待提升。

  三、2024年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高位统筹调度。将法治任务纳入区委、区政府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定期听取重点工作汇报,召开各类会议10次,持续跟进调度重点任务落实。二是强化示范引领。带头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区习近平法治思想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讲授率、专题培训覆盖率均达100%。带头抓实“关键少数”学法用法,做到“学有清单、考有机制、讲有考核、述有规范”。三是聚焦改革创新。一体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法治中国首善之区改革决策部署和全面深化法治领域改革任务分工,谋划制定一批法治“微改革”“微创新”举措,着力支撑怀柔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创新发展。

  四、2025年主要安排

  (一)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统筹协调。持续抓好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常态化,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用好“一办四组”工作平台,研究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决策部署落实,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任务,前瞻谋划“十五五”规划,继续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法治镇街建设,全面推动镇街法治建设提档升级。聚焦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落实,围绕法治建设重难点开展精准化“小切口”督察,发挥依法行政考核“指挥棒”导向作用,夯实法治政府建设基层基础。推进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清单学习常态化,不断提升各级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大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严格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加强全流程管理,出台重大行政决策规范指引及全流程制式文书。全面落实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和备案审查制度,清理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政策,提升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管理效能。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贯彻落实《北京市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全面履行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职责。完成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任务,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深化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加大非现场监管覆盖范围,持续扩大“无事不扰”企业清单试点范围。强化柔性执法力度,大力推行依法免罚慎罚,挖掘宣传柔性执法创新案例和举措。

  (三)深化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坚持“复议为民”理念,实施“行政复议+调解”多元化解机制,加强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强化府院联动,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深入实施《信访工作条例》,进一步完善信访事项受理办理、转办督办、依法处理、监督问责、秩序维护等工作程序,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各类调解衔接联动。做实做优“同心圆”人民调解工作室,强化诉调对接、诉源治理。用好区级行政争议多元解纷中心工作机制和队伍力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成果人民共享。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新一轮改革任务落地。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打通“一网通办”堵点。拓展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和业务范围。加强政策文件宣传解读和主动公开。强化公平竞争审查,营造公开透明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继续抓好接诉即办改革,深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提升城市治理精准性、有效性。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法治保障力度和法律服务水平,满足群众多样化法治需求。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