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与学生正在玩传统小游戏——吸管传圈。通讯员韦炜 摄
不久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的传承人黄敏来到宜昌市夷陵中学,为华萌班的同学们展示了蜀绣的制作工艺。
四天前,在迎新年联欢会上,三峡旅游职院非遗工作室导师王爱华带来的原生态歌曲、三峡中专艺术专业学生带来的土家族舞蹈都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三天前,国姿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家长的陪伴下,逛庙会、尝美食、体验民俗游戏。
在宜昌,不少学校正以特色班、特色课程、社团活动、节日活动等方式,传承着传统文化。连日来,记者走进城区多所学校进行了一番采访。
吃春卷制福袋
幼儿园举办新年庙会
“人气最旺的就是民间美食一条街,饺子馆、汤圆馆、小吃店里,饺子、汤圆、棉花糖、春卷、葱油饼等宜昌传统小吃应有尽有,孩子们吃得可开心了!”
2018年12月29日,就读于高新区国姿幼儿园大班的周成睿参加了幼儿园迎新庙会活动。周成睿妈妈告诉记者,好多传统小吃都是由孩子们和家长们自己动手制作的,又能吃又能玩,对孩子们而言,实在是太有趣了。
记者了解到,除了美食街,在民间艺术一条街,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和家长们通过画一画、剪一剪、说一说、看一看的方式,亲身体验制作福袋、手工舞龙、新春挂饰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民俗游戏游乐一条街,孩子们参与了盲人敲鼓、钓鱼、盲人摸拐子等传统游乐项目,还可以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获得兑奖券换取小礼物。
“新年庙会活动是集吃喝玩乐于一体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具有多民族文化的特点。”该园园长王晓丽表示,以幼儿能够理解、体验的方式,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游戏穿插起来,让小朋友们在体验各类民俗活动中,感受中国春节传统文化的魅力。”
特色课程牵手社团
获评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不久前,宜昌书法家代先洲走进夷陵中学兰亭书画社,为书法社团的孩子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书法课。
以“林”字的书写告诉同学们什么是“左收右放穿插互让”、以“美”字的书写讲解“中横做主笔上下要收”……针对结构要领,代先洲老师通过实地书写实践,告诉同学们具体的做法。代老师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书写技巧,令同学们茅塞顿开。
记者了解到,作为国家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夷陵中学通过探索华萌班培养模式、推广巴山舞、成立陶艺工作室等形式,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
去年10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的传承人黄敏来到夷陵中学,为华萌班的同学们展示了蜀绣的制作工艺。不少同学表示,“蜀绣实在太美了!通过它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也让大家对中国文化越来越有自信!”
“在活动中,学生们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学校不少优秀的学生均出自华萌班。”学校副校长谭志鸿表示,学校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学生们在了解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会保护、传播传统文化。
5位民间文艺大师
职业学校开设讲坛
2018年12月28日,在三峡旅游职院举行的迎新年联欢会上,学校非遗工作室导师王爱华带来的原生态歌曲《红日照在东山上》、三峡中专艺术专业学生带来的土家族舞蹈《走在山水间》成为现场最受欢迎的节目,收获掌声无数。
记者了解到,从2017年,三峡旅游职院启动“非遗”传承大师工作室项目以来,5位民间文艺大师王爱华、覃发池、刘德芳、赵兴寿、胡文英定期到学校授课。
“每个项目每学期32课时。两年来,累计授课640个课时,有近六百学生参与学习。”据三峡旅游职院叶永鹏介绍,学校确定“非遗”传承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正规课程安排,并采用以赛代考的方式进行考核。通过大师带中年教师,中年教师带青年教师,大师上课后青年教师用业余时间跟班指导学生,学校打造了一支传承非遗文化的梯级教师团队。通过以赛代考,学校共评选出原创优秀谜语300条,民间故事优秀讲述者220人,剪纸优秀作品200余幅。
用学生的方式去传承
阶段不同“花样”自不同
学习传统文化是一个系统过程,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又能得到哪些传统文化教育呢?
“基础教育阶段的目的还在于培养学生的身份认同,让乡土文化在心里扎根,从而建立文化自信。”在2018年宜昌市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课程建设研讨会上,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专家吴刚平教授如是说。
据宜昌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小学低年级,以培育亲切感为重点,开展启蒙教育,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在小学高年级,以提高感受力为重点,开展认知教育,引导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在初中阶段,以增强理解力为重点,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在高中阶段,以增强理性认识为重点,引导学生感悟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在大学阶段,以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为重点,培养文化创新意识,增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