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陕西省铜川市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城市荣誉称号。铜川市委、市政府以文明城市创建永远在路上的理念,提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奋斗目标。2018年2月,铜川市被中央文明办确定为2018-2020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吹响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号角,创文工作步稳蹄急,高点起步、推进有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风化雨 培育崇德向善新风尚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24孝图、市民文明公约、小区居民公约、家风家训故事、善行义举榜……走进铜川市耀州区天宝滩社区,绿树红花、绿篱草坪,处处洋溢着幸福和谐。
铜川聘请国内知名团队对全市公益宣传进行整体策划,五色祥云铜川标识、“文明铜川·好人之城”红色飘带造型、中国结、风车,悬挂在城市的主要街道、高速出入口,一组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志愿服务等造型新颖美观的景观小品随处可见。铜川还充分利用LED显示屏、道路护栏、工地围栏、窗口单位、公交出租车、公园广场、大中小学校、旅游景区、电话彩铃等阵地,扩大覆盖面,提高知晓率和支持率。
在铜川,《铜童的文明一天》《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解读》等视频传播广泛。铜川日报、铜川广播电视台开设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行时》《创文大家谈》《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刊》等30多个专题专栏,文明铜川微信微博矩阵快速刷屏……
凡人善举铸就好人之城 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
从最美孝心少年赵梓涵到宜君县助人为乐先进典型,再到王益区帮扶老人的中学学生……近年来,铜川好人频频被央视等中省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成为“新网红”。
帮不帮?帮助侧翻货车的铜川王家砭村民用行动作了回答;扶不扶?工行员工郭晓艳扶起跌倒老人用行动来诠释;设立500万元公民道德基金的中国好人唐孝标;身残志坚的最美乡村医生李文强,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沙磊,诚信经营的道德模范王立新,扶贫济困、创建铜川星光大道的黄宏显,16年无偿献血的志愿者王彥林……
近年来,铜川市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德润铜川·好人之城”建设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和推动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2017年12月,铜川在陕西省市级层面率先制定出台了《铜川市道德模范奖励帮扶实施办法》《铜川市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礼遇实施办法》,对荣获全国、省级道德模范和提名奖者,除精神鼓励外,还一次性给予物质物质奖励和提供便利化措施。
截至2018年底,户籍人口仅有84万余人的铜川市,有32人(群体)荣登“中国好人榜”,2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33人荣获陕西省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人荣获“感动陕西人物”称号,60人(群体)荣登“陕西好人榜”,117人获得市级道德模范称号,151人被评为“铜川好人”。
作为红色基因浓厚的铜川,还开展照金精神进校园,通过开展做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活动,组织编印红色校本教材,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铜川启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市创建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切实加强对少年儿童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和管理。提升10所市级“留守儿童”之家教育服务水平,成为孩子的乐园;全市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革命遗址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益性文化设施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乡村学校少年宫全覆盖,28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助力孩子健康成长;实施“崇德向善·翰墨铜川”中小学德育行动计划,德育工作品牌化项目化;以铜川学子汉服成人礼为引领,举办形式多样的成人礼活动,增强公民意识;开展我们的节日、日行一善、经典诵读、童心向党、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等系列活动。
志愿服务广泛深入 温暖城乡街巷村落
近年来,铜川各区县各有关部门着力把志愿服务与学雷锋有机融合,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志愿服务向规范化、制度化、项目化迈进,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强化组织引导,完善制度保障。贯彻落实《志愿服务条例》《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意见》,成立了铜川市志愿者服务总会,制定规范志愿服务工作实施办法。成立了陕西省首个市级志愿培训学院,举办了12期培训班。全市有7.4万名注册名志愿者,全市73家社区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站。
——品牌效应日益彰显,参与面更加广泛。党员志愿者是戴着党徽的“活雷锋”,文化志愿者活跃在各类公共文化服务阵地上,巾帼志愿服务“立足社区、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青年志愿服务书写“最公益,最青春”的风采,老年志愿服务者发挥余热、老有所为。
——常态化开展,项目化运作。在交通路口、集贸市场、乡村小学、旅游景点、敬老院,常年都有志愿者的身影。文明交通劝导、低碳环保、法律援助、邻里守望、扶贫济困等志愿服务项目化开展,每年开展志愿服务组织、社区、项目和优秀志愿者表彰活动。铜川市临床用血连续12年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连续六届荣获“无偿献血先进地市”荣誉称号。