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一支部一品牌”筑牢
基层治理文明之基
一是“小区管家”夯实微治理。传承“红管家”精神引领社区“微治理”品牌,成立领导小组、开设议事亭、建立“智慧平台”,打造“共建、共治、共享”体系,点燃小区治理“新引擎”。“红管家”微治理模式实行以来,收集归类意见建议103条,协同解决反映各类问题60余件,先后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帮扶助困等志愿活动20余次,组织开展传统节日、文化演出15场次。
二是“流动办公”服务多样化。通过线上、线下两种形式,让社区党员干部深入居民中“办公”,通过“点单”“接单”“交单”方式,定期销账处理问题,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内设“党员先锋岗”,倡导党员干部“亮身份、做表率、显担当”,广泛开展“听民意、访民情”活动,及时了解群众意见、需求和小区各类实际情况。收到解答咨询728件,解决居民烦心事揪心事85件,让居民切身感受精准服务,实现听民声、得民意、赢民心。
三是“双向奔赴”基层新模式。迎宾路社区以全面落实铁军文化为切入点,建立“龙山铁兵”党建品牌。根据退伍铁兵专业特长和服务意愿,组建4支志愿服务队,“定期服务”“日常服务”相结合,不断强化“龙山铁兵”党建品牌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内在动力。今年以来,300多名铁兵志愿者开展老物件展、讲红色故事、书法培训、门球培训等志愿活动30余场。
四是“邻里茶社”集思化矛盾。“惜缘邻里”茶社是西园社区今年创新治理新模式,主要以“听民声、汇民意、集民智、解民忧”为服务理念,以茶会邻里,促进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家庭式”良性沟通。切实把问题解决在源头,将茶的温度传递给邻里,在泡茶、喝茶、品茶中化解矛盾。切实做到让居民“家门前找社区、心底里亲社区、行动上信社区”。(龙山街道)
【工作交流】
庙城镇“三改造”拉满幸福生活 一是改造老旧小区,净美环境。改造工程惠及居民120户,完成楼体外墙保温、外窗更换、车库及院墙粉刷等工作。后续将逐步完成燃气、热力、小区给排水等市政工程及架空线入地改造施工等工作。二是改造排水系统,赋能防洪。新建雨水管涵5740.7米、雨水明渠273米、大秦铁路套管414米。新建雨水调蓄池和地下式一体化泵站,将有效提升镇域内排水泄洪能力,彻底解决雨水出路问题,惠及周边7个村2万余百姓。三是改造庙城大街,畅通道路。庙城大街改造全长1015.61米,宽40米,完成京承铁路框架桥后背桩施工、三桩施工、线路加固及U型槽施工等。改造后有效改善怀柔新城14街区城乡居民出行条件,提升庙城大街道路承载力。(庙城镇)
喇叭沟门“三步棋”引领乡风文明 一是党建引领“先手棋”,夯实文明实践“底”。创新“双培双促”工程,把党员培育成志愿者,把志愿者培养成党员。发挥“头雁效应”,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活动,通过签订党员移风易俗承诺书,积极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礼葬”文明理念,不断焕发乡域文明新风尚、新气象、新面貌。二是阵地建设“妙手棋”,搭好文明实践“台”。充分整合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服务站、村史馆等资源,高标准建成集理论宣讲、群众教育、文化娱乐活动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16个。同时盘活闲置土地、教学点、示范点等资源,构建全民参与文明实践新格局。三是志愿服务“制胜棋”,打好文明实践“牌”。坚持以群众为主体,充分吸纳返乡创业人员、乡贤能人等参与文明实践,通过入户走访、网络征集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整理群众需求,精准制定志愿服务清单,开展安全技能培训、义诊义剪等文明实践活动90余场次,让文明实践暖人心聚民心。(喇叭沟门满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