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北镇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发展理念,聚焦突破科学城统领“1+3”融合发展关键任务,充分发挥紧邻怀柔科学城区位优势,全面整合区域内创新人才、校地人才、乡村人才资源,逐步形成“乡村聚人才、人才兴乡村”的生动实践。
健全服务机制,推动人才服务制度化。实施“2+N+N”人才服务工作机制,设立“镇主要领导挂帅+副职领导担任团长+人才工作专员”的服务团,全程跟进国科大、高新技术企业等人才需求,每月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解难题、促实效”专项行动,项目化、清单式解决成果转化、安居保障等重点诉求。搭建平台载体,推动人才服务多样化。坚持区域化党建“一盘棋”,引领40余家区域化党建成员单位主动融入“一城两都”建设,打造青苗工程、明珠优才等共建载体,持续培养与科学城建设相匹配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优化服务举措,推动人才服务常态化。以签署框架合作协议为契机,与金隅兴发科技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两办一中心”,助力产业发展基金、数据算力中心建设。多次抽调机关骨干力量参与服务保障任务,积累了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经验。
利用院校教育培训资源,提升基层专业化水平。组织机关青年干部走进国科大课堂学习交流,不断增强干部理论素养和业务能力。邀请国科大、农大等知名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围绕土壤养护、果树病虫害防治主题开展培训课堂,持续提升农民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
搭建人才实践锻炼平台,为人才融入提供便利。联合怀柔科学城组织人事处制定《国科大研究生赴科学城和怀北镇学习锻炼工作方案》,首次择优选拔3-4名在读研究生到怀北培养锻炼。将怀北学校率先纳入国科大“春分工程”科普实践项目,截至目前开展科普活动300余场次。
加强农业项目合作,助力科研成果转化。深化与国科大相关院系合作,建立红肖梨土壤修复改良试验基地,并将改良成果运用到大白菜、玉米、板栗等农副产品,推广应用成效明显,农民年收入持续增长。
凝聚乡贤资源,建好人才“蓄水池”。大力实施“回引乡土人才”计划,根据乡贤人士的发展领域、特点专长以及创新创业实际需求等,建立回引人才信息库,努力促成项目回归、资金回归、产业回归。
激发能人效应,打造民宿“硬招牌”。结合怀北镇旅游产业发展特点,吸引青年创业人才、海外留学青年回乡,与大水峪村、椴树岭村村集体合作开发旅游项目,建成极具地域特色的泰莲庭坚果艺术农场、晏月台度假村。头雁领航发展,营造产业“新生态”。充分发挥头雁撬动产业发展作用,神山村原党支部书记引进平欧大榛子产业,引领30余户村民种植,椴树岭村支部委员带头建立野生猕猴桃家庭示范农场,提供旅游观光采摘服务,带动周边民俗旅游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