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汤河口镇聚焦“小特精”农业,以“小切口、小品种”为基础,以农旅融合、镇校企村合作为抓手,融入无人机、旋耕机等智慧农业科技力量,着力构建北部山区都市型农业新高地,带动镇域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
一、集约化、节约化,提升土地利用率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汤河口镇坚持由镇级主导,发展村集体自种、合作社承租、个体流转种植或土地入股等多元化参与模式,盘活流转闲置土地资源,推动产业升级。目前统筹布局了1629.45亩土地规模化种植,约占全镇实际可耕作面积的27.1%。为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今年年初复耕撂荒地块77块,共计600余亩,目前均已完成复产复种。积极调动村级力量参与农业研究生产,上半年吸引能人返乡成立北京汤河鑫源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活力进一步激发。
二、科技化、规模化,提高土地产出率
为有效解决传统的农业施肥等生产活动成本高、浪费率高、施洒密度不均等问题,汤河口镇坚持科技赋能农业,利用“大疆T40无人机”,通过编程和模块设定,规划好施洒航线和高度,实现精准施肥。据统计,今年汤河口镇对670亩耕地实施无人机施肥,日均作业量300亩,成本降为过去的5%。今年蔬菜和御稻等农作物长势良好,此次创新尝试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近期也迎来了各种作物的大丰收。
此外,近两年汤河口镇新购置水稻插秧机、播种机、水八轮、旋耕机等优质农业机械及农产品加工设备40台,镇政府统筹的耕地全部实现机械化种植,农产品产量和加工产值均有明显提升。
三、多元化、融合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近年来,汤河口镇持续培育本土特色,先后打造了“汤河甜薯”“汤河御稻”“汤河花青素”“汤河榛好”等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做大做强都市型农业。为进一步推进农文旅融合,引进贝贝南瓜、红秋葵等高附加值品种,在小黄塘村打造了130亩农业特色蔬菜花园,不仅实现增收60万元,同时提升了国道沿线景观环境,有力带动了周围村庄民俗旅游业蓬勃发展。今年春耕以来,镇级统筹的1629.45亩土地带动了79名农民就业,人均收入达4100元;实现农产品销售收入400万元,预计年底前实现收入1200万元。
下一步,汤河口镇将继续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驱动,统筹推进规模化种植,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质化、高效化为特点,充分利用无人机等“新质生产力”,在病虫害监测、灌溉监测和作物生长监测等方面进行探索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