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养薄葬“三件事”倡导文明新风尚
一是顶层设计,确保长期“管事”。经过深入调研,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婚丧嫁娶花钱多、费时长、仪式俗等问题,印发《关于加强农村红白理事会建设进一步促进移风易俗的意见》,确立以农村红白理事会为抓手,党政政策引导、群众自我管理、部门合力推动的工作思路。二是健全组织,实现有人“办事”。由群众推举出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有一定礼仪特长的人士组成红白理事会,并坚持群众自治、自助公益原则,积极发挥宣传、引导、教育、管理和服务作用,按照统一标准、流程和仪式,免费帮助群众全程操办红白事。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简化程序、统一标准、缩短时间,既让群众省心省力,又让群众省钱,成为全体村民的共同遵循。三是加强保障,办好惠民“实事”。加大丧葬市场管理力度,对辖区内吹鼓手、刻碑经营户及丧葬用品经营业户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取缔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的生产销售,严厉打击非法买卖墓穴行为。对利用丧事活动骗取丧户钱财、搞封建迷信活动的“阴阳先生”“风水先生”,依法予以打击。抽调专门人员组成工作督查组,定期开展督查巡访,及时通报督查情况,对违规违法行为追究责任。 (本刊综合)
【创建动态】
区卫健系统“三坚持”力保视频点位文明 一是坚持“双轨运行”。建立工作群,实时通报点位存在问题并随时沟通解决方案。每日早7时至晚7时开展现场保障,对发现的不文明行为及时劝阻,确保不文明行为不进入视频范围。二是坚持“日巡日报”。抽调9名干部派驻点位,每天对3家医院视频点位巡查通报,针对人员保障、履职尽责、可视范围“零问题”、前一日视频录像核查到位等4个方面,督促医院做到“日日迎检、时时达标”。三是坚持“八大行动”。修复破损坑洼路面3700平米,更换标识、提示牌51处,更换院内隔离护栏及栅栏600余延米。同时,安排保安人员协助属地和市政部门共同做好医院周边区域保障任务。(区卫健委)
【工作交流】
宝山镇“关键小事”办成“暖心实事” 一是开展培训促提升。由垃圾分类讲师对志愿者开展垃圾分类培训,从管理条例、分类标准、分类习惯、实例讲解等多模块系统培训,让志愿者在服务中得心应手。二是宣传分类进万户。志愿者走街串巷,进公交站、进百姓家、进商超、进企事业单位,对广大市民、职工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引导,增强大家分类意识,纠正不文明行为,培养垃圾分类习惯,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三是志愿服务齐参与。倡导广大党员、团员参与桶站值守、捡拾白色垃圾、文明行为劝导等多样式志愿服务,及时劝阻纠正不文明行为,用行动感染身边每一个人,形成垃圾分类齐参与的良好氛围。截至目前,已开展15场志愿服务活动,总人数1370人,服务总时长60626小时。(宝山镇)
喇叭沟门满族乡“小阵地”宣讲“大文明”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学习型教育基地见成效。充分发挥教育主阵地作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为全乡党员、干部、群众学习主要场所,开展党员固定活动日等活动,惠及党员群众600余人次。二是强化效能提升,专业型教育基地换新颜。深入挖掘喇叭沟门满族乡在历史、文化发展中的印记,充分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培根铸魂、凝心聚力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通过“观摩体验+故事沙龙+交流分享”的方式,全乡党员群众、中小学生从文化历史长河中,了解灿烂文化,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烈意识。三是强化活动赋能,实践型展馆有真招。积极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高寒植物园等作用,在村、学校等各领域培养兼职讲解员,广泛开展教学实践、社会教育以及研学旅行等特色活动,有效发挥教育宣传功能,营造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喇叭沟门满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