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吹暖树,时序到清明。4月4日,长哨营满族乡联合中国健康好乡村组委会,在三岔口村举办“清明诗会颂发展 移风易俗树新风”清明节气文化活动。区委常委、武装部政委刘永军、区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乡二级班子成员、驻村第一书记、医疗专家志愿者及三岔口村村民百余人参加。
三岔口村党支部书记王陌致欢迎辞,她表示,在乡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中国健康好乡村项目组的大力支持下,全村党员干部凝心聚力,耕耘发展,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番茄王国”初见规模,林下中药材即将丰收,获得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荣誉称号。下一步,村内将持续挖掘优势资源,借助林下黄精种植,探索研发以黄精为核心的系列康养产品,盘活闲置设施农业大棚,推进特色西红柿种植,带动集体致富增收。
三岔口村围绕林下中草药种植产业,种植黄精150余亩,目前已进入药材成熟期。25年以来,村党支部与北京林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密切对接,聚焦黄精生产加工工艺,研究利用黄精,制作黄精茶、黄精饮品等,进一步提升黄精药材的附加值。此次黄精系列康养产品的发布,标志着三岔口村中草药种植与一、二、三产发展的有效融合。下一步,为提升黄精产品的生产规模,还将计划联合丰宁、滦平等地,扩大种植面积、拓展收购渠道,让“山间药材”变身“致富良方”。
三岔口村村民,以产业发展、清明接传统文化为主题,带来原创诗歌朗诵《满乡清明叙》《绿野新章绘就乡村振兴》。传统诗词答对环节,以寄情怀春、祭祀思亲为主题,与群众互动,将现场氛围推至高潮,大家以“诗”为媒、以情为纽,通过对经典诗词的回顾,让村民们在诗韵流转间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进一步增强了广大群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张杰老师精彩演绎了诗仙李白的《将进酒》,带领现场观众穿越时空,回到盛世大唐,感受诗词里的豪情壮志,感受古人在月光下、春风里,与亲友相聚,自由适意的美好时光。
自长哨营满族乡四季诗社成立以来,村民们从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田间地头的劳作经验、产业发展的喜人感想,纷纷化作质朴诗句,为满乡精神文明生活注入新鲜活力。
殷艳庆老师手持竹笛,一曲《春到满乡》悠然而起。笛声宛转悠扬,台下观众凝神倾听,仿佛置身一片烟柳含翠的满乡水墨画卷中。曲终,掌声雷动,村民感慨:“笛声里有泥土香,有老辈人讲的故事,这才是咱清明的魂!”这场演奏不仅以音律勾勒节气之美,更让传统民乐成为连接乡土记忆与文化传承的纽带。
北京妇产医院中医科专家杨维老师,围绕清明节气开展养生讲座,提示大家要适当增加户外踏青活动以疏解肝郁,但需注意“避风如避箭”,尤其肩颈、腰腹部位需保暖防寒。针对清明多雨湿重特点,提醒大家要健脾祛湿,并提醒过敏体质人群佩戴口罩、减少花粉接触,将传统养生智慧融入现代生活细节。
派出所民警以真实案例拆解诈骗套路,向村民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知识,重点讲解新型网络诈骗的特点、易骗人群及犯罪分子的惯用手法和作案方式,提醒乡亲“捂紧钱袋子,守住幸福家”。
与会嘉宾一同挥锹培土,开展植树活动,用实际行动倡导“植绿、抚绿”,让绿色环保、文明祭祀深入人心,诠释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的绿色发展理念。
活动结束后,村民自发组织的清明宴开席,村民和首都三甲医院医疗专家志愿者们齐聚一堂,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畅谈生活点滴,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一同感受舌尖上的春天。
医疗专家志愿者还在现场开展爱心义诊活动,为村民提供中医问诊、健康管理等服务,用实际行动提升乡村群众就医获得感。
近年来,长哨营满族乡以康养产业为抓手,串联林下种植、产品加工、康养文旅,走出了一条“生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特色路。未来,将持续深耕“一村一品”,拓展药膳体验、生态研学等新业态,让道地药材变身“黄金产业”,让文明乡风滋养幸福家园,奋力谱写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振兴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