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柔的清晨,总先被那抹橙色唤醒。环卫工人握着扫帚的手,轻轻拂过街道的每一寸肌理,把这座京郊明珠擦得发亮。可七月那场强降雨过后,他们手中的工具换了模样——扫帚换成了铁锹,平日里清扫落叶的身影,深一脚浅一脚走进了琉璃庙镇琉璃庙、老公营、西湾子、孙胡沟、前安岭、安洲坝等八个行政村的泥泞里。“灾情就是命令,我们就是战士!清淤恢复美丽家园,我们就得上!”环卫工的话掷地有声,成了四百多个橙色身影心中共同的信念。
他们每天踏着晨露上山,披着星月返程。从8月7日到15日,这九天里,山村的街巷间、院落里、房间内,铁锹插进泥里的“噗嗤”声,成了灾后重建最实在的晨钟。掌心磨出的水泡破了又结,结了又破;脸上手上早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泥水。有人边擦汗边念叨:“多清一锹泥,老乡就能早一天回家。”
他们的细心,藏在淤泥漫过的角落里。清理杂物时,总把物件捧在手里细细端详:掉了漆的木凳擦去泥污摆在墙根,没被泡坏的被褥抖落潮气晾在绳上,就连沾着泥浆的相框都要轻轻抠掉污渍——“老乡过日子不容易,能留的咱都得留下”。这些天里,他们一共清理了312个院落、692间房屋的淤泥,还有94条街道胡同……算下来清淤总量足有10483方。从堆积的杂物里,环卫工摸到个胀鼓鼓的红包,拆开竟是五千块钱,还有环卫工捡到金银首饰、玉手镯……他们当即交到了村民手里。
中午就在路边啃干粮、吃盒饭,矿泉水一天不知喝了多少瓶。日头最烈时,胳膊被晒得脱了层皮,火辣辣地疼。这些天,光是清理室内家具、大件等物品就有2000余件,还搬运了12方木头,拆除了4铺炕,清运了140余吨垃圾,抽运了60多吨污水。汗水混着泥水往下淌,在下巴尖汇成小水珠,滴进脚下的淤泥里。
机扫队的工人也没闲着,10000余米的主路和街道被冲刷得干干净净,光是冲刷主路、院落、地下室就用了1200余方水。村民返家时,对着干净的院子红了眼眶;孩子踩着清爽的路面,露出一张张甜甜的笑脸;院角那丛被淤泥埋过的鲜花,在清理后的土地上重新冒出花苞——这些,就是他们满身疲惫里藏着的甜。有人抹了把脸笑着说:“家园干净了,乡亲们眼里就有光了。我们再累也值了!”
如今的村子渐渐拾掇出往日模样,橙色身影又回到了城区的街巷。只是他们的胳膊上,还留着片片晒痕,像泥土里长出的勋章。怀柔能成为京郊那颗亮眼的明珠,能在风雨后快速焕发生机,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把脏和累悄悄收进橙色工装的褶皱里,把清洁与希望轻轻放在乡亲们的家门口,用最实在的行动,写着“奉献”二字最动人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